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特征\现状分析及思考

时间:2022-10-21 19:45:04 来源:网友投稿

[关键词工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特征;现状分析

[摘 要] 当代大学生政治信念坚定、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认同感强,理性认同党的执政能力,关注民生、参政议政热情高、行为务实,但政治理想与行为选择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环保理念、公德意识正确,但道德践履缺乏自我约束力;知法、守法、护法认知明确,但日常生活中违反校纪校规的行为时有发生;专业选择与职业理想,个人职业兴趣与职业发展空间,职业能力与职业品质错位现象突出;生活理想与生存选择之间的层次性和同质落差性明显;婚恋观上是一个传统和现代的矛盾体;学习动机上的工具主义倾向与学习方法、意志力匹配度低造成程度不同的心理困扰;生理自我意识强烈、心理自我认知发展不平衡、社会自我认知模糊。政治面貌、年级、性别等因素对各价值观维度均有影响,其中,政治面貌具有统摄性影响。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2826(2011)03—0028—10

价值观是人们对生活中的各种事物、现象、包括自身价值的认识、评价及决定其取舍所持的基本观点。它支配着人们的情感、思维和行为选择,对其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为了从多维视角对大学生价值观现状进行考察,以全面揭示其价值取向及强度,为了解大学生价值观现状提供判断依据,也为教育工作提供评价标准,本课题以扎根理论为基础,通过大量理论研究和前期调查研究,从中确定了8个集中反映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基本维度作为一级指标,即政治观、公德观、法制观、职业观、生活观、学习观、婚恋观、自我观,同时分别在每个一级指标下设3—4个二级和三级指标,由此形成了一个包括8个评价维度、25个评价指标、87个评价因子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设置了《大学生价值观调查问卷》,经过3次信度和效度验证后,于2010年3月,按照等据抽样的原则,在北京抽取三所高校、每个学校又随机抽取4个年级、4大类不同专业的学生待访,然后由调查人员人班调查。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819份(根据2008年北京在校大学生的性别、年级的构成比例对数据进行加权修正。加权之后的调查样本在性别结构、年级构成上与北京大学生的总体特征一致,调查样本具有很好的代表性)。加权之后的样本基本情况如下:

一、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基本特征

1 政治价值观,政治价值观是人们对所处社会政治制度和政治生活的基本看法和观点,包括对政治理想、政治现实的基本评价及价值倾向。

首先,大学生对现实政治问题、民生问题高度关注,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认同感强,但对政府的执政效能评价理性,调查结果显示,87.6%的大学生关注“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53.1%的关注“每年‘两会’的召开”。92.8%的大学生对“中国能成为一个发达而强大的国家”充满信心,这说明在承受学业竞争、就业压力的现实下,大学生依然怀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认同感,这一结果与他们对党的执政能力的认同及现实经济社会取得的巨大成就直接关联。77.5%的大学生相信“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91.1%的大学生对“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生活有了很大提高”持认同态度,但大学生对政府为民服务行为和公共管理效能的评价,与之对党的执政能力的希望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在对“各级政府真心实意为百姓办实事”中,只有41.3%的大学生表示满意,31.9%的“说不清楚”,26.8%的明确表示不满意;对“各级政府应对突发事件能力”,也只有47.6%的学生持认同态度,34.6%的“说不清楚”,17.8%的持否定态度。这说明大学生对政府公共管理效能的评价多元并趋于理性、务实的态度。

其次,大学生主导政治信仰坚定,但多元性、差异化趋势明显。调查结果显示,75.7%的大学生对“我相信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科学真理”持肯定态度,17.3%的“说不清楚”,只有7%的持否定态度;82.5%的大学生对“我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能够指导中国科学发展”持肯定态度,14%的“说不清楚”,只有3.5%的持否定态度。这说明,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有较高的认同度。

再次,大学生政治参与热情高、参与行为务实,但政治理想信念与现实价值选择之间存在知行脱节现象,大学生对集体观念、公益活动和建言献策等问题比较重视,注重团队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在发挥个性的同时,也关注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80.7%的学生关注“班集体的事务”,87.9%学生认为“应该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这是对自2008年奥运会、“5·12”汶川大地震、玉树地震等重大社会活动和突发事件中,活跃在一线的中国青年志愿者公益行为所具有的内在理念的最好诠释和说明。但对于入党动机,只有22%的学生明确表示是为了追求“理想和信念”,13%的学生表示是对“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理念有信心”,14%的学生认为是为了追求“政治荣誉感”,而“谋求仕途发展”、“增强就业竞争力”的学生也有相当的比例。

2 社会公德观。公德观念是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遵守的道德准则,大学生公德修养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并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公德教育,对社会公德的建设是必不可少的内容。

首先,大学生对公共场所的文明礼仪和道德规范持认可态度,但缺乏人际互信感。64.1%大学生认为“个人品德对事业成功的影响比职业技能更重要”,他们认同文明、诚信等良好品质是谋事、立业之本,当以遵循,但实际交往中却缺乏人际互信感和安全感。55.6%的大学生对“即使是同学和邻里之间也缺乏基本的信任”持赞同态度,48.9%的学生认为“如果不小心,别人就会利用你”。说明大学生对现实中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不高,担心在交往中被人利用,进而产生较强的警惕心理和防范意识,这导致了大学生既认同诚信价值又陷入信任危机的矛盾心理。

其次,大学生有维护公共场所的道德理念,但在道德践履中缺乏自我约束力。教室、食堂、宿舍、图书馆等公共场所是折射大学生精神风貌的重要窗口。调查中,57.4%的大学生认同在食堂里不应该有剩饭、剩菜,说明他们具有勤俭节约、杜绝资源浪费等观念。但在对待宿舍卫生、宿舍文明行为方面,情况要复杂得多,34.1%的大学生不能容忍宿舍里的脏乱现象,以及不能容忍给他人带来不便的行为(如恋人之间的过分亲密行为)等。其中,这一问题存在显著的性别和年级差异:20%的女生对脏乱的容忍度低于男生;低年级比高年级注重居室环境,但随着年级增长,大学生对宿舍的脏乱差现象越来越熟视无睹。同步访谈结果也证明,大多数大学生注重公共礼仪,对公共场所不文明的行为持谴责态度,但有四成的学生承认校园里浪费水电、在教室课桌上乱刻乱画的现象、尤其是浪费饭菜的现象是普遍而惊人的。

推荐访问:价值观 当代大学生 特征 现状分析 思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