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CT检查原发性肺癌的临床表现。方法 选择2013年2月~2014年2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62例原发性肺癌患者,均采用CT检查。结果 本组62例患者中,中央型肺癌者30例,约为48.39%;周围型肺癌者26例,约为41.94%;弥漫性肺癌者4例,约为6.45%,均存在典型的CT特征。结论 CT检查为临床及早发现、诊断肺癌提供了准确、可靠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原发性肺癌;CT检查;表现
肺癌是我国非常普遍的呼吸系统的一种恶性肿瘤疾病[1],现阶段肺癌的患病率不断攀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健康、生命均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及时采取有效的诊断措施,对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现选择2013年2月~2014年2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62例原发性肺癌患者,进一步探析CT检查的临床表现,具体相关性研究内容均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2月~2014年2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62例原发性肺癌患者,包括38例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其中,32~40岁者4例,41~50岁者7例,51~60岁者32例,61~70岁者15例,71岁以上者4例。
1.2方法 通过CT 扫描装置进行检查,层厚约为10 ram;层间隔约为10 ram,均应用常规横断平扫。从胸廓人口扫描至膈面,然后在人工屏气下继续扫描,对病变部位给予局部放大,对适当的窗位、窗宽进行摄影[2],拍摄纵膈窗、肺窗 CT 片。
2结果
本组62例患者中,中央型肺癌者30例,约为48.39%;周围型肺癌者26例,约为41.94%;弥漫性肺癌者4例,约为6.45%。
中央型肺癌者30例,病灶位于上叶者14例,中叶者2例,下叶者13例,还有1例患者病变在纵膈脊柱旁。直接征象显示:肺门肿块:30例患者均存在肺门肿块,一般表现不规则形,6例患者产生气泡影,4例患者有钙化影。支气管改变:17例患者管腔狭窄阻塞,约为56.67%。多属于不规则、鼠尾状狭窄或阻塞;17例患者中在支气管腔内可观察到6例软组织结节,8例支气管壁局限性增厚。间接征象:阻塞性肺炎:18例患者为阻塞性肺炎,间接征象大部分节段边缘不规则的实变影。肺血管改变:3例患者肺血管出现改变,约为10.0%。阻塞性肺不张:16例患者为阻塞性肺不张,约为53.33%,肺叶缩小同时与肺门肿块相互连接。
周围型肺癌26例,病灶位于右肺上叶者16例,中叶者1例,下叶者3例,左肺上叶者3例,下叶者3例。
CT征象:①分叶征:其病理基础与肿瘤病灶边缘各个部位肿瘤细胞存在不同程度的分化,并且生长速度各有差异。同时,由于肺的结缔组织间隔,进入结缔组织、在肿瘤内部向外生长的血管、支气管分支以及肿瘤血管等导致肿瘤生长受限,出现凹陷,进而产生分叶的形态。分叶状14例,约为53.85%。②瘤体密度:呈沙砾样钙化,钙化特征为小结节状、细沙砾状,弥漫性分布,可能位于中央也可能偏于一侧。沙砾样钙化者7例,约为26.92%。小泡征就是结节内小灶性透光区。其直径<5.0 mm,可鉴别肺癌空洞区。有的单发有的多发。若是多个密集的小泡集中于一起可表现为蜂窝状,即为蜂窝征。小泡征者8例,约为30.77%;不规则型空洞者3例,11.54%;低密度影者3例,约为11.54%。瘤体外缘:7例患者边缘毛刺征,约为26.92%。气管狭窄或伴有增厚者14例,约为53.85%。③胸膜凹陷征:通常有3种表现,当扫描平面与凹入中心相互平行时,表现明显的胸膜凹陷征,即为瘤灶与相邻胸壁间三角形影,或是喇叭口,其线状影与尖端相连。当扫描层面与凹陷中心相偏离时,线状影由一条变成两条或多条,有时可观察到其与瘤体逐渐分开,使三角形影从大变小,逐渐变成2个小三角形。斜裂及水平裂胸胸凹陷征象为向肿瘤侧凹陷的曲线影等。4例患者胸膜凹陷征,约为15.38%;11例患者棉絮状实变影或肺内斑片状,约为42.31%;8例患者肺内单发或多发结节,或是结节伴有块状影,约为30.77%。
弥漫型肺癌:病变侵犯的肺段超过一个,肺叶一个或多个。两肺存在无数小斑片影或小结节弥漫性分布。因为弥漫型肺癌中,大多数患者属于粘液细胞型,一般会分泌大量黏液,出现空气支气管及肺部实变影像,同时实变阴影的边缘不清晰,境界模糊,所以在平片时经常误诊为肺结核或肺炎。弥漫型肺癌者4例,约为6.45%,均属于肺泡癌,表现为两肺弥漫性粟粒样结节,一些结节相互融合,同时伴有淋巴结转移或胸腔积液。
3讨论
肺癌是呼吸系统临床最为普遍的一种恶性肿瘤,该病发病十分隐匿,早期没有特异性临床表现,发现临床症状,例如痰中带血时,肿瘤病变已经进入癌症晚期,已经不能接受手术切除治疗。所以,临床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是有效治疗、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的关键。以往X线胸片、断层检查等方式诊断肺癌,由于受到脊柱、横隔、纵膈重迭的影响,对胸水所掩盖、胸膜缘、纵膈内、膈面上/后、肺门旁、气管内、脊柱旁、脐静脉食管窝、心后区、肺尖部等隐蔽处非常小的病灶[3],通常很难被发现。CT 扫描检查能够显示胸部薄层横断面的图像,没有解剖结构发生重迭而影响检查的效果,因此断面中的隐蔽部位及组织结构的病变能够被清晰的显示出来[4]。同时,CT 检查的密度分辨率相对较高,能够观察到胸片无法显示的一些肺内小瘤灶、轻微阻塞性肿瘤,对于2.0~3.0 mm 的微小病灶也能很好的显示出来。当肺内病灶太小而不能确定性质,或是位置太深、肿块与大血管特别靠近时[5],可应用 CT 引导进行针吸活检,这种方法的刺中率非常高,能够准确的吸取病变组织,是临床早期诊断肺癌的重要举措。本组研究结果显示,62例患者中,中央型肺癌者30例,约为48.39%;周围型肺癌者26例,约为41.94%;弥漫性肺癌者4例,约为6.45%。以中央型肺癌的患病率居多,其次为周围型肺癌,弥漫性肺癌比较少见。
4结论
CT 能够为各类型肺癌的临床诊断提供准确、可依循证的影像学征象依据,特别是为临床早期发现肺癌、诊断肺癌提供了确实可靠的参考依据,对肺癌的诊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喆,谢琳君,马大伟,等.109例肺癌的病理与临床及CT相关性分析[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3,12(10):210-211.
[2] 雷志丹,贾武林,任颖,等.肺炎型肺癌的影像学特征及其病理学基础(附27例报告)[J].山东医药,2011,47(5):356-357.
[3] 张亿星,黄金活.有咳血症状原发性肺癌的组织学和CT表现分析[J].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2011,15(2):342-343.
[4] 卫维德,卫一宾,陈兴华,等.100例原发性肝癌的CT表现及临床分析[J].中国保健,2011,16(1):85-86.
[5]朱向会,欧波,严杰.18例青年人肺癌的CT表现与临床分析[J].西南国防医药,2011,24(3):322-323.
编辑/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