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船舶融租遭遇“专业性”瓶颈

时间:2022-10-23 10:55:06 来源:网友投稿

zoޛ)j馟iiy5OiOY>{
dM
[Y>BOY>
d5OY>{
d{
dNO?饨ky学习,希望能够通过修改合同船价或合理弃船的方法进行自救。

当航运市场不景气时,船东通常会通过驻造船企业的监造代表寻找船舶无法满足合同中交船条件的证据,并采取各种方法为造船企业交船设置障碍,设法让造船企业满足原建造合同中的弃船条件,从而达到其通过更改原先约定的合同价格或者合理弃船以减少经济损失的目的。然而,在与造船企业博弈的过程中,入行时间不长的中国船舶融资租赁企业与深谙造船业门道的船东相比,其能力显然不在一个等量级别上。

失去航运企业监造代表在技术方面的支持后,船舶融资租赁企业开始在人才市场上招募有经验的技术人员以履行监造职责,这些以高薪聘请来的技术人员很快就找到了后金融危机时期造船企业低成本、低标准、低质量造船的证据。然而让船舶融资租赁企业困惑的是,造船企业对于其监造团队在质量方面的投诉和警告往往不屑一顾。为避免船舶交付后更大的麻烦,一部分船舶融资租赁企业开始尝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其合法权利。

在诉诸法律的过程中,船舶融资租赁企业终于发现了问题的关键所在。根据国际船舶贸易规则,取得船级社证书是船舶达到建成交付条件的一个重要指标。换言之,在船舶安全技术条件方面船级社拥有最终的话语权,船舶一旦取得了船级社签发的证书,其他各方所提出的涉及船舶建造技术标准方面存在缺陷的证据都将被推翻。长期在航运界滚打摸爬的航运企业非常清楚这个游戏规则,因此在寻找船舶不满足合同交船条件的证据时会主动绕开船级社关注的那部分内容。在诉讼实践中,法庭和仲裁庭也都更倾向于接受船东方面提出的与船级社证书无关的船舶不满足合同交船条件的证据,船东合理弃船的目的也就更容易实现。而船舶融资租赁企业的技术团队向造船企业通报的所谓“缺陷”大多是根据其企业自身对于船舶建造标准的片面理解而得出的结论,与船级社国际权威的技术能力相比,其依据在法庭上根本站不住脚。

从目前中国船舶融资租赁市场的实际情况来看,专业知识的缺乏正成为中国船舶融资租赁业务快速发展的瓶颈。提高船舶融资租赁企业的“专业性”是中国船舶融资租赁行业健康发展的前提。然而,国际船舶融资租赁业务涉及船舶技术、国际贸易、金融、财务、法律以及船舶检验与登记规则等多方面的知识,在现行的教育体系中这些知识大多分布在不同的学科,因此在短期内培养这方面的人才绝非易事。目前这些领域内的专业人士分布在不同的行业,如何有效地整合这些资源,建立跨专业之间的有效沟通渠道,是未来中国船舶融资租赁行业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