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关于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专业化建设的思考

时间:2022-10-26 09:05:04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一所高校的教学管理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校的教学质量。目前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专业化建设存在着一些问题:教学管理工作不被重视,专业化建设缺乏最基本的保障;教学管理工作事务繁杂,人员配备不足,工作缺乏创新;教学管理人员个人发展缺乏专业引导和长远规划,队伍不稳定。对此,文章作者认为高校应转变观念,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教学管理人员专业化理念;重视专业人员招聘,优化管理队伍结构;构建教学管理人员继续教育体系;完善教学管理人员考评机制。通过综合多种方式建立一支结构合理、队伍稳定、创新能力强、专业高效的教学管理队伍,促进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专业化

一、引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普及化阶段迈进,高等教育快速发展,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日益复杂,其重要性日渐凸显。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是围绕着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而开展的全部活动,高校的教学管理具有服务和管理的双重属性,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是在高校中主管教学工作的校长、教务处处长的直接领导下,由一批专职的教学管理人员共同完成的工作。教学管理人员的专业化程度直接影响着教学管理水平,进而影响着高校教学质量。据笔者调研,目前,高校教學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建设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制约着高校的健康稳定发展。

二、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专业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教学管理工作不受重视

长期以来,人们对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充分,教学管理工作被看成是一项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就是机械地完成既定的工作任务。这种思想认识使得教学管理人员从招聘到任用再到后续发展都不受重视,高校人事部门招聘教学管理人员时不注重应聘人员的专业背景,教务处等用人部门只管“使用”,不管“培养”,即使“培养”,也缺乏明确的目标和体系,效果欠佳。一项不受高校重视的工作,专业化建设必然没有保障。

2.教学管理工作事务繁杂,工作创新不足

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相对繁杂琐碎,导致其工作很难实现量化,在有限的编制背景下,高校往往采取优先满足教学和科研岗位,教学管理人员的编制一再被挤压,工作人员长期处于高强度、满负荷工作的状态,结果导致教学管理人员疲于应对工作任务,不求有功,只求无过,工作创新只能是一句空话。

3.教学管理人员个人发展缺乏专业引导和长远规划,队伍不稳定

一方面,专业背景各异的教学管理人员在入职时本应接受教育学、管理学、高等教育管理等学科知识和理论的专业培训,但这一项重要的培训工作往往未得到落实。另一方面,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入职之后,学校在针对教学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体系、职称晋升机制等方面也十分薄弱,导致教学管理人员对本职工作的专业性、重要性缺乏充分的认识,职业认同感低。这样的环境使得高校教学管理人员极易产生职业倦怠心理,难以安心于本职工作,纷纷离岗转岗,整体工作队伍不稳定。

三、如何加强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专业化建设

1.转变观念,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教学管理人员专业化理念

一是,高等教育管理部门、各高校的领导层要转变对教学管理工作的传统观念,重视教学管理工作。教学工作毋庸置疑是高校工作的核心,而教学管理工作是教学工作有序进行、教学质量稳步提升的重要保障,教学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建设举足轻重。各高校应从宏观规划入手,制订一套完整的教学管理人员专业化建设的方案,从编制配置、招聘选拔、继续教育、课题科研配比奖励、评职晋级晋升等各方面各环节为教学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发展保驾护航。二是,教学管理工作者要正确地进行自我定位,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事务性与学术性相统一的工作,努力践行教学管理研究,精通业务的同时钻研业务,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管理能力。

2.重视专业人员招聘,优化管理队伍结构

高校人事部门要根据教学管理工作的专业化需求,制定合理的人员招聘选拔制度并严格执行。第一,就现阶段而言,要对招聘人员的学历水平严格限制,要求其具备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且有过科学研究的经历,善于独立思考,工作适应能力强且具备创造性工作的能力。第二,要对招聘人员的专业背景严格限制,选择有教育学、管理学、高等教育管理等专业知识背景的人员,此类人员掌握了较为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思想,对从事教学管理工作大有裨益。第三,还应考虑招聘人员信息化管理方面的能力,以满足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需要。高校只有从源头上把握好教学管理人员的质量,才能为以后进行继续教育、提高专业化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

3.构建教学管理人员继续教育体系

高校应构建教学管理人员学历学位教育体系、系统培训体系相结合的继续教育体系。教学管理人员的学历学位提升应该有针对性,即提高教学管理工作的专业化水平。根据这一需求,应探索建立以管理学、教育学等学科为依托,以培养更加专业的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为目标的高等教育管理学研究生学历学位教育体系。

教学管理人员的系统培训应包括岗前培训、日常在职培训、专题突破培训等多种类型。岗前培训旨在提高新入职人员的岗位适应能力;日常在职培训的重点是学习先进的管理理论、管理方法和管理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知识,旨在提升思想认识、管理能力、工作技能等。专题突破培训相对于前两种培训而言,属于更高层次的培训,可采取研究型学习、学术交流活动等形式,满足部分教学管理人员对更高层次的知识和能力的追求。

4.完善教学管理人员考评机制

为了推动教学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建设,更好地体现其服务、管理、监督的职能,应建立教学管理人员绩效考核机制,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对教学管理人员的评价应综合采用多种评价方式,除了现有的领导评价、同行评价这两种评价方式,还应纳入教师评价、学生评价等多种方式,同时,从教学管理工作的绩效、服务、监督、学术研究等方面按比例构成全方位、多角度评价体系,形成教学管理人员合理流动的机制,鼓励教学管理人员多岗位锻炼,落实教学管理人员的职员职级制,实行人员的定期合理的晋级晋升。

四、结语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专业化程度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学质量。高校应转变观念,积极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和手段,加强教学管理人员专业化建设,促进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 宏.“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教学管理人员能力提升策略[J].高等建筑教育,2017,26(5):16-19.

[2]黄 玮,刘雪梅.地方高校教学管理人员职业倦怠实证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8):73-74.

[3]柳 亮.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继续教育体系构建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1(5):19-20.

[4]张 萍.普通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专业化路径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4(1):77-79.

[5]陈艳华,郑 凯.高校青年专职教学管理人员的职业倦怠及矫治对策[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6):562-569.

[6]黄 玮.高校教学管理人员职业倦怠的实证研究——基于浙江省6所高校的调查[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10.

[7]曹麒麟,李向成,张 滟.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必要性分性与可行路径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1):113-115.

推荐访问:管理人员 专业化 思考 高校 教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