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临床特点,总结其治疗方法。方法:我院收治的IE患者80例,采用回顾性研究分析方法分析患者资料,包括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基础心脏病、并发症、治疗及转归等,总结IE的临床特点。结果:本组7例行纯内科治疗,治愈率85.71%;73例行手术治疗,治愈率94.52%。结论:适时手术行内外科联合治疗,可以有效提高IE的临床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关键词] 心内膜炎;感染性;临床诊治;预后
感染性心内膜炎(IE)系病原微生物迁徙至心脏瓣膜和(或)心内膜、大血管内膜,以及由于赘生物脱落导致远处栓塞感染转移和脓毒血症的一类感染性疾病[1][2]。近年来,滥用抗生素、人口老龄化、人工瓣膜植入以及各种介入操作等导致IE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笔者回顾我院IE病例80例,总结出IE诊治要点,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我院收治的IE患者80例,其中男47例,女33例,年龄15~74岁,平均年龄(42.35±12.78)岁,采用回顾性研究分析方法分析患者资料,包括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基础心脏病、并发症、治疗及转归等,总结IE的临床特点。
1.2辅助检查手段
1.2.1细胞培养及药敏实验
45例血培养呈阳性,占56.25%,主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23例,草绿色链球菌16例,粪肠球菌5例,真菌1株,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所有革兰阳性菌均对万古霉素敏感,阴性菌对青霉素敏感。
1.2.2超声心动检查
发现赘生物51例,占63.75%,其中主动脉瓣21例,二尖瓣18例,肺动脉瓣12例,其中合并三尖瓣赘生物7例。
1.3治疗方法
患者入院均时接受常规抗生素治疗如阿莫西林、氨苄西林、万古霉素、克林霉素等,其中73例患者在有手术指征时接受外科手术治疗。术后常规给予患者糖肽类抗生素或头孢类抗生素联合其他抗生素抗感染治疗,然后根据药敏结果调整抗生素,并注意为患者补液,调节体内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2结果
2.1易感因素
IE易感因素见表1,基础性心脏病仍是IE的高危因素。
2.2预后及转归
本组预后及转归情况见表2,7例行纯内科治疗,其中6例治愈,1例死亡,治愈率85.71%;73例行手术治疗,其中双瓣置换术25例,二尖瓣置换术19例,主动脉瓣置换术13例,三尖瓣置换术8例,房缺修补术加二尖瓣成形6例术,主动脉瓣和二尖瓣置换术加室间隔缺损修补术2例。术后7例发生感染,其中4例感染后心功能不全致死亡,其余3例均抢救成功后治愈,治愈率94.52%。
表2预后及转归(例;%)
3讨论
IE是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的常见心血管病之一,系由细菌等微生物感染心内膜所致,易累及心脏瓣膜,是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3]。目前认为应对IE易感人群行危险分层,并对不同危险人群采取相应预防措施。统计学结果显示,心脏瓣膜病瓣膜修复、人工瓣膜置换、过去有IE病史、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治疗6个月内为IE高危人群。老年性退化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二尖瓣脱垂或瓣膜严重增厚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窄等为IE中危人群。轻度肺动脉瓣狭窄、心脏起搏器及除颤器植入、无并发症的房间隔缺损、原有冠脉搭桥术者为IE低危人群。对于中危及低危患者原则上不主张抗生素预防性治疗,对于高危患者主缺血性心脏病不伴瓣膜疾病、张行抗生素预防治疗[4]。
本组实验表明,对IE手术治疗效果显著,本组91.25%的IE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治愈率高达94.52%,这一结果也和国外文献结果相吻合[5]。适时手术行内外科联合治疗,可以有效提高IE的临床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参考文献:
[1]陈灏珠,林果为.实用内科学[M].第1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161.
[2]郭瑞明,张伟华,乔晨晖,等.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30例诊治分析[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1,25(1):30-31.
[3]张红,张敬文,吴朝光,等.51例感染性心内膜炎额综合诊治[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8,33(10):1276.
[4]李法权,廖伟,王梦洪.感染性心内膜炎67例分析[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9,25(1):73-74.
[5]Gilbert H, Bruno H, Pilar T. Guidelines on the prevention,diagnosis,and treatment of infective endocarditic[J]. Eur Heat J, 2009, 30(19): 2369-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