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总结了几种常用茶尺蠖防治药剂的化学药剂的作用原理、使用方法、药效以及注意事项。
[关键词]茶尺蠖;防治;作用原理;使用方法;药效;注意事项
茶尺蠖(EctropisobliquehypulinaWehrli)属鳞翅目(Lepidoptera)尺蠖蛾科(Geometridae),主要寄主为茶、油茶、
大豆、豇豆、芝麻、向日葵、绣球花、山茶、忍冬、山核桃、杨栌、钓樟、石榴、辣蓼等。国外分布于日本;国内分布北限未过淮河,南至广东、广西,东面滨海,西向止于四川。江、浙一带茶区,多发生于海拔100m以下的低山、平地,密度有时较高。茶尺蠖是潜山市茶树的主要虫害之一,茶尺蠖防治的重点是第4代,其次第3、5代,第1、2代提倡挑治。应严格按防治指标实施,以第1、2龄幼虫盛期施药最好。施药方式以低容量蓬面扫喷为宜。为了指导科学防治,笔者将几种常用的化学药剂的作用原理、使用方法、药效以及注意事项进行了总结,农户可依据使用时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药剂,并注意药剂的轮换使用,并注意保护天敌。
1苦参碱
1.1作用特点
天然、广谱植物性杀虫、杀螨剂,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其主要作用机制是使害虫神经中枢麻痹,蛋白质凝固,窒息致死,对人畜低毒。
1.2使用方法
在第1、2龄幼虫盛发期,喷施0.2%苦参碱1000~1500倍液;喷施1%印楝素·苦参碱乳油800倍液,施药应均匀、周到。
1.3药效
具有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
1.4间隔时间
安全间隔期7~10d。
1.5注意事项
该药不可与碱性药剂混用;药剂应贮存在避光阴凉通风处,避免在高温烈日下存放,以免失效。
220%除虫脲胶悬剂
2.1作用特点
昆虫生长调节剂类杀虫剂,通过抑制昆虫体内几丁质的形成,导致鳞翅目幼虫不能正常蜕皮而死亡。具有胃毒兼触杀作用,其作用特点是只对蜕皮过程的虫态起作用。
2.2使用方法
在第1、2龄幼虫盛发期,喷布20%除蟲脲悬浮剂1500~2000倍液,在喷药时一定要均匀、周到。
2.3药效
在2龄前幼虫期进行防治效果最好,虫龄越大,防效越差。
2.4间隔时间
安全间隔期15d。
2.5注意事项
不能与碱性物质混用;忌与速效性杀虫剂混配;除虫脲悬浮剂有沉淀现象,使用时要先摇匀后加少量水稀释,再加水至合适的浓度,搅匀后喷用。
32.5%溴氰菊酯乳油(敌杀死)
3.1作用特点
神经性毒剂,是拟除虫菊酯速效型杀虫剂,以触杀和胃毒作用为主,对害虫有一定的驱避与拒食作用,无内吸和熏蒸作用。
3.2使用方法
在第1、2龄幼虫盛发期,用2.5%溴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喷药,施药时要均匀周到。
3.3药效
具有极高的杀虫活性,杀虫谱广、作用迅速、击倒力强。
3.4间隔时间
安全间隔期7d。
3.5注意事项
对鱼、虾、蜜蜂、家蚕毒性大;不能与碱性药物配合或同时使用;叶菜类收获前15d禁用此药。
410%天王星乳油
4.1作用特点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杀螨剂,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无内吸和熏蒸作用。杀虫谱广,在土壤中不移地,对环境污染较轻。
4.2使用方法
在第1、2龄幼虫盛发期,喷洒10%天王星乳油5000倍液,施药时要均匀、周到。
4.3药效
药效迅速,持效期长,可防治多种害虫。
4.4间隔时间
安全间隔期15d左右。
4.5注意事项
施药时,尽量减少用药量,最好与有机磷等非菊酯类杀虫剂轮换或复配使用;在低温时使用效果较好,建议在春秋的早晚时段施药;对鱼虾、蜜蜂、家蚕的毒性大,使用时要注意;不可与碱性物质混用。
510%二氯苯醚菊酯乳油
5.1作用特点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具有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一般特性,如触杀和胃毒作用,杀虫谱广,杀虫速度较快等。与其他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相比,毒性较低,刺激性相对较小,击倒速度更快,同等条件下害虫抗药性发展慢。
5.2使用方法
在第1、2龄幼虫盛发期,喷施10%二氯苯醚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施药应均匀、周到。
5.3药效
防效比其他菊酯类高,除可用于防治蔬菜、果树、棉花等害虫外,尤其适用于防治家蝇、蚊子、蟑螂等卫生害虫。
5.4间隔时间
安全间隔期3~7d。
5.5注意事项
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贮运时要远离火源,防止燃烧;对鱼类、蜜蜂、家蚕等毒性大,应防止污染渔塘、蜂场和桑园等。
690%晶体敌百虫
6.1作用特点
有机磷杀虫剂,毒性低、杀虫谱广,对害虫有很强的胃毒作用,兼有触杀作用,对植物具有渗透性,但无内吸传导作用。
6.2使用方法
在第1、2龄幼虫盛发期,均匀喷施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
6.3药效
消灭成虫,防其产卵,使用较普遍、效果较好。
6.4间隔时间
安全间隔期7d。
6.5注意事项
一般使用浓度0.1%左右对作物无药害,高粱、豆类特别敏感,容易产生药害,不宜使用;药剂稀释液不宜放置过久,应现配现用;不能与碱性药物配合或同时使用。
【参考文献】
[1]薛东洋,吴玉池,曹立新,等.茶尺蠖的发生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及其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09(3):146,149.
[2]曾维爱,周国生,邓正平,等.茶尺蠖生物防治研究进展[J].茶叶通讯,2008(4):30-32.
[3]仲国立,龚玉梅,侯玉霞,等.氧苦·内酯、荧光增白剂等对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杀虫活性的增效作用[J].中国森林病虫,2008(6):3-5.
[4]瞿云明,江永跃.茶尺蠖暴发原因和无公害防治技术[J].蚕桑茶叶通讯,2008(3):40.
[5]董道青,陈建明,俞晓平,等.茶皂素对雷公藤乳油防治茶尺蠖幼虫的增效作用[J].茶叶科学,2008(3):228-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