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基于数字图像技术的冰水堆积体边坡稳定研究

时间:2022-10-21 13:15:03 来源:网友投稿

zoޛ)j馑K�m__n?vvi(z""https://www.bookingtool.com.cn/a/cailiao/"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材料、医学及岩土工程等领域。在岩土工程领域,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应用发展。数字图像在计算机中每个像素点对应一个整数值,用以表示该点的亮度,即灰度。整个图像由相应的具有不同灰度值的像素点阵构成,不同的灰度值分别代表了图像所包含的不同信息,这些像素点对应的各个离散数据成为下一步数字图像处理的基础。在野外获取岩土体的断面照片后,首先对图像进行灰度处理,然后利用MAT-LAB去除噪声,并采用灰度拉伸、灰度值均衡化、自适应阈值分割等方法增强图像,最大程度消除外界各种不良因素(如光照、断面平整度)的影响。

将去噪和增强后的灰度图输入到数字图像处理系统并进行相应的二值化处理,这时就可以在新形成的图像中呈现粒径较大块石的形态。

2.2模型的建立

岩土工程问题由定性到定量转变的重要标志就是物理模型的建立。不同于一般岩体和土体,冰水堆积体这种三元材料(土、石、接触面)具有典型非均质和非连续性的特征,常用的模型建立方法不能将这种差异表达出来,而借助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有助于问题的对比分析。图5是图1经过数字图像处理后的二值化结构数字图像。

鉴于资金和时间原因,本研究未编制专门的数字处理系统,而是利用上述软件强大的图片处理功能突出所需的关键信息,然后将二值化图像导入COREL-DRAW,充分利用CORELDRAW的自由绘图功能实现图像关键信息的提取,即利用多义线对冰水堆积体中的砾石进行任意形状的逼近,以最大程度接近实际。

将获得的线框模型在CAD中面域化,导人大型有限元程序ANSYS并划分网格,最终生成FLAC3D可以。识别的文件格式。FLAC3D模型如图6所示,网格划分产生的节点总数为21 732个、单元总数为17 695个。

由图6可以看出,边坡中块石呈现随机分布的特征,与现场筛分试验得到的结果相吻合,保证了模型的非均匀性。根据油新华等的研究成果,在土石交界面生成界面元(INTERFACE)可以模拟拉裂和滑移,保证模型的非连续性。

3冰水堆积体边坡稳定性分析

将模型的边界条件设定为:底面边界固定约束,左侧边界法向约束,其余为自由表面。为了减小边界效应对数值计算的影响,对模型左侧边界进行了延拓,延拓部分用均质土体代替。模型中块石和土体的计算参数见表1。

3.1临界失稳状态判据选择

本次边坡稳定性计算采用整体强度折减法,即针对岩土工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Mohr-Coulomb准则进行计算,并将边坡的安全系数定义为使边坡刚好达到临界失稳状态时,对其抗剪强度进行折减的程度。此外,边坡临界失稳状态目前有3种判据:①塑性区贯通;②计算不收敛;③位移突变。经过分析可知,前两种判据存在较多的主观任意性,误差较大,本文不予采用。此次计算岩土体本构模型采用了Mohr-Coulomb理想弹塑性模型,因此当边坡进入极限状态时,必然是其中一部分岩土体材料相对于另外一部分发生无限制的滑移,随着折减系数的增大,滑坡体内的岩土体有明显的位移增量,而稳定区的位移增量几乎为零。这样,依据位移突变判据就能确定边坡稳定形态与折减系数的定量关系,通过方程拟合快速准确地得到安全系数,且物理意义明确。位移突变判别时,选择坡顶作为监测点并分析位移一折减系数的关系曲线。可得到较合理的安全系数。因此,本文选择边坡坡顶上某些点的位移突变作为临界失稳的判断依据。

3.2边坡内部应力场特征

为了更好地研究冰水堆积体这种非均质、非连续体与一般均质土体的差别,为模型赋予一组等效物理力学参数,这样就得到了一个均质边坡模型,其边坡形态与非均质模型一致。冰水堆积体边坡和均质边坡在自重应力作用下最大主应力云图见图7、图8。

由图7、图8可以看出,两类边坡最大主应力云图在形态上存在很大差异。均质边坡最大主应力分布较为规律,埋深较小时与地面线近似平行,埋深较大时则有变为水平分布的趋势:冰水堆积体边坡因块石的存在而使最大主应力分布“异常”,应力等值线极不规则,块石应力集中现象明显,应力场的结构效应非常显著,边坡内应力的分布(尤其是应力集中)基本受块石的分布与形状控制,而且埋深越大应力集中越显著。笔者认为原因是块石与土体的弹性模量悬殊,在自重荷载下,冰水堆积体内部块石有平移、转动的趋势,而块石与土体弹性不匹配又造成变形差异,埋深越大自重应力越大,对应力异常造成一种“放大效应”,最终在地质历史发展过程中,冰水堆积体边坡经过不断的应力调整形成现今的应力场。冰水堆积体边坡内部这种独特的细观力学特征直接影响其宏观变形机制、稳定状态。

3.3稳定性分析

通过对两类边坡采用整体强度折减法计算,采用FLAC3D内置的FISH语言,自行开发记录工具,提取边坡坡顶3个有代表性点的总位移,绘出折减系数与总位移的关系图,见图9。根据散点图的特征,假定拟合曲线形式为双曲线,且设总位移ζ=(b+cK)/(1+aK),其中:K为折减系数,a、b、c为待定系数。当l+aK-0且b+cK≠0时,ζ-∞,边坡产生失稳滑动,从而K=-1/a,此时的折减系数即为边坡的安全系数。利用MATLAB强大灵活的数据拟合和处理功能,将原散点图拟合后就可以得到拟合曲线的相关参数,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拟合复相关系数(R1)均在0.95以上,表明双曲线拟合效果好,可信度高。通过计算得到,冰水堆积体边坡的安全系数F=2.721 6,均质边坡的安全系数F=2.132 8。可见,在考虑块石存在后,计算得到的边坡安全系数有了较大的提高(27.6%)。

由摩尔库仑强度理论可知,岩土体破坏原因是某一面上的剪应力达到了岩土体的剪切强度,此时,剪切面上必然发生较大的剪切应变,因此可通过搜索最大剪应变增量的位置确定边坡滑动面。基于上述思路,在FLAC3D中绘出冰水堆积体边坡和均质边坡折减系数分别为2.7和2.1时的剪切应变增量云图,可以看出,冰水堆积体边坡的潜在滑动面呈现多级发展,贯穿带表现出“欺软怕硬”的特征,具有明显的绕石现象,这与现场的推剪试验现象(图10)一致。而均质边坡中潜在滑动面则与经典的极限平衡法的一般结论一致,呈圆弧滑动破坏。冰水堆積体边坡这种多滑面、绕石特征增加了抗剪强度,从而提高了其稳定性。

4结论

土石混合体在自然环境中广泛存在,冰水堆积体作为土石混合体中的一种,随着西南地区工程建设的不断推进,已越来越频繁地涉及。本文以野外调查为基础,利用FLAC3D对冰水堆积体边坡稳定性特征进行了探讨,得出以下结论:

(1)对野外冰水堆积体进行三组颗粒筛分试验,结果表明同一边坡不同位置各粒组占比差异较大,反映了冰水堆积体形成过程中,冰水和冰融水受地形、气候影响,所携带物质出现空间分异,局部某粒组富集甚至缺失。

(2)冰水堆积体细观结构的复杂性决定了其力学性质的复杂性。冰水堆积体边坡块石的存在使得最大主应力等值线分布“异常”,边坡内应力的分布(尤其是应力集中)基本受块石的分布与形状控制,而且埋深越大应力集中越显著,呈现“放大效应”。

(3)采用边坡整体强度折减法,以位移突变作为边坡临界失稳判据,通过拟合曲线计算确定了两类边坡的安全系数,冰水堆积体边坡安全系数较均质土边坡有较大提高(27.6%)。从剪切应变增量云图可以看出,冰水堆积体边坡的潜在滑动面呈现多级发展,贯穿带表现出“欺软怕硬”的特征,具有明显的绕石现象。这与现场的推剪试验现象一致,而这恰恰提高了冰水堆积体边坡的稳定性。

推荐访问:冰水 堆积 稳定 数字图像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