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高校班级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时间:2022-10-26 08:45:03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从当前高校班级管理的实践出发,结合当代大学生思想、心理和生理的现状,依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办学理念和当代大学的基本职能,探索当代高校班级管理的基本规律,构建高校班级管理的新模式,从而不断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在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的能力。

关键词:班级管理实践探索

中央十六号文件指出:“班级是大学生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主要组织载体”。而高校是知识份子和高层次学生群体密集的地方,比起中学来学生的思想较为复杂。因此,加强高校班级管理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是当前和今后高校学生管理中一项十分艰巨而又紧迫的任务。

一、目前高校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班委、团支部作用发挥不充分,重管理、轻服务,班委、团支部成员与普通同学之间形成对立

在目前的高校班级管理中存在着这样一种传统的管理模式:班主任主要通过班委、团支部向班级同学传达学校的各种通知要求,直接或间接地通过班干部借助一定的规章制度去约束学生,实现对学生思想和行为的控制。这种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容易导致班委、团支部成员与普通同学之间矛盾不断增多,两者之间形成对立。

(二)班级成员之间沟通不畅,班级凝聚力和向心力不足,学生对班集体缺乏认同感和归属感

伴随着中国高等教育扩招的深入发展,在中国高等教育已逐渐走向大众化。由于生源来自全国各地,即使生活在同一个班集体中的同学在地域文化、家庭背景和兴趣爱好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差别导致了班级成员之间沟通不畅,班级凝聚力和向心力不足,学生对班集体普遍缺乏认同感和归属感。

(三)对班级管理的规律性把握不强,在班级管理中重点不突出

培养人才、发展科学和服务社会是现代高等学校的三大主要职能。其中,培养人才则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使命,也是高等学校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工作的中心。而高校的班级管理则是人才培养的基础环节,事关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兴衰成败。但是,在目前的高校班级管理中却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班级管理者把班级看做是几十个学生的简单组合,把班级管理简单地认为就是对几十个学生管理,缺乏从全面的、辩证的、发展的角度来对待班级管理,致使目前在高校班级管理中管理者对高校班级管理的规律性把握不强,在班级管理中重点不突出。

二、目前高校班级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管理者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办学理念认识不清。另一方面则是管理者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缺乏从当代大学生思想、心理和生理的特点出发,掌握学生管理的教育性原则和民主性原则。

(一)对高等教育办学理念认识不清

现代高等教育的办学理念主要是关于大学是什么、大学如何发展的观念体系。更加关注如何培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特别强调坚持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的统一,这就要求我们在高校的班级管理中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哲学观。所谓“以学生为中心”,是指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富有主体精神和创新精神得“人”,成为社会所需求的人。因此,在高校的班级管理中我们必须摒弃那种一味强调“服从”、“统一”,而忽视学生的自我选择、自我尊重和自我成长的管理模式。

(二)对高校学生管理中的教育性原则和民主性原则把握不准

高校学生管理的教育性原则是指学生管理的各项活动对学生都要起到教育作用,要求学生管理人员对学生的成才都尽到教育的责任。民主性原则是要求各项学生管理制度必须来自学生,在学生管理过程中要靠学生的自身力量。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定各种管理制度时要广泛听取学生的意见,集中学生的智慧,采纳学生的合理化建议,保障学生的民主权利。只有这样,我们的各种管理制度和措施才能被广大的学生所认可和接受,从而转化为他们自身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变外部管理为自己管理自己,变外部监督为内部监督,使学生的管理过程成为教育和自我教育的过程。

三、高校班级管理新模式的创建与思考

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在多年的班级管理工作中对于高校班级管理新模式的创建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索,在实践中形成了一些有关高校班级管理的成功做法。

(一)建立科学的班级选人用人机制,做到“点燃一盏灯,照亮一大片”

班委、团支部是班级管理的骨干,承担着大量的班级管理事务,对班级的健康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多年的班级管理工作中逐渐形成了“品德+能力=服务+业绩=人选”的班级选人用人机制。

1.处理好品德与服务的辩证关系,在班级干部选拔中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作为一名合格的学生干部首先要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能用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的对待自己、对待他人、对待工作、对待社会。在实际工作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同学,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正直坦白,作风正派,尊敬师长,团结同学,遵守纪律,奉公守法,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在现实中主要表现为能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因为服务是干部的应有之意,有什么样的思想品德就决定了具有什么样的服务态度。因此,在选择班级干部时一定要发扬民主由全班同学表决确定干部人选,这样既做到了公开、公平、公正又通过全班同学的认可确实将品德优良的同学选拔出来。

2. 处理好能力与业绩的辩证关系,在班级干部的最终确定时做到集中、统一、考核

能力与业绩的辩证关系,我们可以简单的用幂函数y=kxn(其中k>0,n>o)来表示,y代表业绩,x代表具体的工作,其中能力决定了k和n的取值。某个人的能力越强k和n的取值就会越大,做同一件工作他取得的业绩就会比别人更大。因此在班级干部的最终确定时,对在民主基础上选出的班级干部人选,一定要从学习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待人处事能力等多方面根据具体的工作性质采取集中、统一的考核,以确定班委、团支部的干部。

“品德+能力=服务+业绩=人选”的班级选人用人机制的建立,确保了我们的学生干部在实际工作中既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又尽善尽美求工作业绩,真正做到了“点燃一盏灯,照亮一大片”。

3. 整合班级学习资源,以学习为纽带增强班级凝聚力和向心力

大学的学习与高中学习有很大的不同,不但所学的知识在广度和深度上都要比高中大得多,而且获取知识的方式也从高中以教师为主的灌输式变为以学生为主的自学式。针对上述特点,在班级管理实践中成立了课程兴趣小组这种班级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

根据每个学期所开设的课程,按照不同的兴趣爱好在班级同学中通过自愿报名的方式成立若干课程兴趣小组。每个小组设一名负责人,每个课程小组要对本班级的该课程学习负责。因此,他们不但要保证自己对该课程精通,而且还要帮助班级其他同学解决在该课程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难点。这样班级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帮助、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氛围蔚然成风,良好的学风同时也促进了良好班风的形成。因此,通过课程兴趣小组的建立,既整合了班级的学习资源又以学习为纽带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加深了学生对班集体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二)在班级管理中突出关键环节,把握其内在规律

高校的班级管理有其内在的规律,按其管理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高校的班级管理是动态的管理,是对整个班级学生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参加各种活动的管理。其次,高校学生在不同的时间段有其相对固定的活动场所和活动内容。根据以上两个特点,在高校的班级管理中一定要做好对关键时间、关键场所和关键人物的管理,这既是高校班级管理的规律又是高校班级管理的重点。

1.对于关键时间的管理主要是抓好早和晚,抓好始和终,抓好节假日

早和晚的管理即早操和晚自习的管理。通过做早操学生一方面可以加强身体锻炼,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养成早起的好习惯,为一天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实践表明,学生中的各种事故多半发生在晚上。原因是白天学生的主要精力都集中在课堂学习上处在老师的视线之下。一到了晚上,老师下班回家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很多,这样就为各种事故的发生提供了条件。因此,在班级管理中制定各种早操和晚自习的管理规定及考勤办法,既可以有效的减少各种事故的发生又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纪律观念。

抓好始和终即抓好学期初和学期末的管理。学期初,由于学生经历了长时间的身心放松后,一时很难集中精力投入到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去。学期末,恰恰相反由于学生经历了一个学期的紧张学习生活后,眼看就要放假回家了从而很容易放松对自己的管理。学期初和学期末又分别是全班同学分久而合和合久而分的时候,学生中的各种聚会相对较多极易发生酒后滋事、酒后安全事故。

抓好节假日即抓好“周末”、“五一”、“中秋”、“国庆”等节假日的管理。每当周末和各种节假日都有大批的学生走出校门,有的回家、有的访友、有的去打工等参加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自我安全防范和自我保护意识。实行了周末和节假日离校报告制度,用以说明离校时间、离校事由、去往地点、返校时间并留下个人联系方式,对于不及时返校且未提前请假的学生按照相关规定视情节给予相关的处分。对于留校学生,通过安排学生干部节假日值班,加强巡查,组织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集体活动,防止学生酗酒滋事及在个别社会不法分子的蛊惑下借助节假日从事各种破坏活动。

2.对于关键场所的管理主要是抓好教室和宿舍的管理

教室和宿舍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集中区域,它不仅是学生成长的摇篮而且也是学生违纪事件和各种问题出现的多发地点。在实践中为了加强教室和宿舍管理、优化育人环境,主要采取了如下措施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加强教室和宿舍的宣传文化建设。以班级团支部为主体在教室和宿舍通过制作板报和宣传标语等形式,加强对学生的文明行为教育。在班级中组织开展“文明教室”、“文明宿舍”大讨论活动,提高班级同学对加强教室和宿舍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以“教室文明先进个人”和“宿舍文明先进个人”的评选为载体在班级学生中深入开展集体主义和和谐班集体建设活动,评选结果作为年度评优树先和推优入党的重要参考依据。

(2)加强教室和宿舍管理的组织机制建设。 以班委为主体成立班级卫生和纪律检查小组。卫生检查小组对教室和宿舍卫生实行一日一查,检查结果采用量化得分的形式与年度评优树先挂钩并在班级宣传栏进行一日一报。纪律检查小组主要负责上课考勤和宿舍安全的监督检查工作,对在上课考勤中发现的无故旷课、迟到、早退现象和在宿舍安全检查中发现的在外租房、夜不归宿、夜迟归宿、在宿舍使用违规电器、吸烟等各种违纪违规行为要做到当天上报班主任。班级建立违纪违规处分学生记录和违纪警示制度,根据情节轻重采用量化得分的形式与年度评优树先挂钩,对于情节严重并造成恶劣影响的取消其年度评优树先资格并记入个人诚信档案。

3.对于关键人物的管理主要是对于特殊家庭学生和后进学生的管理

特殊家庭学生主要指单亲家庭学生、孤儿和特困家庭学生,这部分学生一般自立意识和上进心都很强,他们特别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肯定。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班级管理中要给予他们足够的重视,使他们精神上感受到来自班集体的温暖和关怀,同时通过助学金在物质上给予足够的帮助,尽最大可能帮助他们消除来自经济上的压力。

后进生主要是指不适应大学生活在学习上很吃力并产生厌学情绪的学生。对于这部分学生我们一定要加强他们对本专业的认识,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用以将自己融入到大学生活中来,经常性的找其谈话帮助他们制定一个短期(一学期)的奋斗目标并不断地督促他们去克服困难实现目标,使他们通过“自力更生”去明白一个道理:“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高校的班级管理是一门科学,它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属于高等教育管理学的范畴,是高等教育管理学在高校班级管理中的具体应用,而高等教育管理学本身就是一门科学。这就要求我们在从事高校班级管理工作时,一定要从当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实际出发,根据大学生的思想、心理、生理的现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充分发挥高等学校培养人才、发展科学和服务社会的职能,不断提高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杨芝 黄明山.大学生班级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教育探索,2009,04期:78-79。

[2]刘雅静 孙世明.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M].山东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50-71。

[3] 刘雅静 孙世明.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M].山东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28-48。

[4]文章代.高等学校学生管理[M].山东省东营市:石油大学出版社,1992:17-27。

[5]李华中 刘中文.掌握内在规律 强化学生管理[C]刘步俊 王保生.高效管理的理论探索.汶上县: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0:262-268。

推荐访问:班级管理 探索 实践 高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