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石油被誉为现代工业血液,不仅对国家意义重大,而且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尽管中国油气资源比较丰富,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人均占有量偏低。鉴于石油对中国经济生活的影响广泛,中国应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护中国能源,并在保护同时提高石油能源的利用效率,还要合理利用海外石油能源,制定石油安全战略,以促进中国经济发展。
关键词:石油分布;进口;影响;策略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3-0001-02
石油被誉为现代工业血液,不仅对国家意义重大,而且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石油被广泛运用于交通运输、石化等各行各业,被称为经济乃至整个社会的“黑色黄金”。它的流动改变着世界政治经济的格局,只要没有一种新的燃料能取代石油,国际间石油的争夺就不会停止。
一、中国石油分布状况及油量储存现状
石油又称原油,它的分布从总体上看来极端不平衡:从东西半球来看,约3/4的石油资源集中于东半球,西半球占1/4;从南北半球看,石油资源主要集中于北半球;从纬度分布看,主要集中在北纬20°~40°和50°~70°两个纬度带内。
中国石油资源集中分布在渤海湾、松辽、塔里木、鄂尔多斯、准噶尔、珠江口、柴达木和东海陆架八大盆地,其可采资源量17.2亿吨,占全国的81.13%;主要的产油区有大庆油田、胜利油田、长庆油田、辽河油田、克拉玛依油田、四川油田、华北油田等等。
根据新一轮的全国油气资源评价,中国石油可采资源总量为150亿~200亿吨。其中2020年以前可供勘探利用的资源总量为150亿吨,2020—2050年随着技术进步和领域拓展,可供勘探利用的资源总量有望再增加50亿吨,达200亿吨,石油资源总量列世界第六位,亚洲第一位。
二、中国从国外进口石油渠道
尽管中国油气资源比较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偏低。中国石油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水平73吨的1/6~1/5。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石油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多,中国石油资源开发和生产已不能满足经济增长对石油的需求,中国自1993年起成为石油净进口国。截至2009年,中国已成为继美国和日本之后的第三大石油进口国。而2010年进口的原油数量比2009年增加了17.5%,达到了创纪录的479万桶的日进口量。
石油带来的效益是有目共睹的,也是当今世界各国发展不可缺少的一种能源,为此,中国涉及石油经营的企业积极投资海外业务,在中东市场,中石油主要投资伊朗和伊拉克。在中亚,中石油除了投资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以外,还正在投资俄罗斯的上游业务和管线建设。除了中石油、中海油和中石化积极投资海外业务以外,中化集团、国家外汇管理局也开始收购海外资产。
在2009年,中国先后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巴西、厄瓜多尔等国签署“贷款换石油”等重大能源合作项目,涉及金额超过400亿美元。
三、石油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一)石油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巨大的
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在当代,石油能源消费占世界各国全部能源消费中的比例达到40%以上,而中国的石油消费已占能源消费的25.2%。中国如果减少了或失去了石油供应,会给人们的经济社会生活和国家的政治、军事活动带来很大冲击而造成巨大混乱和动荡。石油产品在陆地、海上和空中交通方面以及在各种工厂的生产过程中,都是重要的动力燃料。在现代国防方面,新型武器、导弹和火箭所用的燃料都是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另外,从石油中可提取几百种有用物质,其经济价值远远超过作为燃料燃烧的经济意义。它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以制成发展石油化工所需的绝大部分基础原料。可以说石油的动荡对于国民经济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目前,中国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制造业快速发展使得对石油等能源消费急剧增加。由于中国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得到实质性转变,高耗能产业比重过高,单位能耗的GDP产值过低;并且中国尚未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石油市场体系,定价机制僵硬,市场反应缓慢。毫无疑问,近年来国际油价不断飙升对中国经济运行和居民生活带来不小的负面影响,不仅增加外汇支出、加大企业成本、增加居民消费支出,而且还会加剧通胀压力。
(二)与石油关联产业众多
因为石油产业以及与石油产业直接相关联的上游产业和下游产业,涵盖了社会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的许许多多产业部门、行业和企业,他们加在一起,在整个国民经济构成中占很大比重。如果减少或失去了石油供应,就会受到严重冲击甚至造成极大的混乱和动荡,从而给国民经济带来严重损失。石油与国家经济安全的关系是复杂和多方面的。既对主要产油国经济安全有影响,也对主要消费国经济安全有影响。
从产业组织的角度而言,石油产业是指勘探、开发、储运.、炼制加工和销售石油及其石油产品的企业集合。它包括石油开采业、石油加工业及石油化工业。石油产业就是以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为上游,以它们的储运、炼制、化工、销售为下游的一条石油长河。在国民经济的社会发展中影响极广,发挥着重要作用。石油产业链绵长,各个环节相互依赖、联系,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整个产业链的发展。所以要保证各环节有序进行,保障产业链的健康发展。
(三)石油对中国经济影响多元化
石油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石油的价格经常伴随其供应的短缺或过剩发生大幅度的波动。石油价格的暴涨或暴跌,都是经济的不稳定因素,会影响到中国经济的发展,国际油价上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表现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个方面。
直接影响表现为:一是外汇支出增加、加大外汇平衡压力。2010年,由于国内经济较快复苏以及汽车销量大增,中国石油消费量增幅较大。前十个月中国成品油表观消费量累计达到1.9亿吨左右,同比增长10.6%;进口原油1.98亿吨,同比增长20%。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将直接导致中国全年购买石油外汇支出增加,给中国贸易平衡带来较大压力。二是加大企业成本,压缩利润空间。随着石油价格上涨,必然引起与石油相关产品的价格上涨,造成中国企业成本提高,直接给交通运输、冶金、渔业、轻工、石化、农业等相关产业带来程度不同的影响。三是增加居民消费支出。个人消费者将直接成为高油价的承受者,由于国际油价不断上涨,中国多次上调成品油价格,明显增加了部分消费者在这方面的支出,并导致部分消费紧缩或消费转移行为的产生。四是加剧潜在通货膨胀压力。国际油价持续上涨,将抬升国内能源价格,并使以石油为能源或原材料的相关行业的价格上扬,形成新的涨价因素。中国多次上调成品油的价格,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潜在通货膨胀压力。
间接影响主要表现为产品出口面临着下降的潜在危险:一是以石油为主要燃料、原料的产品,因生产成本上升导致产品竞争力下降,从而使出口面临下降的潜在危险。二是出口对象国因油价上涨使国际收支出现困难,进而降低其进口能力。另外,石油作为一种商品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价格的波动不仅影响企业的运营和盈利,也会增加中国经济走向的变数,加大中国宏观调控的困难。同时还会恶化中国外部经济环境。
四、中国应采取的石油能源策略
(一)有效的保护本国石油能源、合理利用海外资源
中国是能源生产大国,同时能源消费量也是巨大的。为了提高中国油气供应的保障程度,建立健全的石油安全体系势在必行。要在继续保持国内石油产量稳定增长、天然气快速发展的同时,大力开发利用海外油气资源,建立经济、稳定的油气供应渠道和石油安全保障体系,满足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利用海外油气资源支撑本国经济发展,是多数石油消费国的共同做法,也是保障中国油气安全供应的必然选择。利用海外油气资源一般是通过发展石油贸易和积极参与海外石油开发两种途径实现的。由于海外石油开发与贸易竞争激烈,加之中国石油企业“走出去”的时间不长,经验不丰富,因此,要提高中国石油企业进军海外石油市场的成功率,需要政府和企业双方积极创造条件。对于中国政府来说,应为石油企业跨国经营提供外交、法律、制度和政策层面的支持,甚至通过发展军事力量,强化海权意识,为中国海外石油竞争和中国石油运输安全提供最后的保证手段。中国石油企业必须充分研究其跨国经营的国际环境,实施科学的发展战略,按国际市场规则和惯例参与国际竞争,制定符合中国国情和自身条件的具体策略。
(二)合理利用资源促进中国经济发展
要坚持把节约放在首位,努力提高石油利用效率。中国石油利用效率低,这种高能耗、高投入、高资本积累带动经济增长和工业化的方式必须转变。石油是中国供需矛盾最突出的紧缺资源,必须在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把节约放在首位,采取有效措施,努力降低消耗,提高利用效率。
加强国内石油的勘探和开发,使国内基础供应得以保障。要加大勘探投入,增加储量,夯实发展的资源基础,特别是依靠技术进步提高采收率非常重要。政府企业应坚持“加快西部、深化东部、发展海域、探索新区”的方针,加大勘探力度,努力寻找新资源,利用先进技术,更好的获得石油资源。同时也要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增加新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改变中国能源消耗结构,逐步降低国际经济对石油的依赖程度。
(三)石油安全战略
建立和加强战略石油储备。战略石油储备是政府应付大规模战争和进口来源供应中断等突发事件的应急石油库存,关系到能源安全和战略地位,是能源消费国应对石油危机的重要手段,所以要把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作为保障石油供应安全的首要战略。还要建立石油价格机制和石油风险采购机制,防范石油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积极开发替代能源,建立专门研究机构培养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文.国民经济的命脉:石油经济[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6.
[2] 韩震,冯琳.石油价格上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J].经济视角,2007,(5).
[3] 刘涛.石油价格上升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J].经济研究参考,2004,(95).
[4] 刘寿华.探析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EB/OL].,2006-07-13.[责任编辑吴高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