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初中道德与法制课有效教学策略初探

时间:2022-10-21 11:10:06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 道德与法制课程活动的开展,能够让初中生养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明确自身未来的成长目标和成长方向,走上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双向发展的人生道路,进一步推动初中教育改革的创新发展。初中道德与法制课程的有效教学,一方面可以促使学生不断提高自我的道德修养,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另一方面能够为教师各项人才培养计划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利条件,开创出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新格局,以便为社会培养出大批高素质的全能型人才。

【关键词】 初中道德与法治 课堂教学 有效策略 分析

引言: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完善认知体系的重要场所,教師利用先进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手段,充分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实际成长需求,让学生在学习探究中获取到不一样的人生体验,从而步入身心健康发展的正确轨道。然而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制约,部分教师的教学思路过于局限,道德与法制教学模式相对固化,很大程度上阻碍着学生学习能力的综合发展,同时对初中教育体制改革的稳定前行也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笔者将凭借自身多年教学经验,简要总结出几点道德与法制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想要全方位提升初中道德与法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以德育教育思想和创新教育理念为指导,及时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与学习情况,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学活动,启发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互动实践,并在道德与法制课堂乐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确保教学质量的同时优化教学效果,为教师下一步教学计划的实施奠定下优质基础[1]。多样化的教学方案、趣味性的教学元素、科学性的教学手段,是学生产生浓厚学习兴趣的重要条件。比如,课前导入环节融入趣味元素;课堂教学阶段构建生活化情境;打造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平台等,都可以为初中道德与法制课堂注入鲜活的生命力,活跃学生思维的创新力,为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提供最大助力。

二、努力实现生活化教学

道德与法治教学必须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以学生的真实生活为基础,并与他们的现实生活贯通。教师应首先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设计教学,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生活化,把生活带入教学,用教学去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加深他们对社会的认识。比如:生命的独特性时,我以教材知识为切入点,回归生活世界,通过寻找相同的指纹了解生命的独特性。在通过“我的独特性展示平台”创设情境,充分让学生理解自己、认识到自我生命的独特性。这就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以外的所有具有教育意义的信息资源,使学生摆脱从书本到书本,从知识到知识的状态。教师要把教学内容融入学生自己的生活内容,使教学内容具有丰富的情境性和生活性,这样,才能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课堂上,教师用学生身边的人和事感染、影响学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引发学生自主体验,从而明辨是非,提高道德认识,激发道德情感,提高课堂教学实效[2]。

三、多元化的教学评价

课堂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方面,它是引导、激励学生学习和探索的重要手段。一方面它是帮助老师了解学生学习状况的重要渠道,另一方也是教师进行自我教学检测的重要工具。而当前的道德与法治课程现状却存在违背教学规律的现象,比如一些人把分数看成课堂教学效果的唯一标准。这些如果不及时改正会严重影响到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我们要根据道德与法治课程特点打破唯分数论的评价标准,完善考核方法。现代教学评价强调要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激励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热情。因此,教学评价应该打破唯分数论,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平等的氛围,注重鼓励式评价方式运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信心。教师在教学中药注意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及时对学生表现进行实时评价。还可以采取自评、同学互评、小组互评、采用档案袋评定等。比如借助档案袋评定来评价学生的思想道德变化,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做出客观的评价。例如在学习《认知自己》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词汇描述自己,并让他们写出自己对于道德和法律的看法,然后集中收集装入袋中,等到下个学期教师可以让学生再写一次,然后将学生之前提交的自我评价发放下去,让他们自行比对发现其中的不同,这样也能窥见学生思想上的成长和进步。

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道德与法治的学习,不应仅仅局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外进行自主探究,将自己所学到的课堂知识有效地运用到生活实际案例中。只有让学生具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学生才能进行有效的自主探究、学以致用,并最终在实践的过程中巩固和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例如,教师在教学《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时,可以向学生举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进行说明,如有人半夜跳舞,产生了很大的噪音,严重打扰了周围邻居的生活,邻居与其交涉无果,不得已将其告上法庭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然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为什么邻居可以将跳舞的人告上法庭呢”,学生可以相互讨论,派代表进行发言,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发散思维、逻辑能力都可以得到一定的锻炼。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后进行调查,让学生发现自己身边还有那些相似的案例涉及到法律问题,以及涉及了什么方面的法律。学生在实际的调查中就会发现,生活中有很多事情不仅受到道德的约束,还受到法律的保护。学生在调查中发现,不孝顺父母不仅会受到道德的谴责,还会受到法律的制约。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会在实践中发现生活中涉及的法律问题,并能运用自己所学到的法律知识来帮助自己周围的人,同时又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了巩固和提高。教师鼓励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信心,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应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这对学生理解掌握道德与法治的理论知识是非常有帮助的。另外,学生在实践中会学以致用,也反向说明了学生对课堂知识掌握得很好,即课堂教学是有效的,教师没有在做无用功。

结语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师要发挥出自己教学设计者的作用,通过科学的教学设计来实现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激发,借助课外实践活动来让学生真正的在思想上、观念上有所提升,帮助他们在道德品质、法制观念上有所提高,为他们健全的人格素质构成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 梁江涛.道德与法治,引领青少年走进生态文明[J].环境教育,,2016,(05):38-41.

[2] 金宏亮.浅谈如何将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教育[J].赤子(上中旬),2015,(04):262-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