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时期,有女官兵2500多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女官兵人数没有统计;1955年解放军实行军衔制前,全军有女军人11万多人。由于受苏军模式的影响,中央军委、总政治部专门发文,严格控制女军人的授衔条件和人数,因此,在授衔前转业、复员女军人达10多万人。
1955年解放军评授军衔工作完成后,总干部部于1956年2月1日向中央军委写出《评衔工作总结》报告,所附“评衔工作总结各种统计表”之“已评定军衔的妇女干部职务与军衔级别对照统计表”显示,在全军军事行政和技术干部中,女性被授予准尉以上军衔者有4666名,占当时准尉以上该类授衔人数的0.817%。在这4666名女军官中,包括将官1人,校官43人,尉官4622人。
按照中央军委的决定,从1960年开始,有些红军时期入伍的女同志陆续回部队,分配了军官职务的,授予军衔;不能工作的,恢复军队级别,由军队按离休干部供养。然而,抗日战争以后入伍、为军队建设同样贡献了力量的更多女同志,只能遗憾地与军队永久地脱离了。
《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帅名录》将1955年首批授衔到1965年取消军衔制所授的所有将帅全部算作开国将帅,那么,1955年至1965年被授予将校军衔的女军官也可称为开国女将校。
1955年解放军首次授予女军官军衔至1965年取消军衔制,先后在1961年、1962年、1963年、1964年四次晋升军衔,加上60年代回归部队补授军衔的女军官,据不完全统计共76名女军官有幸成为开国女将校。
笔者之所以称“不完全统计”,因为1955年至1964年被授予和补授、晋升女军官军衔,除总政授予、补授和晋升大校军衔外,各军兵种、各大军区有权补授和晋升上校以下军衔。由于当年涉及单位多,年代久,任何部门都很难全面掌握全军女军官授衔的准确数量和军衔级别。笔者根据有关部门提供的情况和大量资料,勾画出解放军首批授衔的基本情况,以飨读者。
76名女将校是解放军万名女官兵中的幸运者、佼佼者。这些开国女将校是从革命战争的腥风血雨中拼杀出来的,她们功绩显赫,不愧为巾帼英豪。当然,也有叶群那样从辉煌走向人生反面的没落者。
李贞是开国将帅中唯一的女将军
李贞,1908年出生,湖南浏阳人。1927年入党。参加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浏东游击队士兵委员会委员长,中共平江、吉安县委军事部部长,红六军团组织部部长。1936年任红二方面军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李贞先担任八路军妇女学校校长。后历任一二○师教导团组织科科长,师直属政治处主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治部组织部组织科科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军区政治部秘书长,西北野战军、第一野战军政治部直属政治部主任。新中国成立后,任西北军区政治部秘书长。
1951年,李贞入朝作战,任志愿军政治部秘书长。回国后,任防空军政治部干部部部长、军事检察院副检察长、总政治部组织部顾问等职。第一、第二届全国妇联执行委员,第三、第四届全国妇联常委,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中顾委委员。
1955年9月,解放军实行军衔制。甘泗淇、李贞夫妇同时被授予将军军衔,丈夫是上将,妻子是少将。李贞成为唯一的开国女将军。夫妻二人一同走进中南海怀仁堂。毛泽东将一枚一级解放勋章授予李贞。周恩来把上将军衔授予甘泗淇,把少将军衔授予李贞。周恩来握着李贞的手说:“祝贺你,李贞同志,你是我们新中国第一位女将军,与甘泗淇也是唯一一对‘夫妻将星’啊!”
学生,参加了红三十二师。15岁的林月琴,也剪了长辫子,参加了妇女运动讲习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