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怎样进行历史时间概念的教学

时间:2022-10-25 19:40:04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 历史发展的过程,就处在时间的演变之中,离开历史时间的教学,就没有系统的历史过程,更看不见事物的因果联系和发展规律,因而,历史时间概念的教学是教学方法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从历史时间概念的形成、教学历史时间概念的方法、记忆历史时间的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旨在提高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对提高历史教学质量也很有益处。

【关键词】 历史时间概念 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07-023-01

一、历史时间概念的形成

现在是过去的继续,未来是现在的发展,这就是时间的一度性。时间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之一。恩格斯曾经这样说:“任何存在的基本形式,是空间及时间,离开时间的存在和离开空间的存在,是同样的大的荒唐。”因此,任何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都离不开时间和空间的要素。没有时间,历史失去了存在的形式,就无历史可言。因此,历史必须严格按时间顺序编纂。讲述历史也必须严格按时间序列进行,学习历史也必须严格按时间顺序推进。

只有在时间序列的一定位置上去把握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才是准确的、合理的、易于理解的。因此掌握好历史时间概念,对于正确理解历史事件和公正评价历史人物,都是不可缺少的。

二、教学历史时间概念的方法

(一)正确理解时间概念科学含义的方法

所谓科学的时间概念就是:一方面指单纯的年代,另一方面指该年代所联系的逻辑历史内容,即每一历史时间所联系的丰富生动的历史内容以及其在历史中的地位、作用和影响。只有把这两方面有机结合在一起,才使时间概念具有科学的含义。比如,1919年5月4日,这个年代,我们不仅要知道它是我国“五·四”运动爆发的年代,更要明白,它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运动,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运动的开端。只有这样将两方面有机结合,才称得上完整和科学的历史概念。

单纯年代以及和年代所联系的逻辑历史内容,两者缺一不可。而其中年代所联系的逻辑历史内容,是更实质更重要的。比如讲述中国历史《西汉同匈奴的战争》,可依年代所联系的逻辑历史序列来叙述:

匈奴再次强盛,冒顿单于任首领

匈奴骑兵掠夺边郡,并再次占领河套。(说明这是在匈奴强盛之后。)

汉战败后采取“和亲”办法。(因汉初经济未恢复,无力反击匈奴,所以,采取这一暂时办法。)

匈奴骑兵践踏到长安附近。

反击匈奴的准备。(这是在匈奴不断侵犯之后,同时也在国内经济逐步恢复之际。)

诱单于入塞,“和亲”关系断绝,战争开始。(这意味着反击的准备已就绪,也是对匈奴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第一次大战,汉夺回河套。(首先解除长安的威胁。)

第二次大战,汉夺回河西走廊。(隔断了匈奴跟氐羌的联系,匈奴两度失去肥美牧地,又引起内讧,力量削弱。)

第三次大战,匈奴又败退大沙漠以北,对汉的威胁基本解除。(这是匈奴的彻底溃败,连续三次反击的胜利结果,使长城以内人民的生活和生产安全得到保障。)

这样,虽未提出某年某月如何如何,然听者已了解历史事件的进程,自然分清事件的先后顺序,这说明逻辑历史内容,在形成完整的科学的历史时间概念中的关键地位。关键地位并不能替代完整的科学的时间概念,不要使之与单纯年代有机结合起来。必须叙述,西汉建于公元前202年,第一次和匈奴之战在公元前127年,那么,学生就很容易确认匈奴掠夺边郡,“和亲”办法,对匈奴战争的准备,是发生在公元前202年和公元前127年之间。而夺取河西走廊和追击匈奴至蒙古大沙漠以北是在公元前127年之后。至此,听者才能形成完整的科学的历史时间概念,否则,舍去年代或舍去和年代联系的逻辑历史内容的任何一方,都将不能达到目的。

中外历史上,有关社会形态的分期,就是完整的科学的时间概念的运用。比如中国史:

公元前21世纪,夏建立,奴隶社会开始

公元前475年,战国时期,封建社会开始

公元前1840年,清朝后期,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世界史:

……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世界进入封建社会。

公元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世界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二)明确时间概念的辅助方法

明确时间概念的根本方法,就是明确完整的科学的时间概念。此外还可借助於一些辅助的方法。

第一、对跨度较大的相对年代,用比喻法掌握

人们常称我国原始社会是“漫长的”。到底多“漫长”?学生感到玄乎,无法把握。我们可用比喻说明之。原始社会大约从一百七十万年前的元谋人开始,到约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夏建立前为止。而奴隶社会至今则约四千年左右。原始社会到今好比416页的一本书,原始社会的时间相当于415页,奴隶社会至今的时间只相当于1页。这样讲,可使学生明白易懂。

第二、年代间隔等距方法

初学历史的青少年,对于中国的朝代和公元的对应关系,难以掌握。倘若你贸然询问一个中学生,唐朝在公元多少年?他一般答不出。我们可以运用年代间隔等距法推算朝代和公元的对应关系,自西周——公元前1100年,到清朝末年——公元1911年,历时三千年。把西周到新(王莽年号),划为第一个一千年,从新到唐宋之间的五代划为第二个一千年,五代至清末则划为第三个一千年。有了三个等距界线,就好推算了。唐朝在第二个一千年中,可以这样推,王莽以后,东汉约占二百年,相当于公元一至二世纪,三国两晋又约占二百年,大致相当于公元三至四世纪,南北朝和隋又约占二百年,大致相当于公元五至六世纪。隋以后又是唐,所以唐始于七世纪,五代紧接着唐代,是在十世纪初。所以可以推出,唐代在七、八、九世纪,仅占三百年时间。这种方法,推算熟了,运用起来既方便又较准确。

第三、把历史事件放在分期的范围中

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有时按各阶段的性质不同进行分期。例如,我们把世界近代史分为三阶段:从十七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到十八世纪末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是近代史的开端,从十八世纪末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到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的普法战争和巴黎公社是资本主义在欧洲各先进国家中胜利和确立的时期,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普法战争和巴黎公社起到1917年伟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为止,是资本主义衰落时期,也就是帝国主义时期。当明确了各时期的特点后,只要知道世界近代史上任何一个历史事件的时间,便能确定它属於哪一个阶段。如意大利、德意志的统一和日本的明治维新必然在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资本主义在先进国家中胜利和确立的时期。又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必然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帝国主义阶段。

第四、历史年表

历史教学中,经常使用各种年表帮助学生形成历史时间概念。它是表现历史的时间性的工具。是按历史事件不等时距地依次编排的时间序列。因此,它能把依次出现的历史现象和事件连贯起来,让别人看出其中的纵横联系,并在此基础之上,将其内容进行分析综合,进一步还可了解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和相互作用。同时,从心理的角度看,年表形式,能在听觉之外加强视觉的感知,增强知觉的统一性,可帮助学生较好地形成时间概念。总之,历史年表好处多,可帮助学生了解历史进程,认识历史发展规律,还有利于记忆史实。

根据历史教学的需要,遵循时间序列,可用不同的形式组织和表现历史事件的纵横联系,从而编制各种不同的历史年表。

其一,历史大事年表

历史大事年表,是将教科书内容的重大历史事件、人物活动等,严格按照年代顺序编排的一种表。比如:《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教科书后面,都分别附有大事年表。这一类是中外历史分开的年表。

历史大事年表内容,举凡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以及重要人物活动等,包罗较全。可要求学生自编年表,或出示历史大事,让学生填出时间,或示出时间,让学生填出历史大事。

其二,对照对比年表

同一时代,不同地区和国家,将产生纷纭复杂的历史事件,出现各种各样的历史人物。然而,历史发展的时序只有一个——一度性。众多国家的历史,依国别而论,就出现多管齐下,同时各国之间又纵横交错。欲让历史时间顺序讲述,只能一国一国分阶段依次进行,这样,尽管同一时代,因国别之差,有的先讲,有的必然挪后讲,往往会造成将相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事当成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事,这种错觉,会割断同时代不同国家之间的横向关系。故有必要制定《对照年表》以补此不足。

其三,专题年表

以某一段历史为题,如《戊戌变法年表》,以某类题材为题,如《中国古代农民战争年表》等。其优点在于帮助学生对某一个事件或专题有系统的认识,从而分析因果,找出联系,探索规律,启发学行积极地思考问题。

其四,历史阶段和历史时期年表

此种年表的特点,在于能标出历史阶段和历史时期的特征。编写《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年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年表》根据特征可开以下项目:时期、领导者(或执政者)、革命措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人民群众的作用等项。

其五、比例年表

比例年表或叫时间带,也叫年代尺。虽编制的形式。有多种(此处只介绍一种)。然而编制的原则特点,均为将时间用一定的比例尺度不表示,把历史事件之间的时距长短,用年代尺上的位置远近,形象地显示出来。学生一般对於我们通常说的三年五载,甚或对於半个世纪、一个世纪都还能想象它的短长。倘若一千、一万、几十万,怎样去想象?要想象就感到“玄”,因此,采用指示时间带为直观教具有利於形成和发展学生的时间概念。我国朝代时间带如下:

三、记忆历史年代的方法

中学生学习历史,遇到了多如牛毛的历史年代,怎样记忆他们呢?其实记忆方法有很多种,现简单略述一二。

1. 谐音形象记忆法

关键在“谐音”。即用年代数字与幽默有趣的语言(或通俗易记的语言)谐音谐趣。要求自然、上口。引起大脑兴奋,加深印象,从而容易记住。

例如:玄奘西行取经出发的年份。可用谐语:“路日久,玄奘走”。玄奘西行,途经二十四国才到达印度,真是行路日程久。“路日久”谐公元“629”的音。因此,也易记住。

2. 数字特征记忆法

历史年代中,从数字的排列上,可以找出一些特征,根据特征的不同,各类相聚。变分散为集中,利于记忆。

如:1234年,蒙古灭金;1789年,法国资产阶段革命开始;383年,淝水之战;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国,1818年,马克思诞生,等等。

前者四个数从“1”数起,依次递进。后者四个数,除首位数为“1”外,后面三个数从第二位数“7”起,依次相递进。数字记忆方法比较多,这里不再一一列举。

3. 联想记忆法

找自己平时较为熟悉的数字和某个重要历史年代的数字相同,从而联想记忆。比如人们熟悉王震带领359旅到南尼湾开荒从事大生产运动,这个数字与公元前359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合,有的人家里的门牌号码是1115号,与1115年完颜阿骨打建立金的数字巧合,有的人家买电冰箱用去1421元,恰巧与明成祖迁都北京相合,周恩来同志生于1898年与戊戌变法年代巧合。似这样建立的联想,易于记忆。

4. 口诀法(又名顺口溜)

(1)公元纪年顺口溜

1781年美国制定宪法。可编成:“1781,美国宪法立”

676年新罗统一朝鲜。可编成:“6、6中间一个7,新罗统一。”

(2)朝代歌

有许多种,只举一种:

“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国休。”此歌虽未标出每个朝代的具体时间,但是将朝代时间的序列理清楚了。

(3)年号顺口溜

举清朝的:“顺治康熙雍正王,乾隆嘉庆和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帝,宣统三年清朝亡。”

举明朝的:“太惠成仁宣,英代宪孝武,世穆神光熹,恩福唐鲁桂。”

这些帝王的更递顺序,也标志着这些朝代时间的顺序。

5.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记忆法

德国19世纪时的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首先对人类的遗忘现象做了比较系统的研究。记忆在头脑中保留的材料是随着时间的前进而递减的。据此,在学习历史知识时,应该当天复习一遍,隔三天复习一遍,隔一星期复习一遍,隔半个月复习一遍,隔一个月复习一遍,期中复习一遍,期末复习一遍。这样,学习效率就会提高了,成绩也就优秀了。

[ 参 考 文 献 ]

[1] 于友西主编.《中学历史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年.

[2] 河南大学历史系主编.《历史教材教法纲要》.

[3] 冯长运主编.《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

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推荐访问:概念 时间 教学 历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