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209-01
【摘要】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诊护理路径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以我院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个组别各50例。对照组在临床上主要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实验组则采用急诊护理路径。结果:实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以及再手术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干预,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和普及。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护理路径;效果评价
在临床上,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一种常见类型,患者因长时间的心肌缺血引起的一种严重病症。其病情相对严重,死亡率较高,因此临床上需要及时对患者进行抢救,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急诊护理路径作为一种规范化的护理程序,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工作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此次临床研究中,我院对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实验组采用急诊护理路径进行干预,效果显著。详细临床报道如下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临床研究主要以我院在2012年1月份到2013年1月份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有76例,女性患者有24例。年龄范围为47岁到72岁,平均年龄为52岁。所有患者均存在持续胸痛,时间大于等于30分钟,使用硝酸酯类药物进行治疗,没有显著效果。患者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邻胸前导联ST段持续上抬。体内心肌酶等生化指标明显上升。患者不存在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肝肾功能异常以及心力衰竭等并发症。采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个组别各5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以及年龄等一般资料的比较上,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临床上主要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患者卧床休息,并对其进行24小时心电监护以及吸氧,使用止痛剂进行镇静,并观察患者临床表现以及病情变化,对并发症以及休克进行预防和控制等。
1.2.2 实验组护理方法
实验组患者在临床上主要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患者入院后,由急诊分诊护士进行初评、早期检查以及评估。在接诊的30秒内,需要对患者进行观察,并咨询患者相关信息,同时进行分诊,之后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最后结合急诊护理路径进行干预。首先需要对患者进行抢救处理,之后登记和挂号,并建立绿色通道,由分诊护理人员将其送至抢救室,并由医师进行抢救处理。在对患者病情作出评估之后,由护士长对护理工作以及护理人员安排进行指挥和调度,在定时方面,内容主要包括在1分钟到2分钟内对患者进行每分钟2升到5升的吸氧,在3分钟内对患者进行血压以及血氧的检测,在10分钟内对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测,并采集血液标本等。
1.3 统计学方法
此次临床研究主要采用SPSS1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1.4 临床效果评价
(1)显效:患者临床症状以及疾病体征基本消失,心功能改善达1级。
(2)有效:患者临床症状以及疾病体征明显改善,心功能改善达2级。
(3)无效:患者临床症状以及疾病体征没有改善迹象,或者患者病情加重。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如下表所示:
可见,实验组在并发症以及再手术率上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在护理工作上,实施急诊护理路径,能够有效节约时间,提高抢救的成功率[1]。在临床上,急诊护理路径是针对急诊科以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特点而制定的一套护理程序,其能够减少患者在医疗护理工作各个环节的滞留时间,防止错过手术最佳时间[2]。同时,在标准的时间内对患者进行护理急救,实现了急诊护理工作的预见性、标准性以及主动性,有效提高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存率。在此次临床研究中,实验组采用急诊护理路径进行干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发症以及再手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可见,采用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进行干预,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和普及。
参考文献
[1] 范锦娣.急救护理路径在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14):16—17.
[2] 张巧利,贺中云,陈静,等.绿色通道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0):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