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误诊1例分析

时间:2022-10-22 20:15:03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目的了解儿童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方法通过复习相关文献,了解本病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结果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诊断实际上是除外性的,最重要的是排除继发EOS增多的因素。结论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临床表现多样,激素为首选的治疗药物。

作者单位:276001临沂市妇幼保健院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idiopathic hypereosinophilic syndrome,IHES)是一组病因不明、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累及一个或多个脏器的骨髓增殖性疾病,是儿科少见的临床综合征,因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易漏诊、误诊。现将1误诊病例总结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病例:男性,12岁,因“反复发热、咳嗽约1年,加重伴胸痛2周”,于2010年12月19日入院。入院后查血常规WBC18.5×109/L,中性46%,淋巴28%,嗜酸性粒细胞25%,嗜酸性粒细胞计数4.6×109/L,血沉54 mm/h,ASO(-),RF(-),EAN抗体谱(-),MP-lgM(-),lgE1558 U/L,结核抗体阴性,结核菌素试验阴性,多次痰涂片未查见抗酸杆菌。肝功生化及心肌酶谱、心电图正常,心脏彩超未见异常,血培养阴性。胸部CT见双侧胸膜腔积液,双上肺可见斑片状阴影。腹部B超肝胆胰脾无异常。胸水呈渗出液改变。大便未查见虫卵,骨髓提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经口服强的松30 mg/d,2周后症状缓解,肺部阴影消失,胸水吸收,白细胞总数、嗜酸性细胞下降。出院后自行停用激素。2011年2月13日再次出现咳嗽、咯血症状,双下肢散在结节样丘疹,复查血常规WBC20.5×109/L,嗜酸性粒细胞40%,嗜酸性粒细胞计数8.2×109/L,胸片左肺下叶斑片状阴影,左侧胸膜腔少量积液,再次服用强的松30 mg/d,症状及皮疹消退,出院后激素缓慢减量,门诊随访。

2讨论

特发性HES是一类原因不明表现为外周血及骨髓持续EOS增高,多脏器受累综合征。文献报道以成人为主,儿童报道较少。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征按能否找到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继发性包括寄生虫、细菌、病毒、真菌等感染性疾病;药物毒物反应;变应性疾病;多种自身免疫疾病及恶性肿瘤尤其是霍奇金病等。2007年,Simon等[1]提出新的分类标准:按照是否为造血干细胞本身疾病分为固有性和获得性。前者多因造血功能紊乱引起全能干细胞或髓系、淋巴系造血干细胞克隆,从而引起EC增多;后者是由于细胞因子(IL-3、IL-5、CM-CSF)激活EC或(和)EC的前体细胞,从而引起EC增多。

目前,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征仍没有最新的诊断标准。Anderson等1968年首次报道[2],1975年Chuid等提出了具体的诊断标准[3,4],目前国内[5]外均用此标准:① 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1.5×109/L,持续6个月以上。②没有明确的导致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病因,如寄生虫感染、过敏等其他原因[6]。③有脏器受累的症状体征。总之,IHES的诊断实际上是除外性的,最重要的是排除继发EOS增多的因素。WHO提出要求除外恶性肿瘤、T淋巴细胞功能紊乱等引起的反应性EOS增多。当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征临床和实验室检查难以明确原因,诊断为IHES[7]。该病例以发热、咳嗽、咯血、胸痛为主要症状,X线片为双上肺斑片状浸润阴影,结核菌素试验阴性,多次痰涂片未发现抗酸杆菌,动态观察,肺内病灶呈游走性,可排除结核,经系列检查,均未发现明显的病因,而且激素治疗效果明显。故诊断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伴肺、胸腹膜、皮肤浸润。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征治疗目的是降低EOS计数,减少脏器损伤。泼尼松1 mg/(kg•d)对有脏器损伤尤其是心肌损伤和白细胞计数增高者仍是首选。激素可以抑制细胞凶子和趋化因子的产生、诱导嗜酸性粒细胞凋亡,也可能促使嗜酸性粒细胞由血液进入淋巴细胞和睥脏[8]。若激素治疗无效,羟基脲仍推荐为一线化疗药。长春新碱、环磷酰胺、阿糖胞苷等亦有报道使用。干扰素对泼尼松和羟基脲治疗效果不好的患者仍有效,尤其是可抑制CD4 T辅助细胞产生IL-5,可能对T细胞相关HES有效。近几年Butterfield[9]报道,短疗程、大剂量伊马替尼(800 mg/d)治疗FIPILI-PDGFRA阴性的患者取得成功。目前,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多呈进行性经过,累及重要脏器常常预后不良,常累及心脏,绝大多数死于心功能衰竭[10,11]。临床上常用强的松及羟基脲,控制心功能衰竭,置换病变瓣膜能改善心功能,晚期病情恶化的患者可考虑进行骨髓移植[12]。

参考文献

[1]Simon D, Simon HU. Eosinophilic disorders. J Allergy Clin lmmunol,2007,119(6):1291-1300.

[2]Anderson RE. Hardy WR. Hypereosinophilia. Ann Intern Med, 1968,69(6):1331-1332.

[3]Chuid MJ, Dale DC. Eosinophilic leukemia. Renfissionwith vincristine and hydwxyurea. Am J Med,1975,59(2):297-300.

[4]Chusid MJ, Dale DC, West BC. et al. The hypereosinophilic syndrome: analysis 0f fourteen cases with review 0f the literature. Medicine(Baltimore),1975,54(1):1-27.

[5]陈灏珠.实用内科学.第1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184-2185.

[6]Vincent EH, Joe CF, Zhou Youwen, et al. Hypereosin叩hlic syndrome. Emedicine Hematology, 2004 (Accessed Decemberl, 2007 at http:///topic 1076.htm).

[7]Teferi A. Blood eosinophilia: A new paradigm in disease classificatio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Mayo Clin Proc,2005,80(1):75-83.

[8]沈悌,殷明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与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继续医学教育,2006,20(4):51-54.

[9]Butterfield JH. Success of short-term, higher-dose imatinibmesylate to induce clinical response in FIPl L1-PDGFRalpha-negative hypereosinophilic syndrome. Leuk Res,2009,33:1127-1129.

[10]张之南,杨天楹,郝玉书.血液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773-775.

[11]周文静,金洁.特发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综合征研究进展.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2005,10(32):452-455.

[12]Vanluez L, Caballero D, Carizo CD, et al. Allogeneic peripheral blood cell transplantation for hypereosinophilic syndrome with myelofibrosis.Bone Marrow Transplant,2000,25(2):217-218.

推荐访问:粒细胞 误诊 酸性 综合征 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