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研究如何培养物理专业师范大学生更好地将大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中学课堂教学的能力。用大学的思维方式考虑中学物理教学的教学方法,从中学物理的实际教学模式来引导大学生的理论学习——将大学物理知识与中学物理教学有机结合,培养师范生应该具备的教学技能,更好地服务于基础教育事业。
关键词:师范毕业生;大学理论知识;中学物理;教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7—0004—03
引言
高校师范毕业生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主力军,能否充分发挥他们的才学,对我们是否能够提高基础教育的教学质量非常重要。而我国现行中学物理和大学物理教材中的知识点和思维方式有很大区别,导致物理专业师范大学毕业生在从事中学物理教学时,感觉在大学里学的东西用不上,达不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所以,如何将大学物理知识与中学物理教学有机结合是高校物理教师在培养师范大学毕业生教学时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研究角度是通过利用大学的思维方式考虑中学物理教学中的教学方法,从中学物理的实际教学模式来引导大学生的理论学习——将大学物理知识与中学物理教学有机结合,把师范生在大学期间所学的物理知识转化为中学教学的能力,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对中学物理来说,大学物理是一个上位学习[1]。中学物理主要是学习前人的物理实验或观测的现象和物理公式,通过初等数学演算等方法来研究自然现象和规律,例如机械运动规律、动力学规律、电磁现象及几何光学现象和一些简单的原子物理现象等,它是把前人的物理学实验和重要结论做出一些总结性的表述。特别是新课改后,基本上就是一些基本规律、重要原理、重要实验和公式表述等,除了一些简单的初等数学演算外,基本没有繁琐的数学推导,目的在于初步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和规律的认知 [2]。大学物理教材的内容虽然也是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原子物理五大部分[3-5],但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加深和拓展,而且与高等数学知识的结合比较紧密。大学物理中要用到的高等数学知识,有许多内容学生在高等数学课还没学过或还没有学好,所以很多师范大学毕业生很难把大学知识迁移到中学物理教学中去。关于中学物理与大学物理衔接问题,有很多文献[6-8]都已经做了研究,本文的侧重点是如何培养师范生的教学能力。
其次,我们分析中学物理与大学物理的联系。实际上大学物理知识和中学物理是一桶水和一杯水的关系,只有你拥有“一桶水”才能更好地完成中学物理“一杯水”的教学。相对于中学物理知识,物理专业师范大学生所学的知识范围广、内容多。例如:力学和运动方面,中学阶段研究对象只是针对质点受力和运动定律,而大学物理中则涉及到刚体平动、转动等问题。除此之外,大学物理中还开设有“物理学史”“近代物理基础”等,对物理学的发展过程进行详细论述。作为中学教师,这些知识都是中学物理课堂上必备的。更重要的是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大学物理实验主要是“探究型—研究型”实验。从中学的“验证性”实验到大学的“探究型—研究型”实验,就是一种继承性极强的学习模式。所谓“探究”,并不意味着与传统教学的完全对立,而是鼓励学生将积极探求的思想深入课堂。但如何将大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能力呢?我们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师范生的教学能力。
一、高等师范学校在理论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注重培养师范生对中学教材和中学生的熟悉程度
“大学物理”这门课一般在新生一年级开设,这是他们从中学物理到大学物理的过渡和升华的阶段,更容易把中学物理知识和大学物理知识联系起来。笔者建议在大一学生开始学习阶段就把中学物理教材发给学生,指导学生深入钻研中学物理教材。可以通过布置课外作业或设置研究课题等形式,使他们参照新课标全面了解中学物理课程,并且可以将这个研究过程贯穿整个大学阶段。此外,在实习阶段还要求毕业生与学生接触,深入了解中学生实际情况。明确哪些内容是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哪些是难于记忆的,哪些是容易被忽略的,哪些是容易错混的。然后,考虑如何相应地恰当地运用教材。同时,指导实习生学会换位思考,站在中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有些问题用大学生的思维思考感觉很简单,但是,对于刚刚接触物理知识的中学生来说是很难理解的。
2.注重大学物理课堂教学穿插中学物理知识
高校教师在上“大学物理”课时,除了讲述物理学的意义、内容、方法和作用外,还应依据学生实际,分析大学物理与中学物理的异同;引导学生有意识地站在中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突破中学生理解上的难点。同时考虑中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指导学生在以下几个方面思考问题:(1)注重理解公式的推导思路。例如:讲到牛顿运动定律时,从“力的作用效果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入手,让学生感受推动大箱子和小箱子所用力的大小,得到a一定时,F∝m的结论;而在相同大小的力作用下,小孩子往往比大人容易被推倒,即质量小的物体获得的加速度较大。这样学生可以猜测力、加速度和质量之间的关系,对比公式F=ma更容易理解牛二定律的内涵。(2)因为现行的高中数学教材中已经涉及微积分的初步知识,所以可以在中学物理中适当渗透微积分的一些基本思想。例如:在讲到平均速度的概念时,可将时间间隔逐渐缩短,以至于这段间隔可视为瞬间,则这段很小的时间间隔中的平均速度就是瞬时速度。而所谓的变速运动就是每个瞬间的速度不同的运动,若想知道变速运动的位移,我们不妨将每个小间隔的位移算出来,再逐个相加,就可得到变速运动的位移,这便是积分方法最基础的理解。用中学生听得懂的语言,渗透一些高等数学的理念。(3)加强学生的矢量观念,对于中学生来讲矢量概念的理解和应用是难点。(4)对中学物理教材中相对论部分的知识给予足够的重视,多查找相关资料,用生动活泼的方式讲好这部分内容。
二、高等师范学校在培养模式上注重的问题
1.培养师范生在课堂上使用体态语言
体态语言是在交际活动中通过表情、动作、手势等交流思想感情或传播信息的手段,它能有效地补充和强化教师口语的信息,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心理学家调查也表明,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毫无表情地讲课,学生只能接受课堂信息的四分之一;如果使用教具、图表等,学生接受的课堂信息能提高到一半左右;若使用手势、表情等体态语言,学生接受的信息则可达到四分之三以上。由此可见,利用体态语言可以很好地辅助教学。但是在实习指导过程中,我们发现师范生在课堂中根本不能恰当地运用教师应有的体态语言。所以,我们通过模拟课堂,利用一定的手段和模式,人为地创造课堂教学活动的仿真环境,使师范生在设定的教学情景中模拟课堂教学,以培养其教学技能,专项训练体态语言。指导老师和同组成员通过点评、讨论等方式指出其不足之处,反复练习达到熟练使用体态语言的目的。
2.培养师范生的教学口语表达能力
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口语表达是实现教学目的的必要手段和途径,根据不同教学目的使用不同的讲解语、分析语、归纳语、点拨语、提问语等,这一系列的教学口语都包含了其使用的规律、要求和价值。在课堂模拟教学和微格教学中,发现许多师范生的教学口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加上语调单一,使学生在课堂上昏昏欲睡。所以,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是教师必备的教学基本功,只有具备了这一前提,才可能使教师在课堂上对物理概念和规律表达得更科学、更准确,才可能使课堂充满活力、更富有成效。
为此我们制定了培养目标进行专项训练,培养学生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注意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等表述语言的严密性和准确性。例如:在中学物理中对“重力”概念的表述,不能说成“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如果表述不准确,就会出现错误的结论。同时,注意解释抽象概念的语言要形象化。(2)杜绝上课语言出现 “口头禅”,很多教师上课时带有大量的“口头禅”,这就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破坏了教学语言的连贯和流畅,从而影响教学的效果。(3)培养实习生注意讲课声音的节奏性和抑扬顿挫感。可以激活课堂气氛,调节学生情绪。(4)语言要形象有趣,通俗易懂。教学语言既非书面用语,又非口头用语,只有通俗明白,学生才会听得有滋有味。(5)专项培养实习生的发音音质,提醒实习生在课堂上的语言表达要富有激情和节奏感。(6)注意语言的幽默风趣性,物理教师的语言幽默可以提高思维的质量,开启学生的智慧。
3.培养师范生驾驭课堂和调控课堂的能力
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信息传输系统,教师是系统控制的中心,学生的活动要受到教师的调控和支配。为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教师必须及时获取学生反馈的信息,并根据教学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及时对课堂教学的环境、内容、方式、学生的思维、心理以及教师自身的心理、语言、行为做出调节,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由此可见,一节课能否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除了取决于教师的责任心、知识水平外,还受控于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及其他教学实践技能水平。因此,我们在实习指导中有意培养学生驾驭课堂和调控课堂的能力,通过创设环境、临场测试、同课异构、分组讨论和策划方案等方法,选取最佳的课堂处理方式,保证课堂教学的有序进行,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的情境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从而获得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4.在微格教学中注重师范生教学能力的培养
微格教学是培养学生教学技能和教态的最好方式之一。实习指导教师将所指导的学生分好组,每人准备一节课,然后走上讲台说课、讲课,将学生在讲台上的表现录制下来,课下反复看自己的教学视频,查找不足。同时通过同组讨论、教师指导等方式达到提高学生教学能力的目的。
但是,如果学生没有对自身教学实践能力培养和提高的意识,其他的努力都将失去意义。因此,应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提高自身教学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感,不断增强学生提高自身教学实践能力的意识和自觉性。我们通过说课比赛、演讲比赛、朗诵比赛等活动,使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这才是普遍提高师范大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5.加强培养实习生课件制作能力,强调合理使用现代教学手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教育手段已经进入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不但可以提高课堂的容量,还可以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件制作是现代教师应该具备的一种技能,在大学二年级我们开设了“课件制作”和“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培养学生熟练掌握课件制作。既不能在课件中一味地增大容量,也不能照本宣科只有教材的基本知识,否则将冲淡本节课的重点或者使课堂枯燥无味。所以,课件制作既要注意生动性,又不能有大量的动画和图片。
现代教学手段固然有很多好处,但是要避免依赖多媒体。其不足之处在于缺乏推理过程,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传统的教学方式虽然缺乏生动性,但是可以展示给学生详细的推理过程,特别是理科知识更应该把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育技术结合起来。
总之,我国现行中学物理和大学物理教材中的知识点和思维方式有很大区别,导致物理专业师范大学毕业生在从事中学物理教学时,感觉在大学里学的东西在中学教学过程中用不上,达不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我们认为高校教育更多地关注专业层面的课题研究,而不能够深入了解中学物理教学内容, 对大学生的学习情况一直没有足够的重视。教师只注重教,而对学生怎样学、学到什么程度,则很少关注,对二者的结合问题研究则更少。所以,我们通过比较中学教育和大学教育的区别和联系以及目前实习师范生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的解决方案,将大学物理知识与中学物理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师范生应该具备的教学技能,对提高我国基础教育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这种培养模式可以迁移到其他专业。
[参考文献]
[1]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2]课程教材研究所.物理[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3]张三慧.大学物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4]马文蔚.物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5]王少杰,顾牡,毛骏健.大学物理学[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
[6]赵水标,李建明,王烈衍等.大学物理和中学物理教学的衔接[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06).
[7]马书云,吴方平,王慧.对大学物理与中学物理教学衔接的调查分析与改进建议[J].物理通报,2009(12).
[8]伍春燕,朱燕娟,张春华.从中学物理到大学物理的过渡与升华[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