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监管政策的趋同以及信息化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型企业开始实施财务共享,这种全新的管理模式使企业需要的会计人才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文章首先探寻财务共享的发展对会计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其次探讨为了适应这些新要求,要建立新型会计人才的“一二三四”型培养模式;最后提出实现这种新模式需要转变理念、改革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和采用多元化的实践教学。
[关键词] 财务共享;能力本位;培养模式;多元化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19. 017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19- 0040- 03
0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财务共享是指企业(集团)将下属单位相同的财务职能集中,由一个相对独立的财务机构来行使,即各单位共享一个机构的财务服务。财务共享由美国通用、福特等大型制造企业集团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在世界财富100強企业中,目前已有超过80%建立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自20世纪90年代起,国外大量学者对共享服务进行研究,从组织形式上将传统的财务活动进行重整,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财务管理模式。1993年,Robed Gunn等人首先提出了共享服务的概念,认为共享服务是公司试图从分散管理和少的层级结构中取得竞争优势的一种新管理理念,其核心思想在于提供服务时共享组织的成员和技术等资源。2005年,马丁·费伊在《服务共享》一书中提出:共享服务是一种持续的,并且是富有竞争力的经营战略的一部分,它不仅使企业通过整合资源节约成本,获得稳定的收益,而且还消除了“集中”和“分散”的周期性逆转。共享服务中心通过向客户提供有价值的服务,使得客户愿意多次购买其服务,它的时机、质量和成本都非常具有竞争力。
在我国,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监管政策的趋同以及信息化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规划和实施财务共享。国内很多学者在这方面进行了研究。刘汉进(2004)在论文《共享服务的决策、实施与评价研究》中,对共享服务的作用进行了研究,他认为共享服务的作用是在于通过企业内部不同部门或业务单元间的组织和资源整合,实现服务共享,从而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优化资源配置,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管理效率。陈虎,孙彦丛(2014)在《财务共享服务》一书中以财务共享服务的理论与实践为主题,阐明了财务共享服务的理论、方法,以及可操作的实施方案与实施步骤,阐述了财务共享服务的完整框架,同时总结了多家大型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和运营经验。陈小鹏(2013)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人才能力特征与培养:基于Z公司的经验》一文中分析了Z公司建设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不同阶段人才的能力特征和对人才的培养。但是高校如何培养适应财务共享模式需求的人才,目前没有学者进行过研究。
我国会计人员已超过1 660万,但是适应财务共享模式的高端会计人才不足,管理会计人才匮乏,中高级财务管理人才不到会计从业人员的5%,难以有效支持单位管理高层的经营决策,无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会计人才的大量需求。高校作为培养未来高素质会计人才的摇篮,其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直接影响会计人才知识结构和专业素质。就当前现实来看,高校在会计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人才供给与社会需求失衡、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目标不一致、传统培养模式不能适应财务共享模式的需要。已有的学科体系主要是适应会计核算的需要,在财务共享服务发展的形势下,需要完善知识内容和体系,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复合型、创新型的会计人才。因此,需要创新会计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1 财务共享模式对会计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分析
财务共享需要更多的业务财务和战略财务人员,业务财务要求会计人员用其专业技能为业务部门的发展提供事前的决策支持,这样要求其具有系统的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等专业知识和技能,对风险具有很强的敏感性和判断力,利用信息技术分析和解决问题,提出改善性建议,同时应该具有很强的沟通能力和协作执行能力。战略财务要求会计人员具有系统性、全局性的规划和执行能力,具有前瞻性的思维能力,掌握业务发展的最新动态,具备人际关系管理技能。因此,大学会计人才的培养应当及时反映社会需求,使他们具备以下基本能力和素养。
1.1 专业知识和素质
掌握基本前沿,熟知整个会计体系,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包括人文和科学精神及相应的基础知识;素质(包括文化和专业素质)和道德规范;基本技能(计算、建模、信息处理和利用、数据和报表分析、企业管理和经济理论等)。
1.2 能力本位
具有较强的自主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具有强烈的自信心和首创精神,能提出新颖、独到的见解,具有部门之间的协调和沟通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能洞察制度缺陷。这样能应对财务共享服务的需求。
1.3 国际视野
了解国际会计和会计准则及制度,满足国际化发展需要。通过引进国外实践研究项目,联合国外企业,培养既具国际化视野又充分联系本土企业实际的卓越会计人才。
2 新型会计人才的“一二三四”型培养模式
财务共享背景下的会计人才是一种管理型会计人才。管理型会计人才的培养应采用“一二三四”型模式,即以需求为中心,以适应市场和个性发展为导向,以专业知识、能力本位和国际视野为培养目标,以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和国际交流为内容的人才培养模式,见图1。
需求:培养有较强专业意识、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国际化人才。
导向:适应市场和个性发展。
从会计学培养和专业知识角度上看,培养模式应当包括几个方面,见图2。
3 新型培养模式的实现路径
3.1 课程体系的变革
按照社会需求设置多元化课程,在强化会计专业知识综合性内容教育的同时,拓展知识面,加大管理、经济、金融、审计、税务、信息技术、外语、沟通、价值观等知识的培养,使学生不仅具备会计核算能力,还具备战略制定、经营管理等能力。为此要进行改革。
总体上看,为适应培养现代会计人才的创新性、前沿性的需要,以会计实务教学为主,改为以理论发展、会计实务和会计方法(案例)为主的课程体系。
具体地说,所有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均围绕一个整体的会计信息系统而构建,合理配置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建设资源;注重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精用课内学时,统筹考虑基础课与专业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环节建设,不断提高课程建设质量;课程安排上应突出专业性和基础性,并为选择性学习预留空间;教材编写与运用方面应突出综合性、连续性和案例性的教材设计,以满足学生系统学习、进阶学习和综合学习的需要。基础课程的教材编写要突出“问题从哪里来”、“解决什么问题”和“怎样解决问题”,从而为教与学的良好互动与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3.2 教学方式的变革
3.2.1 教学理念的转变
将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的“一言堂”、“满堂灌”教学,转变为“经验—反思—提炼—应用—经验”的参与式研究型学习。
3.2.2 教学方式的转换
以“课堂”为载体、教材为中心、教师为主导进行教学方式转变。这包括教师的介入方式与深度,学生与教师的关系,课程经费的资助强度,如个别辅导式或团队式,班级大小,以及研究性的深度。教学方法连续体模型见图3。
3.2.3 教师角色的转变
在實施参与式研究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新认识和诠释教师角色。教师不再仅仅是课堂的操纵控制者、知识的提供者和灌输者,而是教学研究活动的组织者、示范者、支持者、促进者、合作者,甚至也是研究活动本身的学习者。教师的角色见图4。
3.2.4 教学中心的转移
现代教育思想认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习和发展是每一个学生的权力。为此,必须确立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解决为导向、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为中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更好地发挥教学的最大效用。
3.3 实践教学的变革
建立多元化的实践教学体系,适应财务共享对人才的需求。
3.3.1 主体多元化
与政府、企业、会计师事务所共同建设会计实践教育基地。通过建设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促进高校转变会计教育理念,创新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会计专业实务的训练,提升会计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与沟通协调能力。
3.3.2 平台多元化
课堂、校内实训通过以体验式为主的ERP沙盘模拟,实施实习角色扮演,提高学生在案例分析过程中独立思考、创造创新的实务操作能力、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及学习能力,全面提高综合素质。通过校外实习基地、企业实践场所、学科竞赛(如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 GMC) 、网中网全国大学生财务决策网络大赛、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大赛、大学生创业大赛等)强化和丰富会计学专业学生课外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团队能力等综合能力。
3.3.3 形式多元化
认识实习和理论授课结合、会计实训和会计核算结合、文献检索和学年论文结合、社会实践和调研报告结合、生产实习和报告结合、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结合;积极指导学生大学生科研立项,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利用批判思考进行质疑与创新。
3.3.4 层次多元化
引进国外实践研究项目,选拔优秀学生参加国际性商务竞赛和国际产学研合作项目;增设国际化会计资格认证方向班——ACCA实验班,鼓励并培养学生参加国际会计师资格考试,以嫁接型模式实行资格互认。
主要参考文献
[1]何玉润,李晓慧.我国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美国十所高校会计学教育的实地调研[J].会计研究,2013(4).
[2]张华,艾文国.会计信息化与会计教学变革[J].中国大学教育,2011(6).
[3]陈小鹏.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人才能力特征与培养:基于Z公司的经验[J].财务与会计,2013(5).
[4]徐汉友,姜亚琳,张蓓,等.“互联网+”时代管理会计信息化研究——基于财务共享服务视角[J].新会计,2016(1).
[5]高一斌.抓住互联网发展趋势 迎接大会计时代[J].商业会计,2015(15).
[6]王昌锐,姜珊.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困境与对策[J].财会通讯,2015(19).
[7]韩小芳.卓越会计人才培养现状分析与路径选择[J].国际商务财会,2016(2).
[8]陈虎,孙彦丛.财务共享服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