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赢得教师,才能赢得新时代的教育。”在全社会重视核心素养教育的背景下,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高质量、高水平的教师才是实现核心素养教育的核心和关键。当前,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尚难以完全适应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核心素养教育的需要。实施核心素养教育呼唤高素质的教师。能否建设一支师德优良、完全胜任现代教育教学工作、具有现代教育理念、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师资队伍,从根本上关系到核心素养教育能否真正推行和一所学校的发展状况。科学的人才策略是其吸引人才、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和合理使用人才的前提和保证。本文就核心素养教育背景下现代校长的人才策略,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核心素养教育;人才策略;教师素质;校长管理
一、核心素养教育背景下现代校长的招贤之术
古人“重金市骏骨”以求良马、“高筑黄金台”广揽人才的故事,对现代校长人才策略的制定也很有启发作用。核心素养教育背景下,现代校长应有“不惜重金市骏骨,奋力高筑黄金台”的招贤之术。
1.合理的价值激励机制是吸引人才的重要手段
随着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将日益深化,教师的校际自由流动将成为现实。校长是不是招贤有方,能不能留住优秀教师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所学校师资状况的优劣。当前,基础教育师资“流失”的现象仍然困扰着校长们,这和长期以来教师待遇较低不无关系。显然,解决这一问题关键不在学校,但校长是不是愿意为提高教师待遇积极努力。有时也成为教师选择校长的一项重要内容。
2.委以重任是留住人才的重要因素
校长思贤若渴,待人以诚,重用贤才的言行是对教师的极大鼓励和尊重。作为知识分子的教師,他们渴望得到尊重和承认,他们最看中的是事业上的成功。一旦教师感受到校长的理解、尊重与信任,找到了自己的成功之路,就会在工作中表现出极大积极性和创造性,即使条件再艰苦也在所不辞。
3.选聘兼职教师是学校人才资源的补充
不拘一格选聘一批学有专长、热心教育的校内外优秀人才作为兼职教师,是学校人才资源的一种补充,也是优化师资队伍的需要。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及“核心素养教育”的转轨,学校课程结构将发生较大的变化,很多新的教学内容将随时纳入课程体系,各种选修课程、活动课程、微型课程将逐步增加,尤其是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设,对师资队伍提出了新的要求。显然,这仅仅依靠现有教师或等待师范院校培养是不行的,而从校外选聘一部分该方面的专业人才,经过一些适当的培训(主要是师范性)作为兼职教师,应该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办法。随着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落实,教师队伍的入口进一步拓宽,校长应该致力于建立一种开放、动态的师资队伍平衡机制。
二、核心素养教育背景下现代校长的识才之眼
人才的鉴识是人才培养和任用的基础。刘劭在《人物志》序言中写道:“夫圣贤之所美,莫美乎聪明;聪明之所贵,莫贵乎知人。知人诚智,则众材得其序,而庶绩之业兴矣。”可见,只有“知人”,才能“善任”而至“兴业”。核心素养教育背景下,现代校长应有“举世皆嫌良马瘦,唯君不弃卧龙贫”的识才慧眼。
1.准确把握核心素养教育背景下人才的标准
校长的“识才慧眼”,首先应表现在对核心素养教育背景下人才标准的准确把握上。英国哲学家波兰尼有一个著名的观点:“我们所知道的多于我们所能言传的。”这是一个既有广泛共识又易被大家忽略的命题。波兰尼认为,人类大脑中的知识分为两类:明确知识和默会知识。所谓明确知识是指能言传的,可以用文字等来表述的知识;而所谓默会知识则是指不能言传的,不能系统表述的那部分知识,有着不同于明确知识的显著特征:默会知识镶嵌于实践活动之中,是情境性和个体化的,也是不可言传的;默会知识是不能以正规形式加以传递的。波兰尼的知识论给我们正确地“识人”指明了方向:文凭、职称、教龄这些东西实际上仅仅是反映一个人明确知识的间接指标,更重要的默会知识是无法通过“文凭”来反映的。因此,核心素养教育背景下,现代校长理性的人才标准应该是:“不惟资历看能力,不惟文凭看水平,不惟职称看称职,不惟既往看发展。”
2.有识才之眼的校长能见其所长,用其所专
校长的“识才慧眼”,更多的应表现在对那些缺点明显的教师个体也能见其所长,用其所专。一般来说,优点越突出的人,其缺点也就越明显。有识才之眼的校长则能见其所长,用其所专,化不利为有利,使各类人才都能各得其所,各尽所能。校长有了这样的识人之道,学校的人才资源就会变得越来越丰富。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社会主义教育体制的改革,青年教师的民主意识、参与意识都会进一步增强,价值取向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这些都是正常现象。如果校长不尽快转变观念,仍然以老眼光看人,很容易把这些也当成是缺点不能容忍。这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3.校长需要克服心理偏见
校长的“识才慧眼”,需要在不断克服心理偏见影响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人才的鉴识,毕竟是一项主观色彩很浓的活动。这些主观色彩主要表现在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和定势效应上,应该引起校长的注意。首因效应就是先入为主,以第一印象代替全面了解;近因效应是指对人的长期了解中,最近了解的内容往往占优势,掩盖了对他的一贯了解。一般情况下,对陌生人的知觉,常常有首因效应。而对熟悉的人,则容易对他们的新异表现产生近因效应;晕轮效应是指当对一个人的某些主要品质有了良好的印象之后,就会认为这个人的一切都很好。一般情况下,对一个人的情况了解不多,易产生晕轮效应;定势效应指人们头脑中存在的关于某一类人的固定的形象。如年轻人常常认为老年人都是守旧的,反对新事物的。老年人则易认为年轻人大多是轻浮的,办事不牢的。显然,克服这些识人过程中的心理偏见,对于校长准确、客观地识别和发现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校长在识人的时候坚持全面地看人,历史地看人,发展地看人是克服这些心理偏见的有效方法。
其实,有些校长不能准确识才,并非他们缺少眼力,也非心理偏见的影响,而是囿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或抵制不住不正之风的压力。这就不仅仅是校长人才策略的问题了。总之,只要校长在识人方面不以个人好恶为标准,不以“框框”定取舍,不以“小恶”而忘“大美”,扬长避短,求其所长,就能使各类人才各得其所,各尽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