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选择食物的时候经常会考虑口感、味道、营养价值等因素,但却经常忽略食物的温度这个最为重要的指标,实际上正是食物的温度决定了前三个因素。2013年,香港食物安全中心发表的《首个总膳食研究报告》称,该中心将22种蔬菜样本送到实验室,将它们分别用1200 W和1600 W电力的电磁炉不加食油干炒,时间为3分钟和6分钟。结果发现炒菜时间越长,温度越高,蔬菜释放出的丙烯酰胺就越多,加入食用油炒和干炒的检测结果无异。这一结果引发了人们对蔬菜烹制的担忧。
实际上,不同的食物有各自不同的烹饪安全温度及最合适食用温度,营养学研究发现,食物的储存方法、烹调方式、进食温度都会影响营养。
温度的最佳解读
长期吃得过烫可能会反复灼伤食管黏膜,使其长期处于修复状态,久而久之容易诱发癌症,数据显示,在食管癌患者中,平时喜好热食热饮者占90 %以上。而吃得寒凉则会让胃肠血管迅速收缩,影响消化吸收,长期如此极易诱发慢性胃痛、腹痛、腹泻以及营养不良。一般来说,进食的最佳温度应与体温近似。
烹饪的最佳诀窍
蔬菜在60~80℃时易造成部分维生素破坏,煲汤时,汤中蔬菜不宜煮太久,一般情况下只要等汤沸腾后放入蔬菜,立即关火即可,食用时50~60℃口感最好。
肉类食品在70~75℃时最为香美鲜嫩;整只家禽加热要达到82℃,最厚的肉才会熟透;碎肉在处理过程中细菌最容易散布,所以,至少要到71℃才安全。
海鲜在炸制出锅时温度应在90℃左右,食用温度应为70℃,这样既不太烫,味道又最为鲜美。
进食的最佳时机
进食温度应与个人体质相适应,建议消化能力好,患有“三高”的人将食物放凉一些后再食用,这样可以增加抗性淀粉,延缓人体餐后血糖上升。而消化能力差,身体瘦弱的人适合吃温热食物,这样能避免胃肠道受到冰凉食物刺激。
白色VS绿色那种蔬菜更营养?
英国《每日邮报》援引美国营养学会杂志《营养学进展》一项最新研究发现,“白色蔬菜营养低”纯属误传,吃白色蔬菜与吃绿色蔬菜一样重要。
美国普度大学研究人员发现,无论是绿色蔬菜还是白色蔬菜,都含有丰富的基本营养素和膳食纤维,大量证据表明,饮食中增加土豆等白色蔬菜,可增加膳食纤维、钾和镁等微量营养素的摄入量。新研究负责人康妮·韦弗教授表示,蔬菜颜色不能预测其营养价值,白色蔬菜不应被忽视,土豆、花椰菜、洋葱、蘑菇和萝卜等白色蔬菜与颜色更深的蔬菜一样有益健康。
饮食中增加蛋白质有助于预防高血压
美国心脏协会《循环》杂志刊登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在日常饮食中增加低脂牛奶和大豆蛋白有助于预防和控制高血压。杜兰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何江教授的研究小组从352名高血压高危人群和轻度高血压参试人群的观察试验中发现,与服用碳水化合物补充剂的人相比,服用牛奶蛋白和大豆蛋白补充剂的参试者,其收缩压分别降低了2.3 mmHg和2.0 mmHg。这说明大豆中高达35%的蛋白质(其中精氨酸、赖氨酸含量高)能够改善血管功能,在降血压过程中发挥作用。
坚果:“轻食主义”的营养选择
“轻食”一词最早来自欧洲,轻食主义者推崇“三低一高”——低脂肪、低糖、低盐和高纤维的饮食方式。《欧洲临床营养学杂志》2013年10月发表的一项研究称,研究人员要求实验参与者每天食用42 g含有少许盐分的已晒干的美国加州巴旦木,后期跟踪发现参试者的饥饿感降低,维生素E和单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水平得到改善。研究人员表示,单不饱和脂肪酸在调节血糖、血脂和胆固醇水平方面都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如果需要控制饮食可以在进餐时先吃一点美国加州巴旦木或其他坚果,不但可以增加饱腹感,还有助于稳定血糖水平,提高健康指数。
蔬果鱼油搭配益生菌有助减缓哮喘
台湾地区卫生院发表在《英国营养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指出,哮喘儿童每天补充4份蔬果、1份秋刀鱼、200 ml优酪乳,连续16周可明显改善肺功能,减少哮喘用药。研究团队将192名五六年级小学生分组,对照组服用安慰剂,实验组服用鱼油、蔬菜水果浓缩物、益生菌等膳食补充物,相当于每天4份比拳头略小的新鲜蔬果、35 g的深海鱼(相当于1份秋刀鱼,或1.5到2.5份的鲑鱼,或0.5到1份的鲔鱼)、200 ml优酪乳或100 g的酸奶,最终对比得出上述结论。
台湾地区卫生研究院博士后研究员李淑贞说,哮喘学生藉由改变饮食型态,少吃油炸、加工食物,多吃新鲜蔬果、深海鱼、含益生菌的优酪乳等食物,从中获得了天然的抗氧化剂和抗发炎物质,从而帮助人体控制了哮喘的发作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