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2018年初,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其它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相关情况进行了解读,新增了学科核心素养等要求,并具体到各个学科课程,借此引导教师除要注重学科思想和思维方式等外,还要改变重教书轻育人的倾向,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由此可见,在学校教育中,提高人文素养的重要性可见一斑,本文就信息技术学科如何提升山区学生的人文素养作简要分析及提出应对措施,希望能为我们一线教学工作者提供帮助。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山区学生 人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33.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8)05-013-02
0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学习的方式与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然而面对更优良的学习环境,许多学生却表现出道德丧失、不思进取、缺乏社会责任感、精神散漫等问题,特别对于山区学生尤为明显。其主要原因与人文素养的缺失密切相关。那么,什么是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简而言之是一个人成其为人和发展成人才的内在素质和修养,与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内涵密切相关。在实际生活中,表现出对已对人和对现实社会的一种认识、态度和行为作风,人文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其品德修行的好坏。
一、山区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的现状及成因
造成山区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的主要原因有,学校教育方式的欠妥,家庭教育亲情的缺失,复杂社会环境的影响等,山区学生整体思想素质较为低下。
首先,学校注重升学率,一切以成绩论英雄,对人文教育的培养重视不够,特别是对于我们这些来自山区的学生更加明显,受教育场地、硬件设备等条件的制约,校园缺乏人文环境的熏陶。课堂教学缺乏人文关怀,就信息技术课堂方面,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由于山区的学生计算机操作基础水平比较差,有时上课会占用比较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纯粹的软硬件练习,但忽视了本课程蕴含的人文价值,比如如何在信息环境下诚实守信,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等等,这些都缺乏有针对性的培养。
其次,作为欠发达的边远山区学校,学生父母外出务工较多,作为留守学生,缺乏父母的呵护、关爱和照顾,在身心受到伤害时,情感得不到关怀,心理上缺少疏导,得不到及时的沟通,长期亲情缺失使他们的生活较为悲观,使得很多学生心理上缺乏归属感,品行修养较差,无心向学甚至早早就混迹社会,家庭教育的欠缺也是导致人文素养偏低的重要原因。
再次,人们的生活随着信息科技的发达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越来越方便的同时,也让不少人沉迷于网络聊天和玩游戏等,不愿意与人交往,人际关系差,做事有违常规,道德品质差,公德意识淡漠等等,对于我们山区的学生,他们人文素养基础比较薄弱,生理和心理发育均不成熟、识别是非能力差、自我保护意识不强,道德知识面也较窄,这些现象都较为突出。
二、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提升人文素养的必要性
在最新的课程方案中,要求进一步着力发展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人文素养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并没有开设专门的课程,它在各个学科课程其实都可以渗透,信息技术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前沿学科,相对其它科目,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有着独特的优势。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类的生活逐步进入信息世界,网络是信息宝库的同时,也是一个信息的垃圾场,各种信息鱼目混珠,包罗万象。充满着暴力倾向及色情内容的网站屡禁不止,不健康的信息随处可见,让不少青少年无心向学,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层出不穷的计算机病毒、恶意木马程序对个人、集体甚至整个社会危害也日趋突出,通过互联网犯罪也早让人耳闻目睹。
三、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提升人文素养的方法与建议
1. 利用学科教材内容,渗透人文素养内涵
信息技术课程内容本身就有人文因素的存在,要求信息技术在备课和组织课堂教学时用心去挖掘,不仅仅要教会学生技能操作及必要基础知识,更要多动脑子,在范例的选择上,要选择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有利于培养学生情感因素的内容,让学生在掌握技能的同时得到人文的教育。在讲述《网上下载信息》一课时,主题的选择包含有“低碳生活”、“人类与地球”、“共享单车”等,我让学生从中选择,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会从因特网查找相关素材,下载收集后,形成电子报刊等形式上传到服务器,然后再组织学生自评和互评。一方面学生学会了如何查找、制作等操作技能,另一方面又将能源保护、绿色出行等富含环保理念的人文素养精神渗透到学生们的心灵里,可谓一举两得。
另外,在讲述《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及道德规范》一课时,我经过认真思考,就从身边的例子出发,有些别有用心的同学有时会在网上发布一些虚假的内容,诋毁学校形象,甚至在社会上造成恶劣的影响。在给学生讲解中,我从法律的角度分析这些学生触犯了哪章哪条,可能导致的后果,学生得到道德法律教育的同时,也对事实进行了澄清,从而达到双赢的目的。还有在学习“计算机病毒”一内容时,有些老师可能只是一味的向学生传授病毒的特点和分类,但是机械的内容很容易导致注意力分散,不防用我们身边就近发生的一些最新事件作为例子讲述,让他们认识到其危害性及应负的法律责任,这样既让学生学到了基本知识,又灌输了法制观念。这些都需要我们信息技术老师在课堂中向学生传达应遵守的道德规范和相关的法律法规等,让他们及早具备网络道德素养。
2. 充分利用教学常规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
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要求非常强的课程,在带领学生上机实践时,第一节课我们就要求他们必须遵守好上机练习的行为规范。比如一人一机按座号入座,要爱护公物,轻拿轻放,操作要规范,保持机房环境卫生,在上课期间不能从事玩游戏等与学习无关的内容。信息技术课堂的这些规章制度,本身就是中学生应遵守的日常行为规范,蕴含了一个人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还有,在平时维护课室教学平台时,我们发现很多学生都会贪图方便,喜欢将文件放在桌面,但是一旦电脑出现问题时,有时就不一定能找回来了,所以平时我们都会强调学生要养成良好的文件保存习惯,这些点点滴滴的行動,看似细微的事情,其实也是无形中对学生进行了德育教育,让他们学会良好的做事行为习惯。
3. 发挥评价导向作用,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评价观
在学生作品评价时,我们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要改变只是单一的教师评价,要求学生积极参与互评,促进互帮互学、思维火花碰撞和协作精神的培养,有些学生却借别人的缺点作乐,甚至起哄和取笑,这样不但让评价失去了目的和作用,而且会适得其反,阻碍部分学生的创造力的发挥,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一定要及时站出来,引导学生学会发现别人的优点和找出值得自己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先给予肯定和鼓励,然后在发现不足之处提出建议时要态度中肯,客观评价,让别人心里能够舒服地接受。要让学生明白,评价也是一种艺术,能反映一个人的品德修养,也具有双面性,你评价别人的同时,其实别人也在对你的评价进行评价。
4.开拓视野,把人文素养与关注社会联系起来
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今的世界可谓瞬息万变,信息技术科目作为前沿学科,更应跟得上时代步伐,把学生引向社会生活的大舞台,用自己的知识点观察、评价社会事件,例如:在讲述“用智能工具处理信息”时,我在课堂中引入2017年人工智能大事件中——无人驾驶正式上路,我首先讲述在2017年7月,我们国人——百度李彦宏驾驶无人汽车在北京五环上行驶的事件,并播放相关的一些视频和图片,看到我们国家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在同学们的一阵阵惊呼声中,我看到了大家充满着强烈的民族自毫感。然后又讲述由于变道时压了实线,百度无人驾驶汽车吃到了第一张罚单,同学们从中也进一步强化了遵守交通法规的意识。通过此案例,很好地把课堂情感教育与现实社会有机结合,这也是人文素养教育行之有效的方法。
5. 提高教师队伍自身素养,发挥带头作用
在学校里,教师的言行举止都是学生模仿的对象,要求别人做好之前,自己要先做好,作为欠发达地区,信息技术教师整体素质与发达地区还有较大的差距,这就要求我们要加强理论学习,提高业务素质,及时地转变教育观念,认真学习和灌输新课标精神,熟练掌握计算机软硬件知识,在平时教學会不知不觉就能表现出来,给学生感受到我们是一个学识渊博,品德高尚的人,有蓬勃朝气、浩然正气的人,以及具备良好师德的人。只有教师人格健全,正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无声胜有声,用我们的良好人格魅力感化学生,渗透人文内涵。
最后,希望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能借助最新发布的课程方案,仔细研读,对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和指出,并积极寻求问题解决的途径和方法。相对于经济发达地区,我们山区学生的人文素养的确很有差距,利用信息技术教学进行人文素养的教育,值得我们思考和尝试。
[1]时荣.论信息技术教育中人文素养的培养[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
[3]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版)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