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高一学生地理课堂问题行为调查研究

时间:2022-10-20 19:35:04 来源:网友投稿

作者简介:肖文辞(1986-),男,湖北体育职业学院,硕士研究生,助理讲师。

摘要:本文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编制了调查问卷,对问卷结果的分析显示高一学生地理课堂问题行为表现出以下特性:普遍性、隐蔽性、持续性和危害性,而其形成因素也包括学科、学生、社会和教师等。

关键词:地理课堂问题行为;界定;表现;成因

中图分类号:G5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8-0062-02

一堂好课,需要师生在课堂上通力合作来达成教学目标,但并非所有的教学活动都能按照教师的组织正常、顺利地进行,而是常面临各种问题行为的干扰。

就笔者而言,学生时代和从教之后都曾见到过各种问题行为,有些行为也曾出现在自己身上,如上课时走神、讲小话、看课外书籍等。除了一些“经典”的问题行为以外,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行为,如网络成瘾。有些问题行为的产生,让作为管理者的教师都深感不解。某省重点中学的老师就曾无奈而困惑地对笔者说:“现在的学生,即使是学习成绩第一、二名的,也可能会故意不做作业,上课的时候说也没用。”还有一些更激烈的行为,有的学生在课堂上直接和老师发生暴力冲突,甚至拿刀刺死老师,而且这些都不只一例。课堂教学环境的复杂,让笔者感觉有必要深入地调查研究课堂问题行为的现状。不管是从教学实践还是从理论研究来看,地理学科与其它学科相比还是存在一些差异,因此笔者认为应对现在的高中生地理课堂问题行为进行研究。

一、地理课堂问题行为的界定

问题行为即个体妨碍其社会适应的异常行为[1]。课堂问题行为发生在课堂,而就学生而言,课堂行为应该主要是学习,为何会出现偏差?原因可能很多,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学生出现各种问题行为始于学习尝试的不顺或失败,而在当今复杂变幻的经济社会背景下,教师最能够把握的就是课堂教学。这说明在研究解决课堂问题行为时很有必要对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加以重点关注和研究。

关于课堂问题行为的概念,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研究角度进行了界定。笔者认为要对课堂问题行为进行界定,首先需要明确课堂问题行为的主体是谁。尽管在课堂上发生的、问题行为的既有可能是学生,也可能是教师或者由教师引起,但本研究主要是从教师的角度对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进行研究,所以在本文中课堂问题行为的主体是学生,而教师则视为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影响因素。

二、问卷调查

1、问卷调查设计

(1)调查目的

本问卷调查主要是为了研究高一学生地理课堂问题行为的现状。具体而言,可以分为三大部分:地理课堂行为表现、地理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和教师对地理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现状,而其中地理课堂行为表现又包括地理课堂问题行为表现类型和地理课堂学习行为表现两种。

(2)调查对象

学生卷的调查对象是南昌市高一年级学生。之所以选择高一年级,而不是整个高中各年级段,是根据南昌市实际情况而定的。南昌市一般在升入高二年级前完成文理分科,如果在高二和高三年级发放,由于文、理班比例存在差异并且预期文、理班差异能对调查结果产生影响,样本的随机性将受到影响,所以问卷调查选择对处于高一年级下学期前期的学生进行。

教师卷的调查对象是南昌市高一年级地理教师,选择高一年级地理教师是为了与学生卷调查对象相对应,这将有利于对结果进行分析。因为调查匿名随机的,所以教师的选择范围可以包括南昌市所有高中。

2、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1)问卷调查实施情况

笔者从南昌市随机抽取了南昌市高一年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进行了调查。学校的选取是采用随机方式从南昌市高中名单中选择四所高中的方式产生的,每个学校发放200份问卷。具体到每个学生的选取,采用的方式是随机选取高一年级五个班,根据教室里学生的座位情况尽量按空间均匀分布各班发放40份问卷。整个问卷调查过程未出现影响调查结果的异常情况,总共发放了学生卷800份,成功回收788份,有效问卷765份。

(2)高中生地理课堂问题行为表现

课堂问题行为具有普遍性。考虑到问题行为的复杂性和问卷调查的限制因素,为地理课堂问题行为设置四个选项:做学习以外的事(隐性,对班集体直接影响较小)、和老师或者同学发生冲突(显性,直接影响课堂秩序)、其他问题行为(列举未尽的可能性是比较大的)和没有。该问题未不定项选择。仅有21份问卷表示没有课堂问题行为,约占2.7%,其余问卷都显示有过课堂问题行为。

课堂问题行为具有隐蔽性。隐性课堂问题行为至少占88.0%(673份),这还包括“其他问题行为”(164份)中可能存在的未明确隐性课堂问题行为。这样的结果与理论分析也比较接近,因为高一学生处于青少年时期,生理和心理问题都很多,但很少公开地显现出来,很多学生都会尝试独自面对和解决。

课堂问题行为具有持续性。调查显示,针对“你有过的问题行为是否持续发生”这一问题,有问题行为的744名参与者中,仅3.1%(23份)表示不是,回答“是”的占89.7%(667份),还有7.3%(54份)表示“不确定”。考虑到问卷调查本身的限制因素,有过课堂问题行为的学生持续发生这些问题行为的估计会超过90%。这充分说明了课堂问题行为的形成条件依旧存在,并未获得根本性改变。

课堂问题行为具有危害性。需要注意的是,6.8%(52份)的参与者曾与老师或者同学发生过冲突,而有这样问题行为的学生其它两个选项也全部都选择了。这显示出表现显性课堂问题行为的学生,在课堂上面存在更多种类且更严重的问题行为。这说明要防范显性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既需要直接解决显性问题本身,也需要针对具体学生探究其成因,更需要防止部分学生由隐性问题行为发展到显性。不管是显性还是隐性课堂问题行为,它们都会对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造成极大的阻碍。

(3)高中生地理课堂问题行为产生原因分析

学科因素。地理学科作为一门自然和人文兼有的综合性学科,学科本身是很有吸引力的,同时也因为这种交叉性,学生学习起来也会面临更多的困难。很多学生并非不想学好地理课程,而是觉得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如果长期不能走出学习困境,对地理学习的信心和兴趣自然都会极大地下降。调查也显示约77.3%(591份)的学生明确表示喜欢地理学科,仅有6.1%(47份)明确表示不喜欢地理学科。还有16.6%(127份)的学生表现出对地理学科的一般性兴趣。47名选择不喜欢地理学科的学生在回答“不喜欢的原因”时,80.9%(38份)表示是因为地理课程太难,还有17.0%(8份)的学生表示不喜欢的原因与地理课程无关,只有1人表示是因为地理课程没有吸引力。这很好地说明了地理课程本身是具有很强的吸引力的,只是学科文理综合的特性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学生因素。学生作为地理课题教学的主体,也是地理课堂问题行为的主体,其它因素也是通过对学生施加影响来影响学生学习的发展。考虑到这个问题会很复杂,问卷设置采取了开放式,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填写。经过整理,发现有过地理课堂问题行为的学生,普遍表示学习压力太大,对学习会有抗拒心理,而对教师的要求会有逆反心理,并非针对具体的某门学科。高一的学生充满活力,思想活跃,但课堂环境普遍比较严肃和压抑。如果不能很好地将学生的精力引导到课堂学习中来,课堂问题行为就会频发。这也是课堂问题表现出持续性的重要原因,课堂环境和学生状态都没有很大改变的情况下,一旦出现问题行为后,学生很难凭借自身的意志力回归正常状态。

社会因素。当今社会,越来越趋于多元化。身心尚未完全成熟的高中学生,心理上常常有很多的困惑,也容易受到诱惑的影响。网络成瘾就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很多成年人的身上都有这样的问题存在,遑论中学生。随着技术的发展,移动通讯工具和移动网络不只是渗入了校园,也渗入了课堂,直接威胁到课堂秩序的保持。技术本身无好坏,但现在对缓解其负面影响并无特别好的办法。除了网络成瘾,还有其他一些社会上的不良现象也直接影响学生的课堂行为,如传媒尤其是网络媒体中的畸形追星、攀比、色情和暴力等亚文化的传播,给学生造成了很大影响。更严重的是,对于这种不良影响的讨论在倡导多元与自由的氛围下被刻意或无意地打压了。社会是否应把社会上的一切抛向学生、抛向课堂,这很值得不只是教育工作者在内的全体国民思考。

教师因素。地理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对课堂教学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一名好的教师,将会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其良好地完成课堂学习。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教师也很难做到每堂课都表现出良好的状态,这些都可能会对学生的问题行为产生影响。由于教师现在处于比较尴尬的社会地位,很多教师自身便有很多心理问题得不到解决,也把这些问题带到了校园和课堂里。有的教师备课不充分,教学没有吸引力甚至出现知识性错误。更有甚者,在被学生指出错误后恼羞成怒,直接和学生在课堂上对抗,也有的在以后报复学生。也有教师课堂教学管理能力比较差,不能较好地维护课堂秩序和组织课堂教学活动。

完成问卷调查的分析后,笔者也选取了8名高一地理教师进行访谈,获得了一些更为具体的认识。

①教育目标不当

一个不恰当的目标,必然导致一次失败的经历。学校教育目标和学生的现状与未来目标存在冲突,这会从根本上影响学生课堂学习的状态。调和二者的冲突,也是教育改革的方向,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绝大部分普通高中将升学率作为评价教师的唯一指标,这种评价标准决定了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对学生评价时的价值取向。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老师更多地关注于学生的分数,成绩不好、升学无望的学生很容易被教师遗忘甚至是驱逐。当需要得不到满足,有机体就会通过各种行为达到心理平衡[2]。对有些学生来说,他们长时间被遗忘和忽视,使得他们会不时地违反课堂纪律制造问题行为以证实自己的存在,获得一种畸形的满足。

不恰当的教学目标,不只是制造了少部分恶性课堂问题行为,还催生了更多的隐性问题行为。在分数至上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学生,对自己的考试成绩过于在意,本身就很难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学习的竞争在单一的评价标准下很容易变成恶性竞争:分数竞争。单一的标准必然会产生更多地竞争失败者,过多的失败经历,会给学生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诱发各种心理问题。一旦成绩下降或是学习、考试的压力过大,学生心理状态就会出现异常,这些压力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就会以课堂问题行为的方式表现出来,不管是显性还是隐性地表现。

②教师教学管理能力不足

尽管今天的教学理念主张师生平等,但这并非要求教师和学生处于同一个层次,尤其是在学术和品格上。受学生信任和尊敬的教师,对学生具有巨大的影响力,是学生效仿的楷模。“亲其师,信其道,尊其行。”一旦一位教师获得了学生的认可,学生就会在其课堂上认真学习,在精神上也处于放松而活跃的最佳状态。而一旦讨厌某位老师,往往也就会连其所教的课都不喜欢,即使这个老师的业务水平很高,也很难获得认同。这种逆反心理下自然容易出现问题行为。

良好的课堂教学活动,不只是需要教师具有丰富的知识水平,也需要有较强的课堂管理能力。教师常见的不当课堂管理方式有两种:放任型和专制型。放任型教师对课堂上发生的问题放任自流,学生是非不分,容易出现问题行为。专制型的教师倾向于完全按照自己的标准控制课堂。遇到学生不服从控制,就会滥用惩罚手段。早有研究显示,滥用惩罚手段不但无助于维护课堂秩序,还会大大降低教师的威信,甚至引起学生对教师的怨恨情绪,学生有时候还会集体抱团对抗教师的管理。这时候课堂教学根本就不可能顺畅地进行,更不论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了。

受我国学科设置变化和社会观念的影响,地理课程教师队伍的建设也面临很多问题。很多地理教师并非专业出身,后面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培训,教学时面临较大的困难。教师自身也会出现信心不足甚至自暴自弃的情况,在地理课堂教学中,与学生不能形成良性互动,反而形成恶性循环。

③对教师重视不够

教师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但社会环境变化条件下,教师的社会地位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一方面被寄予“园丁”的期望,另一方面被视为中低收入的普通职业。教师要在市场环境下生存,也面临很多实际的压力,而社会和教育主管部门常常刻意无视教师在这方面的需求,教师也常耻于开口提经济要求。这也造成了教师存在比较严重的心理压力,很容易心理失衡,也容易诱发各种问题行为。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教师自身的科学素养也需要与时俱进。而今天的很多高中地理教师,忙于批改作业和上课以及班级管理,自身学习提高的时间基本没有,知识结构老化问题比较严重。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也很少有完整的培训计划,帮助教师提高自身能力,也有的培训完全流于形式。

(作者单位:湖北体育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林崇德,杨治良,黄希庭主编.心理学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2]栾文娣.课堂问题行为心理分析及应对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6年,(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