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对“两省一市高中数学教材”的研究

时间:2022-10-21 13:45:04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两省一市高中数学教材”对于我国高中数学教育具有广泛影响。本文研究这套教科书编写的政治、教育和数学教育的时代背景,回顾了高中数学教学大纲制订和教科书编写的历程,总结了本套教科书的主要特点。

【关键词】数学教育;高中数学;教学大纲;教科书

根据1996年5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供试验用)》编写,并从1997年开始在天津市、江西省、山西省试验并逐步推广至全国使用的高中数学教科书,通常被称为“两省一市高中数学教材”(以下简称《两省一市教材》),这是有广泛影响的一套全国通用高中数学教科书。本文研究这套教材编写的历史背景,记录教材编写的重要事实,论述教材的主要特点,希望对我国中学数学教材改革和发展有所启示和参考。

1教科书编写的背景

1.1政治背景

从1980年以后,世界各国,尤其是各发达国家纷纷提出教育改革的报告、方针和方案,改革的目标都是面向21世纪,培养出适应高科技信息社会更加剧烈的世界市场竞争需要的人才,有的国家侧重于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有的则强调培养一流的杰出人才。

中共中央于1984年10月作出《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1985年3月作出《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决定》,又于1985年5月作出《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必须极大地提高全党对教育工作的认识,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九十年代以至下世纪初叶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大规模地准备新的能够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各级各类人才”。

1986年4月,我国颁布了义务教育法,根据全国实施义务教育的要求,国家教委于1987年部署九年义务教育各科教学大纲的制订,1988年人民教育出版社着手编写义务教育各科教材,到1993年秋季开学时,全国小学和初中的一年级同时使用新编的义务教育教材,和义务教育各科教材相衔接的高中各科教材的编写工作摆上了议事日程。

1992年10月,十四大在京召开,江总书记作了题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的报告,报告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14年的实践经验,决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明确提出“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

为了实现十四大所确定的战略任务,指导九十年代及21世纪初我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199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这是一个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文件,《纲要》科学分析了我国教育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提出了教育事业发展的目标、战略和指导方针,对教育体制改革作了全面部署,要求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纲要》指出在新的形势下教育工作的任务是:“遵循党的十四大精神,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进一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大批人才,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治、科技体制改革需要的教育体制,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纲要》在总结了我国教育事业取得的显著成就的基础上,指出“我国教育在总体上还比较落后,不能适应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教育的战略地位在实际工作中还没有完全落实;教育投入不足,教师待遇偏低,办学条件较差;教育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程度不同地脱离实际;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教育体制和运行机制不适应日益深化的经济、政治、科技体制改革的需要。”《纲要》在论述“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时要求“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克服学校教育不同程度存在的脱离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现象。要按照现代科学技术文化发展的新成果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需要,更新教学内容,调整课程结构。加强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訓练,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发现和培养有特长的学生。中小学要切实采取措施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纲要》还要求学校教材要反映中国和世界的优秀文明成果以及当代科学技术文化的最新发展。中小学教材要在统一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行多样化。

1.2我国数学界和数学教育界对改革数学教育的意见

时代的发展,对数学教育产生重大的影响,计算机和计算器的广泛应用,对数学研究方式、数学教学各方面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一些原来重要的数学内容变成了相对次要的内容,原来困难的数学问题,如需要大量数据计算的统计问题不再是极端困难无法解决的问题。著名数学家吴文俊指出:“数学教育不能从培养数学家的要求出发”,“由于电子计算机的出现,解析几何的重要性在增加”,“数学教育改革一定要慎重考虑”,“一定要经过试验”。

我国数学界和数学教育界根据时代的发展和要求对数学教育改革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讨论并发表了意见。

1994年,王梓坤院士执笔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写出长篇报告《今日数学及其应用》,报告是关于我国数学科学发展建议的咨询报告,为国家和有关部门在考虑决策、规划、发展战略等方面问题时,提供了科学论证。报告的雄辩论证,对数学科学的发展和数学教育的发展都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报告的目的是论述数学在国富民强中的重要意义,通过数学在我国的许多应用来证实这种意义的真实性,从而希望提高人们对数学的认识。此报告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由于计算机的出现,数学已不仅是一门科学,还是一种普适性的技术:数学已兼有科学与技术两种品质。笔者认为,报告的这一重要观点对于数学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应该引起更广泛的重视和研究。

中国数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和江苏教育出版社于1993年5月联名发出征稿,指出:“20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的迅速进步和发展,各国对公民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国际上教育改革运动风起云涌,面向21世纪的中国数学教育同样需要改革。”在江苏教育出版社于1994年12月出版的《面向21世纪的中国数学教育》一书中,近30位数学家和数学教育专家对我国数学教育改革发表了意见。限于篇幅,以下只引述部分数学家在书中提出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