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比利时与中国建交35周年庆祝活动的一部分,“永恒的明式家具――侣明室收藏展”于2006年4月28日至6月15日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永寿宫展出。在此前鲜为人知的“侣明室”亦渐为国内收藏界所知。“侣明室”是明式家具在中国以外地区最大的收藏地之一,“侣明室”主人菲力普·德·巴盖(Philippe De Backer)先生拥有比利时国籍,在美国接受教育,并曾在亚洲、欧洲和美国生活过相当长的时间。对中国艺术品充满激情的菲力普·德·巴盖近25年来,一直坚持收藏古典明式家具。他也是一些博物馆展览的发起人。目前,他正与多方商谈在大学里举办讲座,以教授和弘扬中国古典家具制作工艺及美学理论来保护明式家具这一珍贵的艺术遗产。
4月26日,由凯旋先驱公共关系顾问(上海)有限公司北京办事处安排,记者在北京长安俱乐部专访了“侣明室”主人菲力普·德·巴盖先生。
《文物天地》:请问,第一次接触明式家具是偶然的吗?在此之前,您的生活经历当中有没有和中国发生关联?
菲力普·德·巴盖:我对艺术品的兴趣源于我父母的艺术品收藏,他们的藏品包括欧洲古典家具。20多年前,我在英国伦敦第一次看到明式家具的时候,欧洲很少有人了解明式家具的重要性,我也根本不知道它是什么材料制作,但我立刻就被明式家具的简洁、苗条、美丽所吸引,发现明式家具与笨重而实用的欧洲家具不同,极想探究是什么材料做成的。
我有幸遇到中国古典家具国际古董商、香港嘉木堂主伍嘉恩女士,她帮助、陪同我一起了解明朝家具的内涵。自从那个时候以来,使我重新发现认识了明朝家具,了解到明朝家具在中国艺术的领导地位,我觉得它应该重新拥有其应得的地位。幸亏有了伍嘉恩女士这样一些热衷研究发现明式家具的人,为这些家具重生做出了一份很有意义的工作。
我收藏有140余件明清家具,其中明式家具100余件。这些家具都是在西方市场找到的,通过我的努力、我的幸运,慢慢地收集起来。
《文物天地》: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丰富,西方收藏家也有收藏中国青铜器和陶瓷的悠久历史,您为何对明式家具情有独钟?
菲力普·德·巴盖:在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中,我之所以选择明式家具,不但是出自明式家具的美观,也是一种自身的感觉,即破译中国艺术魅力的渴望。解读明式家具是更好地发现、了解中国艺术的一个很理想的渠道。自1989年首次踏上中国土地以来,我已走遍了中国27个省。
我对明式家具的喜爱主要来源于制作这种家具所使用的珍贵的黄花梨木。制作明式家具的手工艺人的独到之处就是能够采用这种珍贵材料,而且不用胶水和钉子就能够制造出各式造型。几个世纪以来,欧洲设计师被明式家具的制作形式和功用性能深深地影响着。
对明式家具的认识也有个渐进的过程。上世纪30年代,旅居当时北平的德国学者古斯塔夫·艾克(CustavEcke)出版了英文版的《中国花梨家具图案》,堪称明代家具研究的开山之作。二战期间,有些来华的美国人将部分明代家具带回美国,捐赠给博物馆。20世纪70年代,美国收藏家安思远(Ellsworth)《中国家具》出版后,在西方掀起了中国家具收藏热。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明式家具研究大家王世襄先生的集大成之作《明式家具珍赏》和《明式家具研究》出版后,明代家具的艺术价值才逐渐被中国收藏界所重视。
近15年来,对中国家具的喜好已经成为一种收集的动力。1996年纽约佳士得拍卖的加利福尼亚古典中国家具博物馆的明式家具成交额超过1100万美元,引起了公众的广泛重视。
《文物天地》:当看到一件明式家具,能打动您的是什么?
菲力普·德·巴盖:家具应该有一种灵感,因为这种灵感才能认出哪一个是有一定价值的,主要渊源于灵感方面体现的价值。
我不单追求藏品的独一无二性,更有藏品对我的第一感触,能够打动我,这样就可以进入我的收藏。
酷爱中国文化的比利时洛朗王子是我的好朋友,每次他到我家中做客,如果看到家具有一点污垢的话,就马上起身清理干净,表现出对家具的一些深厚感情。
《文物天地》:对于您收藏影响深远的是谁?
菲力普·德·巴盖:对我影响主要有两位。一位是王世襄先生,他给世界想了解明朝家具的树立了一个标准,给了我很多明式家具知识方面的东西。另一位是“侣明室”收藏顾问伍嘉恩女士,她也是一个收藏家,对明朝家具情有独钟。
《文物天地》:中国艺术品作伪现象严重,您如何判断明式家具的真赝?
菲力普·德·巴盖:20多年一直和我收藏家具生活在一起,我一直在看,一直在学习,我在这方面的知识可以说比其他的任何一个收藏者都多。自然就能从感官上可以识别。明式家具在市场上有很多仿制品,许多东西在中国市场上会有一些收藏者或者进入市场拍卖,但是真正的明朝家具很少。
小收藏家用耳朵,大收藏家是用眼睛。如果没有独到的眼光,靠人云亦云是永远无法成为收藏大家的。
《文物天地》:收藏明式家具对您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菲力普·德·巴盖:随着藏品增长,我扩建了房子来放置明式家具。我与收藏品同室而居,亦萌生“生活于明朝”的念头。我通过收藏顾问伍嘉恩女士,向中国明式家具研究大家王世襄先生推介收藏,并请王先生为藏品惠赐室名,于是有了“侣明室”的诞生。“侣”是伴侣的意思,可以解释我收藏的特点。这些家具对于我来说不是家里一个摆设、陈列,我熟悉每一件藏品,与它们朝夕相处。
王世襄先生说,“侣明室”收藏品中包括许多精美作品。仔细观察这些设计和结构,我们可以发现许多中国古老文化以及古代人民的生活方式的重要体现。
《文物天地》:“生活于明朝”是您的愿望,那么,您所理解或者想象的明朝生活是什么样的?
菲力普·德·巴盖:明代使用这些家具的人士多属于上层社会,包括书香门第的读书人和官员。当时有两种形式的家具,一种是我们今天看到的简约的明式家具,另外一种是臃肿的漆器。漆器对一些书香门第出身的人来说是感觉不够品位,往往爆发户式的新贵们为显示自己的财力,才使用笨重的漆器家具。一些书香门第的读书人有自己的品位,如他们欣赏平民化的、简单的竹制家具,就用昂贵的黄花梨材质制作仿竹家具。
我觉得,明朝文人对于艺术品的品位并不需要很张扬的展示,在注重细节方面达到顶峰,也是文化气息浓厚的时代。
《文物天地》:明式家具对后世的工业设计有何影响?
菲力普·德·巴盖: 家具是我们生活中的很重要的一部分,家具设计要考虑与人体和谐等要素。家具也是文化的一种体现。
无论是在东方还是西方,家具都是一种艺术,表现的是一个社会文化风貌、日常生活的一些特点。所以,家具本身的意义是远远超过作为一个实物来说的,应该是大家表达情感交流、文化交流的一个方式。
明式家具的精细典雅与简单的设计保证了它在几个世纪之后仍能将室内设计与各种文化下的生活方式完美的融合在一起。明式家具的外形与设计经过了上千年的演变,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完善,将基础的设计重新演绎成一种融合了古典与现代的美学。如今,设计全方位地朝着简易和追逐本质的方向发展,中国古典家具作为一个永恒的经典,将成为设计世界中现代品位的前沿。
这次展览的主要理念,是明朝家具如何的影响当今中国,如何影响西方,特别是20世纪以来家具文化的一些成就。因此,展览中有多件德国维特拉博物馆(Vitra Design Museum)的现代家具,告诉观众明式家具的设计及美学理念对现代及当代西方家具设计的影响。
《文物天地》:何时萌生将“侣明室”收藏品在北京紫禁城展出的想法?
菲力普·德·巴盖:将“侣明室”收藏品在中国展出是我从20多年前开始收藏明式家具以来的一个梦想,虽然当时并没开始流行收藏明式家具。而在紫禁城展出的想法诞生于3年前,主要考虑紫禁城是中国明朝文化的中心,更是明清硬木家具的重要源头,在紫禁城展出正是其原位性回归的表现。2005年8月,在中国驻比利时大使章启月的推动下,北京故宫博物院派出4位专家到比利时考察鉴定了“侣明室”收藏品。
“侣明室”收藏是中国文化在海外传播最好的使者之一,它的保护与研究对艺术领域非常重要。“侣明室”收藏品以及它对其他国家设计的影响是人类历史上文化交流的最好证明。
非常感谢为此次展览慷慨赞助的赞助商,他们是Axa Art艺术品保险公司、比利时主要的电信运营商Belgacom集团、国际金融服务提供商Fortis、国际工业及服务集团Suez、提供物流服务及多形式运输服务的国际集团Ziegler。
《文物天地》:中国艺术品是最受收藏家们欢迎的艺术品之一。随着中国艺术品市场行情看涨,一些外国收藏家亦将自己的藏品拿到中国,通过展览的方式提升知名度,以期在拍卖场获得厚利。此次“侣明室”藏品在紫禁城展出有没有相似的考虑?
菲力普·德·巴盖:我是一个收藏家,不是一个投机者,不是靠收藏品来做买卖的,最初买收藏品的时候,我是想这个东西能不能打动我,给我情感上的一些触动。
无论国际市场,还是中国市场,明式家具的价格上涨多少,不放在我考虑的主要方面。这些家具也不是为了拍卖和其他目的进行展出的,我们主要的目的是分享我的喜悦,分享明式家具对我们情感的触动。
远在16世纪的时候,包括家具在内的中国艺术品就传到了西方,如今通过商业、文化交流等渠道,流传海外的中国艺术品回到故土展示,使中国重新发现和认识自己曾拥有的财富,特别是艺术方面的财富。我为能成为这一过程中的一分子深感荣幸。
《文物天地》:据说,不久前您回绝了一家拍卖公司为您的藏品做专场拍卖的邀请。
菲力普·德·巴盖:我并不反对拍卖。我是一个收藏家,不是投机者。收藏是我的爱好,我想与我收藏的家具共同生活。
收藏是基于一种感觉,而不是基于一种理性。我在法国巴黎吉美博物馆举办“明――中国家具的黄金时期”展览的时候,非常喜欢听到观众对这些展品的看法。我也做生意,但是生意与我的艺术收藏没有任何关系。我的收藏是纯粹的收藏。
另外,收藏是个过程。收藏是将零散的、单独的东西,想尽办法聚集起来。收藏每件东西都有一个选择理念,体现审美情趣和对生活的理解。
只要我活着,就会继续享受收藏的乐趣。
《文物天地》:您将收藏和艺术品投资分开对待。您觉得两者有何不同?
菲力普·德·巴盖:如果投资的话,主要看价值。作为一个收藏者来说,可能不仅仅局限于价值,更偏重于爱好、偏向美观、艺术内涵。
《文物天地》:您对中国的艺术品投资者、收藏家有何忠告?
菲力普·德·巴盖:我对于艺术品投资者没有什么建议。对收藏家而言,第一要学习,第二要相信自己心灵的感觉,第三你有一、两件最好的收藏品,要有非常高的标准,收藏品不在于数量,而在于质量。
《文物天地》:您最喜欢的收藏品是哪一件?
菲力普·德·巴盖:是第一件。当时虽然知识不多,但是判断还是比较准确,已经看出这件家具价值。
对每一个收藏者而言都是同样的:对于第一件收藏品有种初恋的感觉,因为这是漫长收藏旅途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