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由于义务教育具有较强的外部性,其经费主要应该由国家承担,这是一个共识。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义务教育转移支付有可选择的多种形式。实际上,地方政府同时受到上级政府的一次总付性补助和专项补助。由于不同的转移支付形式对地方政府义务教育财政决策的影响不同,因而它们具有不同的政策效应。上级政府在给予不同地区财政补贴时,要同时兼顾公平和效率,这就要把不同形式补贴激励作用考虑进来。
关键词:最优供给;义务教育;转移支付;财政政策
中图分类号:F810.45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07-0202-02
《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由地方政府组织实施,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费,国家设立助学金,帮助贫困生就学。这一规定表明在提供义务教育公共产品中,地方政府的职责,义务教育的资金应该来自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补助。
地方政府的义务教育费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其中一部分由地方政府通过征收教育附加费自行筹措;[ZW(DY]1984年《关于筹措农村学校办学经费的通知》和1986年《关于征收教育附加费的暂行规定》提出了征收城乡教育附加费的要求。至2000年,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进行,取消了农村教育附加费和教育集资。[ZW)]另一部分来自上级政府的财政拨款[ZW(DY]《义务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中规定:义务教育在国务院领导下,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中央和地方财政视具体情况,对经济困难地区和少数民族聚集区实施义务教育给予适当补助。收稿日期:2008-02-04
作者简介:潘明韬(1983-),男,湖北孝感人,硕士研究生,从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研究;彭杨(1983-),女,硕士研究生,从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研究。
一、义务教育的帕累托最优
义务教育是准公共产品,它的性质介于纯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之间。每增加一单位的准公共产品的消费,其他消费者的效用并不会等比例减少;而增加消费者人数会增加其拥挤程度。
我们假设地方政府只提供义务教育这一项公共产品,居民的效用来自公共产品和私人物品的消费。则居民的效用函数可以表示为:
四、小结
我们分析了三种义务教育的基础补贴形式:一次总付性补贴、专项补贴和有限专项补贴。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政府间义务教育财政补贴的几个主要推论:第一,义务教育的最优供给不仅取决于提供义务教育的相对价格,还受制于该地区义务教育市场的拥挤程度。第二,在增加地方政府的义务教育供给量上,专项补贴的效果要优于一次总付性补贴。第三,对地方政府一次总付性补贴等价于对个人的收入补贴。第四,有限义务教育专项补助应谨慎使用,除非补助的数额比地方政府本身用于义务教育支出大得多,否则将达不到上级补助的预期政策目标。
针对转移支付中上述存在的问题,本文尝试提出几项合理运用义务教育财政资金的政策建议:第一,义务教育经费预算单列,县级政府建立义务教育需求预算,中央、省、地市级政府建立义务教育转移支付预算。第二,根据当地物价、人均收入水平、财政自给率等测定各地区义务教育的拥挤系数,赋予各地转移支付以适当的权重。第三,确定义务教育支出项目标准,规范义务教育支出。第四,给予地方政府适当的自主权,义务教育补贴直接支付到地方政府,上级政府合理监督。
参考文献:
[1]邵峰.谁为农村义务教育买单——从政府间财政关系看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体系[J].教育与经济,2004,(3).[2]王文宏.农村义务教育公共财政转移支付模式研究——基于公共财政理念对县级财政的审视[J].大连大学学报,2007,(2).
[3]郭建如.基础教育财政体制变革与农村义务教育发展[R].北京大学,2001.
[4]马国贤.中国农村义务教育转移支付制度研究[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5]Stiglitz,J.E, Economics of the Public Sector[M].New York: W.W.Norton.
(责任编辑:陈 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