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初探

时间:2022-10-20 16:00:06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推行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既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实践体现,又是时代对职业学校提出的要求。本文从职业素质教育的办学思想与目标、教育内容与原则、实施途径与保障等方面进行了理论上的全面规范和实践上的初步探索。

关键词:高职院校 学生 职业素质

课 题:本课题得到北京市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项目资助。

推行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既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实践体现,又是时代对职业学校提出的要求。在职业教育的社会环境逐渐成熟的历史机遇期,职业教育理性心态的缺失使其自身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这种形势倒逼高职教育必须从观念与体制这一本源性问题着手,只有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育体制,对办学思想与目标、教育内容与原则、实施途径与保障等方面进行理论上的全面规范和实践上的探索,才能突破当前面临的困惑。

一、职业素质教育的目标

1.总体目标

(1)通过确立职业素质教育办学思想,教育教学工作开始进入良性循环;管理体制、教育教学模式向服务学生的方向转变;教职工全员教育理念和整体素质发生了革命性的改变;德育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学能够将目标与过程相统一、理论课与实操课协调合理配置,专业知识、职业技能的训练与职业道德、职业精神的培养相融合;切实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全面、全程、全员育人的局面。

(2)随着职业素质教育工作的全面展开,学校教育能够在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矛盾中协调各方。教育教学能够首先得到学生的认可、企业的认可、教育界的认可、学生家庭的认可和社会的认可。

(3)学生在输出端口与输入端口相比能有明显的进步,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潜能得到开发、知识储备得到充实,能够自觉抑制和抵制不良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通过接受学校教育,学生具备了良好的职业道德、文明的职业行为、扎实的职业技能、崇高的职业精神以及灵活的思维方式、实用的学习方式、高超的社会交际与沟通能力、较强的自我心理调整与调节能力。学生就业率和就业面形成了良好的局面,用工单位的反馈和评价能够与职业教育的社会价值相称。

2.阶段性目标

(1)了解专业,学会学习。学生了解并适应学校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教学管理特点和各项规章制度;了解本专业特点、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一般技巧、本专业未来的就业趋向;了解本专业所从事的主流职业的特点,初步设计和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明确学习目标、掌握学习方法,热爱学习、善于学习、自主学习的情绪得到激发,并逐步转化为自觉行动。

(2)了解自我,学会做人。学生了解自己的性格、心智、思维习惯、动手能力、接受能力、反应能力、艺术修养、品德修养等方面的优势和弱势,懂得自我控制,个性得到发展,潜力得到认定和开发;了解自身在班级、学校、家庭、社会和朋友、同学、亲人等不同的群体和团队中的定位,明确自我价值,懂得感恩,善于处理各种不同的社会关系,懂得利用不同的社会关系为实现自己的价值服务;了解自由与纪律、尊严与尊重、内在美与外在美的辩证关系,懂得尊重他人、遵守纪律,懂得接纳和包容。

(3)了解做人,学会做事。学生了解人与社会的关系,懂得理想与现实、实现自我价值与实现社会价值、获取自身利益与为社会做出贡献的辩证关系;了解品质与技能、知识与能力的辩证关系;懂得如何赢得认可、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优势;了解矛盾运动的一般规律,懂得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善于从更高的层面来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4)了解社会,学会工作。学生具有完备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具有完备的民主法制精神和社会责任感,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精神、人文素养、合作精神和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科学方法;具有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养成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职业素质教育的内容

1.德育素质的培养

德育素质的培养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人生观教育,感恩、审美、劳动和心理健康教育,生理卫生与青春期教育,职业道德与法制教育。

德育主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理想追求,培养为国家、集体及他人奉献的精神;养成勤劳、俭朴、谦让、助人的良好品格,遵纪守法、诚信待人的良好品质,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培养心理相容性和承受挫折的能力,强化专业思想和职业精神、过硬的工作作风和工作纪律、角色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锤炼意志、毅力、合作精神等方面的良好素质。

2.专业素质的培养

专业素质的培养包括专业知识教育、职业技能培养与职业生涯设计教育。

专业素质培养着重学生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探索能力等基本能力,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强化学生的职业目标感、专业危机感和职业责任感以及自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学能力和自我完善的能力。

3.社会综合素质的培养

社会综合素质的培养包括社会交际与礼仪教育,语言表达能力、协作能力、组织与管理能力培养,综艺修养。

社会综合素质培养旨在拓展学生的综合能力,挖掘学生自身潜力,拓展学生的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引导学生更加充分地认识自我、实现自我,强化学生热爱生活的情绪,提升学生的艺术文化修养。

三、职业素质教育的原则

1.以人为本

“让每个人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重要观点,教育的生机与活力就在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正确地判断每位学生的智力、才能的不同特征及其发展潜质,是教育智慧中极为重要的部分。

在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中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就是要求教师能够发现、辨识每个学生的特点,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人格,以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能力发展为目的;给予每位学生充分的选择机会和发展空间,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准自己的角色、准确给自己定位,从而实现自我。

同时,还要求教师能够包容学生的不足、关注学生的内心、关爱每一位学生,每一位教师都能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学生,尤其是在成长和发展阶段滞后的学生。

2.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

评价教育成败的标准是看学生受教育的成败。教育的主体是学生,教育理念、教育手段和方法、教育内容只有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才能被学生所接受。

在学生职业素质的教育中贯彻“三贴近”的原则,就是要求教育者必须研究学生群体特征的时代性变化,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要敢于谋求教育内容的发展,敢于突破陈旧的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的禁锢,敢于创新和实践新的教育观念。体现在德育上,就是要营造切合学生实际的教育核心价值观;体现在教学上,就是专业设置、理论课与实操课的配置要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符合学生发展实际;体现在教育内容上,就是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导向;体现在教育形式上,就是要服从和服务于教育的实效性。

3.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

学生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未来的创造者。以服务为宗旨就是要求教育必须服务于学生的学习目的、服务于学生的创造力的开发,促进学生自学自励,使学生在走出校门后成为主动、有为的人,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而愉悦的成长环境,带领学生进入发现自我、实现自我的状态。

以就业为导向就是要求教育必须满足学生的就业需要和发展需要。学生是未来的创造者,同时也是自我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历史时期,首先取得自我发展,才能为社会创造财富和价值。中等职业学校是参与社会建设的技能型人才的输出地,因此,职业教育必须满足社会的就业需要。这既是社会对职业学校提出的要求,也是学生走出校门后为取得自身发展而对职业学校提出的基本要求。

4.全面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环境则是最好的学校。学校应当成为学生和教师最向往的地方,学校的魅力在于它具有丰富的智力资源、浓厚的文化底蕴和强烈的人文关怀。

因此,贯彻全面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的原则,即是从体制上要求每一位教职员工在每一项工作中都要渗透职业素质教育的观念,共同关心、服务于学生的成长与成材;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具有学习、思考、探索、研究的动力,不断地以新的思想、新的概念、新的学说、新的知识来打造健康向上的校园环境。

四、开展职业素质教育的途径

1.课堂主渠道

课堂主渠道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实训课。要求在课堂知识的传授中,授课教师不仅要服务于学生文化知识和文化水平的提高,还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引导、自觉意识的培养和自学能力的提高。同时,要善于运用学科知识转化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学习观和成材观,善于利用课堂与学生沟通和交流,善于在课堂上促进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阶段性目标的实现。

2.德育主力军

德育主力军包括政治理论课、德育课、就业指导课。要求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充分利用德育和就业指导的强项,规范德育课(班会课)操作,提高班会课质量,丰富班会课形式与内容,科学制定和正确运用学生违纪处分制度,以完成各层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阶段性目标为根本,以职业素质教育的原则为指导,大力开展工作,将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和“准员工”意识培养落到实处。

3.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包括学生第二课堂,各类学生兴趣小组与社团,各种技能竞赛与文体赛事,各种社会实习与实践,大型参观、报告与讲座,大型节日、纪念日活动。

要求充分发挥课外活动的学生主体优势,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热爱生活的情绪,为学生多元智能训练和实现自我提供多渠道的平台,强化学生的自信心与自主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

五、职业素质教育的实施

1.建立和完善职业素质培养体制

职业素质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在高职院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形成院长全面负责、党政工团齐抓共管、院长及行政系统为主的教育教学体制,制定出与职业素质培养相关的工作细则、目标、标准及考核办法。

2.优化辅导员工作职责,建立一支素质过硬的辅导员队伍

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各项工作最终的落实大部分依赖与辅导员的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其实就是辅导员队伍的培养;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就是学校教育观念和教师队伍的再教育。理顺辅导员队伍的管理,优化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建立一支素质过硬的辅导员队伍,在任何时候都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后盾。

3.加强教职工队伍的素质建设和校园环境建设,为职业素质培养打造软件和硬件载体

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既是一项系统工程,又是细致入微的具体事务,因此,需要和谐的校园环境和良好的教学氛围作为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载体。严格的学生管理制度、学生宿舍管理制度、门卫制度和完善的学生晚自习制度是建设和谐校园环境的外部条件;规范化、人性化的教育教学后勤保障系统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内部条件;师生互尊互敬、互相关心、互相信任是营造良好教学氛围的先决条件;实效合理的教学体制是营造良好学风的基础条件。所有这些条件的成熟,都依赖于教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和教学观念的更新。

六、职业素质教育的评价

对教育的评价,尤其是职业素质教育的评价,需要以历史的眼光去评判。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我们可以对职业素质教育的成果做出预测性的趋向性评价。这种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领导体制和机构与队伍的建设情况、规章制度的建设和执行情况、学生违纪率和成绩合格率、毕业学生的第一次就业率与用工单位的评价等。

教育是学生与教师共度的生命历程,是教师与学生共创的人生体验,成功的教育收获的必定是教育的成功。在当前高职教育发展的历史机遇期,不断更新观念、摸索创新,把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与学生的个性发展作为高职教育发展的根本要求,一定能够在现代化高等职业的发展进程中取得成绩。

(作者单位: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