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会计信息失真成因及对策分析

时间:2022-10-21 16:50:05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近年来,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扰乱了企业的正常经营,造成了国家税收和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干扰了国家宏观调控的实施,破坏市场经济的有序运行。首先指出了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然后就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对解决当前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成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4-0097-02

会计信息是反映财务会计静态及动态情况的各项经济活动的数据资料,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近年来,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这些行为不仅扰乱了企业的正常经营,损害了债权人、投资者等相关利益团体的利益,而且造成了国家税收和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干扰了国家宏观调控的实施,破坏市场经济的有序运行,进一步败坏社会风气,助长了虚浮之风。

一、会计信息失真表现在两个方面:会计信息不实与造价

所谓会计信息不实是指会计人员在遵循会计规范、提供会计信息的过程中,由于主观判断失误、经验不足和会计本身的不确定性,造成会计信息与经济活动本意之间的出入。这种出入具有以下特征:(1)当事人无造成失真的主观愿望;(2)不实内容在会计核算资料中暴露的比较明显;(3)不实的责任人一般得不到经济及其他利益;(4)不实的纠正比较顺利。而会计造假,是指在会计活动中当事人为增加盈利或隐瞒亏损;提高分红数额或逃避纳税等,事前经过周密的安排而故意造成的信息虚假。此种行为虽非均以个人利益为目的,但是有欺诈的意向,以蒙蔽股东、债权人、银行及政府部门。会计信息造假主要表现在:1)随意改变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确认标准或者计量方法;2)虚列、多列不列或者少列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3)虚列或者隐蔽收入、推迟或者提前确认收入;4)随意改变费用、成本的确认标准或者计量方法;5)虚列、多列、不列或者少列费用、成本;6)随意调整利润的计算、分配方法;7)编制虚假利润或者隐瞒利润;8)违反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其他行为。

二、会计信息不实原因及对策分析

导致会计信息不实的原因比较简单,有以下几个方面:(1)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会计信息是会计人员对会计要素进行确认与计量中生成的,不同素质的会计人员进行的估计、判断或推理往往导致不同的结果,素质较差的会计人员由于其认识水平的局限性,不可避免的计量出脱离实际的数据,使会计信息出现不实。(2)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基础工作薄弱,机构不健全,岗位责任不明确,缺乏有效的内控知道,造成账目混乱、数据差错,致使会计信息不实。(3)会计准则的执行情况。会计准则在执行过程中,由于其广泛适用性和准则本身某性既定原则的影响,也会造成会计信息不实。

由于会计信息不实是会计人员的素质、经验、会计的不确定性和遵循的会计准则的客观效果等因素造成的,针对这些原因,会计信息不实的治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包括完善会计人员从业资格制度,严格确定具备哪些条件才有资格从事财会工作,健全专业资格确认制度;(2)建立一套统一的、具有刚性的会计人员执业规范;(3)完善会计人员后续教育制度,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后续培训;(4)会计准则的制定和规划,应对未来会计环境的变化有较科学和具有一定超前性的分析和预测;(5)要注意协调好有关利益集团在准则制定和执行过程中的相互制衡关系,使各方面利益都能够在有关准则中得到充分体现,增加或提高准则利益的认同感;(6)尽量减少会计准则中可供选择的会计程序和方法,降低因多种选择而造成的会计信息不实问题。

三、会计信息造假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与会计信息不实相比,会计信息造假有着更为深刻的社会经济因素。

(1)思想道德不健康。有的企业及其领导人,为突出本单位和个人的政绩,谋求某种利益,指使或强令会计人员假账真算或真账假算,编制虚假会计信息。某些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不高,为保全自身利益而屈从于领导,丧失诚信原则,或为一己私利而弄虚作假,损公肥私,使会计信息失真。(2)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尽管我国目前正在探索建立合理的现代企业制度,但还未塑造出真正的企业法人主体。在企业的内部治理上,董事会成员多为企业内部高级管理人员,外部董事很少,监事会形同虚设,不能形成较好的监督制约机制。为了企业或个人的利益,在内外监督不健全的情况下,企业控制者便放弃应遵守的基本原则,弄虚作假,使会计信息失真。(3)体制不健全,不规范的政府行为促使企业追求短期化效应。良好的市场秩序需要政府的介入,但是政府的经济职能及其行政职能相互交叉的特性,使其政策具有模糊性和非延续性,企业经营过程中难以追求长远利益。国有企业领导任期短,奖惩机制不健全,使得企业领导人只关心眼前利益不注重可持续发展。部分政府官员官僚作风严重,盲目追求“数字”经济,国有企业的绩效考核机制不合理。为适应不规范的政府行为,企业领导人进行短期化经营,在会计信息上弄虚作假,会计信息随之失真。(4)执法不严,处罚不力。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中国已制定了一系列有关会计法规、制度等。但在实际操作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情形常有发生,致使会计信息失真。(5)政府和中介机构监督不力。中国对企业的监督已形成审计、财政、税收及会计事务所等监督、监管体系,但在实际工作中,这些部门未完全发挥应有的作用,监督不力,各种监督相互协调不够,使违法乱纪行为得不到有效遏制。进行社会会计监督的会计事务所、审计事务所等中介机构为了稳定客户,拓宽业务,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违背会计职业道德,丧失其客观公正的立场,为被审计企业提供有关便利,致使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信息造假的根本原因在于众多的社会经济因素,而不在于会计本身,会计及其会计人员只是真实地记录了会计造假的过程,因此,必须从更为广阔的领域,采用系统综合的手段来进行会计信息造假的治理。

(1)以德治理会计信息造假。用道德规范教育人,提高人的道德观念和道德素质,自觉遵守道德规范,消除产生会计信息失真的思想基础。在会计领域的道德建设主要以“诚信”为核心,打造诚信会计。(2)构建规范化的公司治理结构。首先,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和领导者的素质情况,依照相互配合、相互制衡的原则,采取多种形式构建中国式的公司制企业治理结构和领导体制。其次,根据法人代理权的责权利对应原则,建立健全经理人员法人代理权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并且规范经理人员的产生,治理“内部人控制”行为的消极面,严格会计审计制度,保证会计的独立财务权,严格审计监督,制定较长时期的经理人员经营业绩评价标准。第三,依照公司法的规定,纠正企业董事来源和董事会、监事会空壳问题,经理人员兼任董事应有人数上的限制等等。(3)改善管理体制,明确责任,克服领导短期化行为。政府是市场经济中经济信息的需求者,同时也是市场规则的制定者。政府要带头认真遵守市场规则,在行使职权时客观公正,不能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在发挥其经济管理职能时多采用间接调控的手段,减少直接干预,理顺企业、政府、社会之间的关系。同时我们也有必要建立一个促使领导者从内心不愿造假的机制,激发领导追求长远利益,而不是看重眼前利益。(4)加大处罚力度,严格执法。依法治国是宪法规定的治国方略,依法治国当然包括依法治理会计信息造假。中国虽然已经建立健全了以《会计法》为根本大法的财经法规体系,但会计造假依然猖狂,究其原因主要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处罚力度不够。因为会计信息造假者造假获得的利益大于处罚损失,利益功能趋势造假者于法不顾,因此执法监管机构有必要加大处罚力度,使造假者认识到造假所带来的严重后果,而不敢造假。(5)规范对会计中介机构的管理。建立以行业自律为主的会计职业道德管理机构。如前所述,会计审计等中介机构由于自身利益使其在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中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为了规范对会计中介机构等的管理,一方面,政府要利用法规对造成严重后果的会计职业者追究法律责任,在会计领域加大执法力度;另一方面,建立以行业自律为主的会计职业道德管理机构。会计职业道德的实施主要靠会计人员内心道德和职业良心,而不是受制于外力,其制定和颁布主要是自发形成的各会计职业组织,因此会计职业道德在管理上,应实行行业自律与政府行为的统一协调。

参考文献:

[1]于玉林.会计哲学思考[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2]凌勇.谈会计诚信与法制[J].交通财会,2006,(2).

[责任编辑 吴迪]

推荐访问:成因 失真 对策 会计信息 分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