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用两台AW70让SP 100大放异彩

时间:2022-10-24 11:35:03 来源:网友投稿

Spendor SP 100是一对知名度比较高的英国音箱。喜欢它的朋友会觉得它的音乐味比较浓郁;而不喜欢它的朋友就觉得它的两端延伸不好,音染比较大,声音不够清晰、敏捷。其实按Spendor原来的初衷,SP 100应该是当一只大型的“书架箱”来使用的。您买了它就不应追求极致的音响效果,也不要对它进行刻意的摆位,随便往什么地方一放,您也不必在皇帝位上“正襟危坐”,只须往沙发上一躺,摇着杯中的红酒,让音符慢慢流淌就得了,千万不要谈什么音场、定位、低频、解析力……。可惜,国内绝大部分发烧友是到不了如此“潇洒”的境界的,面对着SP 100那12英寸的低音单元和它的不菲的售价,总是不希望这只大低音仅仅是作为增加中频的厚度之用,总是希望这只单元也可以像JBL那样火爆和辛辣。于是,便出现使用很贵的功放来侍候SP 100的情形了,以求SP 100的低频能在量感、冲击力和凝聚度等方面获得改善。但按照笔者日常的观察,通过这种方法能达到目的的并不多,反而还滋生出不少烦恼来。其实,要达到上述目的,对功放本身的要求还是相当高的:功放必须具备过硬的控制力和驱动力,能把SP 100的低频“榨”出来,并且不会偏肥和偏慢,这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同时,还要集甜美、细腻、厚实、饱满于一身,不能掩盖了SP 100本身的特点,使它“变了味”,这个要求可就比较高啦!所以,能让SP 100发出比较感人声音的,基本离不开MCINTOSH(麦景图)、GRYPHON(贵丰)、ELECTROCOMANIET(音乐之旅)这三个牌子、而ELECTROCOPANIET算是付出代价最小的一个选择了。这也许是为什么许多发烧友都喜欢用“音乐之旅”功放来推“思奔达”音箱的原因吧。像用ECI-3推S 3/5、3/1P、2/3、1/2,用ECI-4或AW 120推SP 100等。而当AW 180出现时,就基本上是“音乐之旅”家族中最完美的搭配了。

自从听过AW 180推SP 100的效果后,我就一直在想—“有没有一种能达到AW 180类似效果,但又明显更省钱的选择呢?”其实,如果您的环境不大,选ECI-3不失为一个相当明智的选择。我就曾试过用ECI-3来推SP 100,那种轻松、恬静的氛围,绝对是Spendor所希望再现的。如果《音响论坛》说Audiolab的合并机能让SP 100发出好的声音的话,那么当ECI-3出现时,那种让人心动的感觉就不是Audiolab 8000A所能比拟的了……。当然,基于一般发烧友的心态,总是希望SP 100在拥有迷人中频的基础上,还能带来更多Hi-Fi元素方面的享受。刚好,近期“音乐之旅”推出了AW 70功率放大器,在立体声状态时,它和ECI-3的输出功率同为70W/声道。但作为一台独立的纯后级,AW 70的驱动能力和控制能力比ECI-3更胜一筹,那是理所当然的。所以,我期待AW 70在带来那份特有的“宽松”的同时,在Hi-Fi元素方面还会有更佳的表现。

测试时,我先是拿一台AW 70配上EC 4.7前级和EMC-1 UP CD机,全部使用英国艺康斯ECOSSEClassic XLR线作平衡接法,音箱是较为珍贵的雀眼木版SP 100。在五分钟过后,我就发现这款新出的AW 70能提供一种很特别的“轻松感”。具体来讲,这种“轻松感”是指:1.它的透明度很好,音乐背景很清晰、干净。通常失真小、讯噪比高的功放都会给人这种感觉,例如Goldmund、Boulder等;2.各频段的能量分布均衡,也会给人“自然、和谐”的感觉;相反,带有尖锐或硬质高频的功放,总是让人坐立不安的;3.这时SP 100的低频是受控的,不会因为收不住而“污染”了中高频段的透明度。应该说,这样的播放效果对于相当多的一部分人来说已经可以满足了,因为这种轻松而无刺激性的氛围,就已让人产生摇着杯中的红酒去欣赏音乐的冲动啦!

但对于那“一小撮”追求SP 100既有极致音响效果又要有感人声音的朋友来说,AW 70其实还可以提供一个更好的选择,那就是“桥接”—AW 70在立体声状态时的输出功率为2×70W,而桥接成单声道时,功率将上升到220W/声道。既然拿180W/声道的AW 180推SP 100,已有几近完美的效果,那么拿桥接后功率更大的AW 70来推SP 100,效果就真的是有些令人神往了!AW 70的桥接方法这里要先说明一下:首先在关机的情况下,把AW 70背后的一颗小按钮按一下,然后开机。这时,透过机盖上的散热孔,您会发现内部右侧线路板的一颗LED指示灯熄灭了,表示AW 70已进入单声道桥接状态(立体声状态时,该指示灯是亮的)。再把机背后的小按钮按一下,AW 70又回复到立体声状态,依此循环往复。前级无论是左声道输出还是右声道输出,都统一接到桥接后的AW 70右声道输入(Right Input)端子,AW 70的左声道输入端子空置不用。在和音箱连接时,桥接后的AW 70的右声道“+”极和音箱的“+”极相连,左声道“+”极和音箱的“-”极相连。

桥接后的AW 70功率一下子由70W/声道上升到220W/声道,按照一般人的想法,这样应该会让SP 100突然变得大声起来。但事实却完全不是这样,SP 100并没有突然大声起来,而是这更大的功率被吸收之后,便转化成更饱满、更肉感、更多汁的声底,音色明显变厚、变暖,那种浓烈的“晕黄”色彩刹那间就萦萦绕绕、弥漫了整个空间!看来,桥接后的AW 70是使SP 100变得更有古典气息,而不是更“现代”了。再听下去,我发现不仅仅如此,桥接后的AW 70对SP 100两端延伸的改善也是显而易见的。也许那些抱怨SP 100“没高没低“的人,在听过这套组合后,应该会很快改变他们看法的。就高频段而言,这时的SP 100充满一种“略带水份”的光泽,就象是阳光下映耀着七彩的露珠,同时线条也变得清晰起来,这应该是得益于刚才我所提到的AW 70在“透明度”方面的好处。事实上,这次新出的ECI-5、AW 70、AW 400(单声道纯A类、400W/声道的后级)在这方面的表现都非常突出。这时,播放夏韶声《谙2》第3 track“吉它低泣时”,电吉它开始变得有金属的“铿锵感”了;播放殷承宗版的“黄河”钢琴协奏曲,不再有“拖尾”和轰鸣的感觉,您仿佛可以“看”到演奏家手指在琴键上“跳舞”的样子;又比如RCA那张著名的“匈牙利第二狂想曲”,单簧管能表现出SP 100少见的穿透力和空气感,这也算是令人“眼前一亮”的神来之笔吧。

不过,这次测试给我最大震撼的还是在AW 70桥接时,SP 100在低频上所汹涌而出的量感及其强大的冲击力!光是从低频的量感来说,我听过很多的后级都比两台AW 70加起来还贵许多,但竟然还比不上它们。如此强烈的低频体验,我以前听了那么多组合,竟然没有一套有今天的表现的,也许这才是SP 100在低频方面的真正实力?!说句老实话,如果您没有在现场聆听的话,肯定无法想象SP 100的低频的量感竟然会到这种地步。想作这方面体验的话,我强烈建议您用“雨林”新出的李俊广《怀念战友》专辑来测试。李俊广为原“八只眼”演唱组成员,受过专业声乐训练,演唱的功底很到位。我首先用来测试的曲目是“怀念战友”一曲,相信这首歌大家已是耳熟能详了,也是近期被翻唱得最多的一首老歌。但这次播放却仍能给我一种全新的感觉:一开声,里面的琵琶便叮咚作响,那音符仿佛要跳出来一般,“弦在跳”的感觉尤为强烈,让您无法相信SP 100在高频部分竟然也可以变得如此的Hi-Fi!关于这方面的原因分析,前面在提到ECI-5的“轻松感”时已经提到,这里就不再赘述。关键还是在后头,伴随着李俊广那有血有肉的男子汉嗓音,由合成器“制造”出来的低频一浪接一浪地涌过来,压得人似乎有点透不过气来的感觉,当时我就想—这样的低频好象不应该是由一只12英寸的低音单元发出的,而是由两只12英寸的低音单元发出的!及至后面的“送别“一曲,低频的量感更大,但即使是这么强的低频的量感,桥接后的AW 70仍然能把SP 100牢牢控制住。能把SP 100的低频挖掘出来,却又不使之“泛滥”,此刻AW 70的表现已足已令人“大跌眼镜”啦!

两台AW 70的价格不到30000元,比许多牌子的后级便宜得多。从这次推SP 100的经历来看,相信桥接后的AW 70,即使接其它牌子的前级,用来推像B&W N802、Harbeth M40、JBL 4428这样的箱子也全无问题,应该会给玩这些音箱的朋友一个很棒的选择!

推荐访问:大放异彩 两台 AW70 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