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温长路:健康科普是全社会的责任

时间:2022-10-26 11:20:06 来源:网友投稿

温长路:卫生部健康教育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化建设与科学普及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普分会主任,长期从事中医科普类书籍的编辑出版和中医知识的普及推广。

今日中国:数据显示,2007年大众健康类图书同比增长率超过25%;2008年,这一数字更是直逼30%。作为较早从事中医科普的专家之一,您认为健康科普类图书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历程?

温长路:健康科普类书籍走过了20世纪70至80年代的低谷、90年代的预热、21世纪后的畅销这样一个路程。养生必定是和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科技进步同步的。如果连三餐都吃不饱,还谈什么养生?

我从事科普创作的年代,科普处于低潮时期。搞健康科普的学者往往被一些人认为是“二道贩子”。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宣传养生的内容主要是食物养生、药物养生,心理养生、体育养生都还很少。

近几年的高潮是从低潮、中潮慢慢演变过来的。伴随着学术的浮躁和媒体的炒作,热了起来。不仅专家上了,写半科学半不科学的人也上了,甚至写伪科学的也上了。如果还是循序渐进,人们就不会注意到了。

今日中国:相比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这几年为什么会出现一个井喷?

温长路:首先是政府重视。为提高国民健康素质,国家出台了《全民健身法》,专门颁布了《科普法》,还把每年9月的第3个礼拜天定为全国科普日。

从客观上讲,是国家富了,老百姓吃得好了,富贵病出来了,人们迫切需要应对健康问题。当然,媒体的积极介入,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它们不仅把学术做成普及,甚至把普及做成娱乐。老百姓听了电视上的讲座,认为这个好,还要买书看看。电视台立马出盘,出版社跟着出书,一浪更比一浪高,自然就热起来了。

今日中国:为什么一些专家写的书,卖得不如非专家的好?

温长路:第一,大多数专家不喜欢炒作,或是认为“酒香不怕巷子深”。其实必要的炒作还是需要的。

第二,有些学者比较清高,不愿意过多参与普及性活动;有些人有顾虑情绪,怕被放在火上给烘干了、炒糊了。“库恩现象”在科普界影响很大:一位声誉很高的专家,不会因做科普而增加好名声,甚至却因做科普使自己的名声变糟了。不少专家把名声看得像生命一样,他们不求一时之利,希望自己的书能长期流传,能够长期为老百姓接受。

第三,科普著作的创作是一门专门的学问,学术水平高的专家不一定就能写出最好的科普作品。真正写好科普文章,比写好论文还复杂。科普文章要求作者具有很强的文字驾驭能力和能引起读者兴趣的表述能力。在发达国家,要当院士先做科普。

今日中国:您如何界定科普专家?

温长路:要满足三个条件。首先,要在医学界有较长的工作经历,包括理论学习和临床、科研的经历,这是最重要的基础;其次,一定得有较强的语言和文字表述能力;第三,在全国范围内崭露了头角,发表过相当数量的作品,并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的反响。

一些文化人撰写的科普作品,对于普及中医药文化还是做出了贡献的。但要让大众正确理解中医,还是应该请有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的专家来做。

今日中国:您如何看当前的健康养生图书热潮?

温长路:我也看这些书,好书不少,有问题的也不少。一些科普著作“水煮”的成分比较大——水煮了以后,真东西就少了,更有一些是误导。一些作品娱乐化的倾向太多,人云亦云的太多,想当然的太多。有的人根本不学医、不懂医,把片面的东西说得天花乱坠。

我认为,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一些媒体和出版部门单纯追求经济利益。老百姓需要的是精华还是糟粕?需要的是对健康有利的还是不利的?传播者、出版者应该有正确的是非标准。媒体在传播正确的养生观、培养百姓健康生活方式方面,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某种程度上,过热也不全是坏事,毕竟让老百姓明确了养生的重要,知道吃饱饭不等于健康。而一旦形成了养生的习惯,对于提高国民素质太重要了。

今日中国:在您看来,中西方养生有什么不同?

温长路:中医讲的养生,首先强调的是精神,非常重视人的心理素质。

中医讲饮食,是对以脾胃为中心的消化系统的调整;西医讲饮食,只讲食物成分、维生素、热量。

西方讲究的健身是硬健身,和他们肉食结构为主的生活方式有关系;东方讲的是温的养身,如太极拳、五禽戏、太稀、气功。东方的养生,以心养为主,即使不能动的人也能通过冥想等方法,得到锻炼。

药物养生,中西医的目的是共同的,但方法不同:中医有大量的养生药,讲的是辨证用药;西医是对症的,也基本没有什么养生药物。中医的很多药也是食物,药食同源,提倡能食养则不药养。

可以这么说,中医治的是生病的人,西医治的是人生的病。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是“以顺为养”,包括随心,根据人的心理状况;随意,根据人的思想活动和要求;随缘,根据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及人在这些范围内活动的需求;随时,一年四季的养生方法各不相同。

西医对人类发展进步有过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也走过曲折的路,最主要的是人文意识弱化,最后还是要回到宏观医学。中西医并重是必要的,需要以自己的长处为基础来学习对方。

今日中国:如您所说,那中医应该是反对刻意养生的?

温长路:中医不提倡刻意养生,也没有必要刻意养生。自然养生,适合中国老百姓的生活需求和国情。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健康生活方式的建立,在此基础上根据每个人的情况,来不断调理、完善。

我把它总结为四句话:精神是人体健康的支柱,支柱不能倒;饮食是人体健康的基础,基础不能跨;运动是人体健康的动力,动力不能少;药物是人体健康的保障,药物不能缺。药物是人类的朋友,但它是危险的朋友,不得已不交。

今日中国:养生和刻意养生的界限是什么?

温长路:刻意,就是过分的意思,而正常的自然养生是积极的行为。没有征兆,乱用药物,特别是乱补、滥补,把药品当保健品,把保健品当食品,就是刻意。

自然养生是一种调理,要因人而变、因时而变、因症而变;并要随着新的食物链、新的疾病谱的改变,不断变化和完善。

今日中国:从事这么多年健康普及工作,您感触最深的是什么?

温长路:写科普是一种乐趣和幸福。写科普的人很容易跟病人接近,老百姓特别愿意跟他交朋友。沟通的过程,就是科普的过程,写科普的人就架起这样一座沟通的桥梁。

但辛酸也很多,主要是缺乏好的社会氛围。对于科普工作的重视,很多还停留在政策和口号上,科普工作者社会地位相对比较低。甚至有的作者的科普著作获奖了,单位领导却不让他来领奖。

把科普作为二流产品,对它抱有偏见,是一种误解,是一种短视。我相信,未来科普将跟学术地位并重,甚至成为国民第一需要。

今日中国:您最希望看到市面上出现什么样的健康科普类图书?

温长路:老百姓喜欢、能看懂、看了能够用上、用了就有效的著作。当前有的畅销书,只做到前两步,还差这最后一步,也是最要紧的一步。如果各种社会氛围具备了,再大力推好写手、好讲家,我相信这种书一定会大量涌现。

推荐访问:全社会 科普 责任 健康 温长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