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水利工程中计算机的应用研究

时间:2022-10-21 13:50:04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水利工程利国利民,关乎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在缓解旱情消除水患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计算机在水利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提高管理效率,操作更加便捷,本文主要针对水利工程中计算机的应用进行研究,为水利工程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水利工程 计算机技术 价值分析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的世纪,计算机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常见的有汽车行业的定位导航、地质灾害中的预测分析、水利工程方面的管理分析等,尤其是后者,计算机与水利工程的结合,大大减少水文预测工作量,精确度上更高,计算机技术指导下的废水循环利用技术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我国水资源紧张的压力,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不断发展,取得理想的治理效果。

一、进行网络信息传输,实现资源分布共享

计算机完善的网络信息传递系统为水利工程中信息的交流与共享提供了可能,大大减少文件下达时间,在短时间内工作人员可以借助完善的信息网络获取最新的水利系统动态,了解最新的水利政策及要闻,上行下效,获得较好的执行力度,通过建立水利工程项目通讯网站,一旦出现紧急情况,迅速实现人员聚集与部署为抢险赢得宝贵时间。在2012年台风“海葵”到来前夕,水利工程技术人员借助计算机技术事先明显探测出影响海葵的相关运行情况,对“海葵”风暴的风速、云量及温度等有着清晰的掌控,对于“海葵”的运行路径与强度借助计算机网络信息通道及时发布与更新,通知部分区域提前做好防护工作,在水利工程中借助计算机技术的信息交流共享,能大大减少国家与人民的财产与生命安全。

二、组织开展水情、水文及水工的监测与预报

在水利工程管理中水情、水文及水工的监测预报是最基础性的工作,为水利工程的后期开展与问题探究提供指导与参考。传统的水情、水文及水工监测由人力完成,耗时长,误差大,一定程度上对水利工程的发展带来消极影响。随着计算机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普及应用,特别是计算机与水利工程相结合产生的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可以提供当前时间段最可靠的水文数据,有效收集水文信息,进行水文信息的传递,我们根据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提供的数据部署工作,预测旱汛期,提前做好防旱涝准备工作,减少灾情来临时的手忙脚乱。水文自动测报系统由三大部分组成,分别为水文站、雨量站及中心站,三部分协调工作借助无线系统进行各监测点雨量、水量及蒸发量的数据收集,参考同年月份雨量数据,绘制形成具有极大参考价值的月份雨量数据变化图,为下一季旱涝情况进行预测分析,提前做好下一步的工作计划与安排。将水文站与无线网进行连接,可以有效解决监测分散及数据采纳不方便等问题,降低工作强度,节约建设资金,其中监测站体积较小,安装简单,避免外接电路,保证整体系统运行安全、可靠。

三、优化档案管理,提升管理效率

水利工程中国档案管理涉及数据众多,操作繁琐,成为制约水利发展的重要方面。计算机技术与水利工程的结合,使得档案管理更加优化,大大提升原有管理效率,管理精确度也有明显提高。真正实现了图案档案的采集、存取、检索与传输。通过扫描仪的图片矢量处理,实现图形与文字的电子化处理,最终以光盘的形式进行档案储存。相对于传统的纸质档案存储稳定性更强,容量性更大,方便用户操作管理。借助电子文件夹形式进行层次分级,方便后期查询与检索,为后期水利工程管理提供真实的参考数据。此外,计算机档案管理安全性更高,通过严格的保密安全设置,只有特定人员可以查阅,为国家各项大型具有保密性的水利工程开展提供保障。在水利工程档案管理中引入计算机技术,无论是是操作上还是管理上都较传统的档案管理形式更先进、科学。

四、积极推进废水循环利用,构建和谐社会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膨胀,工业与生活用水猛增,在对水利工程设施造成巨大压力的同时,也引发了水循环利用的思索。就目前我国水资源的利用情况来看,人均水资源量低,长期的地下开采导致多种问题,严重者造成房屋倒塌。在客观因素的制约下,废水循环利用系统在资源节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计算机技术指导下的废水循环利用系统对废水进行净化分化,并重新投入使用,一方面缓解水资源紧缺的现状,另一方面减少污水排放量,增强环保力度,我国衍生该思路建设的南水北调工程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取得了不错的治理效果,北方旱情在很大程度上得到缓解。

五、推动水能开发,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当各种既有资源面临枯竭,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开发新型水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在我国得到了广泛认可与推广,三峡水库成为该思想指导下最为成功的水能开发案例。计算机技术指导水力生产,在汛期做到及时防洪,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泄洪量的估算,积极做好农田防护;在旱期,可以进行蓄水抗旱,积极缓解下游的旱情,最重要的是巨大水位差下形成的水能带动发电,解决当地的供电问题,并由此并衍生出诸多经济性项目。传统的燃煤供电被新型水利发电所代替,在节约资源的同时,最大限度降低环境污染,积极推动环保型社会的构建。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的支撑下,三峡工程的开展实施为当地为全国造福谋利。

结束语:水利工程作为一项关乎国计民生的建设与开发项目,其因涉及内容众多,牵涉问题复杂,在管理与开展上难度较大。传统的水利工程管理与发展中人起了主要作用,但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弊端也逐渐显现。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技术在各行各业中得到推广与应用,为水利工程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先进的数值计算、科学的数据预测、项目的研究估算、档案管理的优化高效等都极大地推动了水利工程的管理与开发,大型水利工程项目在计算机技术的辅助下相继成功开展,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不断取得突破。

参考文献:

[1] 江英琴.基于日志复制技术的容灾系统研究与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12:217.

[2] 唐然轩.论如何提高水利工程中计算机的应用[J].无线互联科技,2012,12:161.

[3] 程鹏军,李海燕.计算机仿真模拟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J].东北水利水电,2010,09:66-67.

作者简介:游俊龙(1980-),男,四川彭州人,学历:本科,工作单位:重庆博通水利信息网络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