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浅谈谈二十世纪张大千先生艺术世界中的敦煌壁画

时间:2022-10-27 12:45:04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20世纪在中国的历史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面对社会的变革,民族的生死存亡,中国人民奋力反抗,与此同时各个阶层也在努力试图为救国存亡探索新的出路,社会在发生变化,人们的思维也在变化,校劳于社会的艺术也需要改变,美术之变,虽然没有政治上那么明确、那么激烈,但也引来了大批艺术家为此发声。除了“海派”、“岭南派”等中国美术的先声,还有试图点燃中国艺术复兴希望,把中国传统绘画推向世界的代表人物——张大千。20世纪初期“新旧”二字使许多艺术家各抒己见,清末民初文人画走入死胡同,与此同时康有为、陈独秀、鲁迅先生等一些在社会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人物也不禁为此发声,就连作为中国绘画艺术界的名家的徐悲鸿先生也对此时的文人画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在他看来清末民初的中国画学已经开始走上了下坡路,颓败之风践行的趋势使得清末明初的中国画已经比一千年前倒退了一千步。当这些知识阶层和推崇新派的美术家开始陆续远渡重洋对西洋画进行学习研究时,有一个人去做出了另一种不同的抉择,他决定一路西上奔赴河西走廊,揭开沉寂多年敦煌壁画的神秘面纱,试图从中国传统艺术中找到中国画的革新之处与突破点,试图用中国人民自己的东西挽救中国画学,为中国绘画艺术找到自信的依据,这个人就是对20世纪中国美术最具贡献性的艺术家——张大千。

关键词:张大千 二十世纪美术 中国传统绘画 敦煌壁画

徐悲鸿曾赞叹“五百年来一大千”是什么使20世纪在画坛享有盛名的张大千摒弃都市投身大荒,到遥远的敦煌沙漠面壁呢?大千先生有句的誓言这样说道“血战古人”。大千先生在研究绘画的道路上从不吝啬,他一生勤奋好学,对于研究中国传统绘画孜孜不倦,从不断的临摹学习中探索属于中国绘画的精华与奥秘,并将其变为自用,在不断地与前人的切磋的过程中,他一路过关斩将,将前人的技法烂熟于心,他的仿作也常常使鉴定者难以辨别。尽管于此但他内心深深地明白在宋元明清文中国画的范围内即使是把古人真迹摹写的再像再透彻,也不能完全揭开中国传统绘画的神秘面纱。对面社会的变革他不想仅仅成为一名传统绘画的延续者,他想通过不断地探索揭开传统绘画神秘的面纱,将中国传统绘画推向世界。《民国人物碑传集·卷九·张大千先生事略》有记载“时国难放殷,居士以不能奋身疆场为憾,因思近代我国敦煌艺术,久已震惊世界,而国人尚无实地访察者。若能有所研究,此亦身为画家报过之一途”①。这其实就是张大千先生内心的真实想法。其实张大千早年师从李瑞清、曾弄髯的学艺时就期就常常听先生们说起敦煌,后来老友闫敬斋、马文彦等人也多次在交谈中提到敦煌,后又受到叶恭绰先生的启发,所以他想到了自汉代传入中国迄今2000多年以来,经历长期的发展逐渐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的佛教美术。去敦煌莫高窟研究敦煌壁画这个想法在他心中早已埋下了种子。后来在查阅了敦煌石窟艺术的相关资料时他发现自己对此极感兴趣,便下定决心去敦煌一看究竟。

“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②,1941年春,张大千理好行李带着一行人马出发前往敦煌,他带着一种“诞妄”和“猎奇”的心情初次接触到了梦寐以求的六朝隋唐真迹,面对几百窟的瑰璋珍宝他如痴如醉,如此震撼的场面也让他同时对敦煌有了新的认识。四万多平米的壁画让他为之撼动,为了能按照原画的比例进行临摹他一路西上前往青海塔尔寺,请来了藏传佛教的喇嘛画师帮他缝制画布,磨制颜料。不仅如此在他还竭尽全力寻找古人作画时所需的贵重的矿物颜料的同时,还力求讲究运用古代的石色来绘制画作,他要求用严谨、遵从故意,不掺入半点己意的态度对敦煌壁画进行重现,决不允许有半点误差,他以透过现象,恢复原状为目的,尽可能推测变色或破损处的本来面貌,带着忠实于原画的精神进行复现。期初在敦煌的日子张大千并没有直接开始动手摹写,而是决定为纷繁无序的石窟进行编号,因为他觉得,只有先将洞窟的顺序编好,才能更加有序的对石窟内的壁画进行摹写,同时也方便人们的研究与查找,原本计划三个月的画期一画就是三年之久,也许有很多人不理解张大千先生的复原临摹法,甚至有人认为他已经走火入魔。其实他的目的在于学习古人的造型设色和用笔的方法,为自己的创作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学习和借鉴。他认为中国画的描摹不是拷贝,就像是在读书,无论是白话文还是文言文每个人都要经历读书的阶段,念书就像是走路,走的路越多,站的越高,才能看得更远,这就是所谓的积累。有人以为从写生入手,就可避免食古不化,不走弯路;以为学得一手素描工夫,就能拿得起毛笔宣纸,走上中国画的捷径,但大千先生并不这么认为,他认为这是天真的也是不科学的,但凡瞧不起或不懂得古已有之的成法,必然出现食今不化的作品,借作文老师的批语来说,叫做“辞不达意”。作文而辞不达意,说明学生脑子里装的词汇太少,放在绘画里便是下的功夫不够多,见识面不够广积累的不够多。

在这个经历社会变迁的年代,在人们开始一味地追逐新的文化新的思想新的艺术时,张大千用实际行动提醒着世人创新固然重要,但借古也不能放松。借鉴和不借鉴的结果是大不相同的。就像我们小时候读书要背要默写,从不断地练习中记住生字,句法等,只有这样才能将文章写得通情达理、有理有据。临摹其实并不是一条死路,对于一个学而无术的人来说实则是一条有法可依有理可循的活路。张大千先生一生對于绘画艺术孜孜不倦,在他看来敦煌画学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在敦煌石窟时所推崇的精神其实就是一份对于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执着与热爱的精神。作为20世纪最具创造性的艺术家,有人说是敦煌艺术成就了张大千,但我认为,是张大千先生将敦煌艺术推向了世纪。

参考文献:

《张大千年谱》 李永翘 著 1987年12月

《张大千生平和艺术》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 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 主编 1988年3月

《张大千的艺术》 包立民 编 1986年10月

《张大千书画鉴定》(修订版)邢捷 著 2014年8月

《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史学史研究》 乔志强 著2016年5月

推荐访问:敦煌 浅谈 壁画 二十世纪 大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