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论中国当代油画对德国“新表现主义”的继承以及发展

时间:2022-10-25 17:15:04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在当代中国美术的发展历程中,受西方现代主义美术思潮的影响较大。本文立足德国“新表现主义”,从多个方面探讨新表现主义对我国本土油画的影响,仅供参考。

关键词:当代油画;新表现主义;继承与发展

在85美术新潮的影响下,我国诞生了一大批现代绘画流派,以多元化的表现形式,打破了很长一段时期内单一化的绘画模式,彰显出了对思想变革的渴望,以及对个体情绪的宣泄。但是不置可否,这一时期对外来文化的学习与借鉴,更多体现出一种“拿来主义”,并非是基于本文文化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创作出来的。因此,当激情退却后,中国油画艺术家们集体陷入沉思:中国本土现代艺术该何去何从?如何在创作中汲取西方现代主义美术的手法与灵感?如何建立起具有自己特色的艺术语言?而德国“新表现主义”艺术恰如其时的来到中国。

一、新表现主义油画创作中对材料语言的借鉴

中國油画艺术家们受德国“新表现主义”绘画风格和形式的影响,对这一流派夸张变形的表现形式、材料综合运用的绘画观念进行了普遍性借鉴,并进一步激发了中国油画艺术家探索油画本体语言的浓厚兴趣,从德国“新表现主义”中,中国画家汲取了融合之灵感[1]。如张国龙作为留德回国的新派艺术家代表,他对绘画材料尤其关注,象征东方特征的黄土、砂石、宣纸、碑帖等材料深受他的喜爱,其早期作品《黄土》就蕴含着浓郁的中国符号元素,黄土地上养育着黄土人,对黄土堆积的厚重感表现十分明显,这明显是受安塞姆·基弗的影响,但是其作品却呈现出中国传统特色,是对本土化语言的巧妙运用。在《黄土》这个作品中,张国龙将对黄土故乡的思考融入其中,对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精神的追求。张国龙谈及:“在绘画中,我以抽象的画面作为表现形态,通过无意识的绘画行为表现出生命的意志,对布局的单纯性和严谨性极为注重,整幅作品虽是以西画作为切入点,但是却是对中华大地西北黄土上所有生命灵魂的体现。”

二、以新表现主义为基调强调中国意境

在绘画中,写意是一种常见的表现形式,是创作主体情感抒发的方式之一,通常是对物象的简约描绘。德国新表现主义艺术家们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具有强烈的政治情结,将自身内心的想法以身体语言的方式呈现出来,并融入到绘画之中,使得作品带有强烈的政治性语言色彩[2]。而中国油画家,如贾涤的《贪婪的季节》《丰收之夜》,申玲的《孕育》《清晨》等。贾涤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主观化情绪的追求,通过夸张的造型、狂放的艺术张力来描绘原始物象,让物象呈现出一种韵律感,让人一看就心中充满激昂澎湃的情绪。而申玲的作品则表现出对自由的向往,通过鲜明的色彩对比以及感性的人性化世界,表达出画家对生活的热爱。通过对进行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德国新表现主义更倾向于对现实社会中个体情绪的宣泄,而中国油画化家则更热衷于对生活的情绪抒发。

三、集新派表现与中国传统与一己之身

在历经85美术新潮后,中国美术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处于迷茫、彷徨、游离的状态,如何在有效借鉴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弘扬传统文化,让艺术家们感到无所适从。随着“新表现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中国油画家们在对“新表现主义”进行深入研究和理解的基础上,将自己对油画的认知与理解融入到绘画之中,从而形成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油画语言特质[3]。作为第一位接触德国“新表现主义”的画家,马路在公派留学到德国学习回国后,他就开始思考如何进行民族性的绘画创作?该采取怎样的表现手法?对此,他尝试将写意绘画与中国传统书法结合起来,探寻一种新的绘画形式,并深挖社会现实,寻找能够反映真实社会现象的典型人与事。通过夸张的绘画手法,表现对人性本质的追问。在坚持画面“形象化”的基础上,试图将作品中形象的主题进行削弱。又如周春芽的《绿狗》系列,就明显表现出对“新表现主义”怪诞思想的体现,将绿狗变化成为一个个程式化的符号,非常具有创新意识。但同时,在线条、笔触痕迹以及整体氤氲的处理上,又融入了浓厚的中国传统气息,正如吕澎对其的评价:“这是将来自西方强烈的意志力量与中华民族传统的柔美气息完美融合再一起。”

四、结语

德国“新表现主义”绘画在中国已经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且已经初具规模,同时也推动了我国一大批卓有成就的新表现主义油画家。但我们必须承认,对于以德国为主要阵地的“新表现主义”流派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中国油画艺术家们需要将绘画语言与地域特点结合起来,适时选择,合理借鉴,在审视外来文化的同时,向本土语言发展,确立明确的文化身份。

参考文献:

[1]柴琳.从西方新表现主义绘画中分析中国当代油画的精神

性[D].河北师范大学,2017.

[2]汪羿宏.论新表现主义的油画创作思路与实践[J].艺术品

鉴,2018(11):69-70.

[3]周博,周曙华.新表现主义油画创作的思考与实践[J].美

术,2017,No.599(11):148-149.

作者简介:马漓澧(1988.12.10),籍贯重庆,硕士学历,中央美术学院,美院兼职专业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