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基于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及控制对策的探讨

时间:2022-10-21 16:35:03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会计工作也越来越重要, 会计信息应准确、客观、真实地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其真实性宏观角度上影响着整个社会会计信息真实性,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深刻分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性,努力寻找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是促进我国各项事业的有序发展和会计信息使用者制定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对策

会计信息是现代会计理论的一个基本范围,是人们在经济生活过程中运用会计理论和方法,通过会计实践获得反映会计主体价值运动状况的经济信息。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是政府进行宏观分析和决策的重要依据,使决策者更好的确定发展方向以及策略目标。随着会计信息的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首先应该从根本上杜绝会计信息失真的行为,然后根据发生信息失真行为的原因,找到相对的政策予以解决。

一、当前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表现形式

1.会计凭证失真

目前,会计凭证的失真主要表现在原始凭证的失真上。具体表现为原始凭证本身是真的,但内容是假的,如:抬头笼统(发票抬头直接显示客户或顾客)、内容笼统(发票内容均以办公用品列支、大额开支无附件说明)、偷梁换柱(不合理、不合法的开支,变为合理的、合法的)、张冠李戴(外单位的发票变成本单位的支出)等。

2.会计科目失真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迸行科学归类和连续核算与监督的重要工具。每个会计科目的核算对象、核算范围会计制度都有明确的规定。但有些单位为了处理不合理、不合法的开支,随意混淆会计科目,造成财务混乱,从而达到“浑水摸鱼”的目的。有些单位以“会议费”、“培训费”为名将资金支付给“培训中心”、“招待所”,从而达到其变相报销、中饱私囊的目的。随着中央狠抓廉政建设,对“三公经费”支出提出了严格要求,但仍有少数单位顶风而行,虽不敢大吃大喝、乱发实物,却还存在一些暗箱操作的行为;甚至有归口单位直接将这类费用转嫁给下属单位,给下属单位造成了一定的经济负担。

3.会计要素失真

主要表现在:资产信息失真。其一:预付款项。会计处理上采取工程预付款项长期挂帐,未及时列作支出和进行固定资产业务处理;其二:其他应收款。其他应收款项长期不予追缴、已确定的坏账不作账务处理,不按规定提取坏账准备金;其三: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新制度明确规定:事业单位应当按照年限平均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会计人员对于本单位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很难把握,对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规定更是一头雾水,无法作计提和摊销业务,从而造成了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价值虚高。其四:对实际已报废、毁损的固定资产,长期搁置在账面上,不按规定报批处理等。收人信息失真。有些单位自行收取的业务收入没有及时全额上缴财政,在会计处理上直接作应付款项处理,坐收坐支,严重违反了“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

4.财务会计报告失真

财务会计报告是反映单位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事业成果、预算执行等会计信息的文件。事业单位财务报表应当根据登记完整、核对无误的账簿记录和其他有关资料编制,要求数字真实可靠。有些单位对外提供的财务报表是根据相关部门的需要而编造的,失去了财务报表原有的价值和意义。

二、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1.利益驱动

利益驱动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会计信息造假的根源。一些单位领导人为了营造政绩、业绩,往往对其外部报表进行包装、粉饰以获得好的评价和评定;甚至有些单位新上任的负责人为了明确或推卸责任或为了不影响自己的业绩而对陈年老账进行大刀阔斧的清理。这些因利益驱动而人为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是会计信息造假的根源,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

2.会计人员素质不高

会计人员是会计信息的直接提供者,有些会计人员因为本身会计业务不精,职业道德水平低,对会计法规制度不熟悉、不了解不能有效制止违法违纪行为,直接影响了会计信息的质量。近年来,我国虽然加强了会计人员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建设,但仍然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制度,会计人员道德和业务素质亟需得到大幅度的改善和提高。

3.会计监督机制不健全

会计监督,是确保会计资料合法、真实、准确、完整的重要环节。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和财政、审计部门对单位实行的外部监督构成了目前的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体系。但长期以来,财务部门作为单位内部的一个职能部门,往往直属于单位一把手的直接领导。于是,一些单位领导者授意单位财务人员搞账外账、提供虚假会计信息以提高自己的政治业绩。而在财政监管、审计过程中,往往是时间相对滞后,而且由于单位领导人之间的协调沟通,通常的诟病是查账容易、处理难,从而造成了会计信息失真无法得到彻底解决的弊病。

4.会计理论法规不健全

一是会计法规制度理解与执行上的偏差。如:制定机构的组成人员是否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会计准则定义、释义的准确性等。这些不确定性和会计方法、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使会计信息失真的产生成为可能。二是理论法规体系自身的不完善。各会计法规之间:如基本会计准则与具体会计准则之间,具体会计准则与行业会计制度之间还存在不协调或者矛盾的地方。这些都加大了会计信息失真产生的可能性。三是处罚不力。由于过去的会计法律、法规可操作性不强,处罚内容空泛且弹性很大,对违纪违规者的处罚无力,致使个别人员守法观念淡薄,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会计信息制假、造假风气的蔓延。

三、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控制对策

1.建立和完善适应现代会计信息需求的会计法规体系

自2014年1月1日起,财政部推出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规范要求:各行政事业单位要严格执行会计核算程序,建立健全各种财产物资、财务收支的审批制度,并在单位内部设置审计机构对单位的会计报表进行定期地检查与审计,为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奠定一个良好的会计基础。此规范的出台为加强单位内部控制,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供了法规依据。各事业单位应该将尽快建立健全本单位的会计信息内部控制提上议事日程。

2.建立科学的绩效考评和内部监督机制

事业单位应组织单位内部纪检监察、审计人员,依据制定的考评实施细则对本单位、所属单位会计信息和财务管理情况,尤其是容易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关键点,进行跟踪检查。对于严格执行会计法律法规制度,合理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部门和人员给予表扬和奖励;对于因个人原因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坚决追究有关领导和相关人员的责任,并及时采取补救整改措施,将会计信息失真扼杀在萌芽状态。

3.加强会计队伍建设

会计人员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主体,是处理加工会计信息的操作员。会计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会计工作的水平和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程度。因此,笔者建议:首先,地方财政部门要加强会计人员资格管理,不定期突击检查各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对不具备会计从业资格条件的人员,坚决不准其从事会计工作。其次,加强对行政事业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继续教育和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定期组织各单位进行业务操作技能考核,给予一定的奖惩措施,这样才能真正激发会计人员的学习热情,为行业发展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从而提高会计队伍的整体水平。同时大力实行会计委派制。

4.完善会计监督,实行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相结合的体系

内部监督是促进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真实完整的重要保证。同时,事业单位还要注重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不断强化政府监督职能。各级政府的财政、审计及其他有关管理部门可依法对各单位会计资料的合法、真实、准确、完整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地监督检查,有针对性地提出检查意见和建议,并督促单位限期进行整改。对弄虚作假者,可查明原因依法进行处理,情节严重的要移交司法机关进行惩处,从而使社会监管机构在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防止会计信息失真方面发挥更大的职能作用。

参考文献:

[1] 赵秋实.浅析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 东方企业文化,2011(18)

[2] 张洪金.治理会计信息失真对策分析[J]. 中国集体经济,2010(03)

推荐访问:失真 对策 会计信息 探讨 原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