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推进能源产业治理能力治理体系现代化,特别是在法治化、市场化、金融化等方面做好综合提升工作,以石油产业改革推进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以石油价格改革推进新一轮资源能源价格改革。
[关键词]石油产业;法治化;市场化;金融化;现代化治理
[中图分类号]F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599(2016)03-0121-10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外贸发展总体处于中高速格调。2014年外贸形势更是严峻,国务院一年内为此发布了3个文件,能源产业发展方面,则颁发了《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本来石油价格暴跌可使我国通过扩大进口石油以维持外贸增长率,但是由于体制机制仍然存在不顺畅等原因,导致石油进口以及外贸业绩难以较快改观。面对我国经济换挡期、新常态的客观形势,以及国际经济复苏缓慢、油价暴跌的历史巨变,我们应该在国家层面上和石油产业层面上,贯彻实施国家战略,力争早日成为未来能源格局的主导力量。
一、世界石油产业新趋势的理性研判
石油号称黑金,是重要的传统能源,目前,石油产品在世界贸易中依然占据重要位置,因此,我们应该对当前的石油产业形势全面分析,辩证看待,对症下药。
(一)石油价格震荡进入新区间。2011年-2014年上半年,油价长期维持于75-115美元/桶。但2014年6月下旬至12月31日国际油价走出了新一波腰斩式下跌行情,WTI期货价格从107.26美元/桶降至54.12美元/桶,累计下降53.14美元/桶,降幅为49.5%。布伦特期货价格从115.06美元/桶降至57.90美元/桶,累计下降57.16美元/桶,降幅为49.7%[1]。油价断崖式暴跌,不断突破厂商的心理支撑关口,创下了1986年以来最长时间的下跌,创下了2009年以来最大跌幅。2015年1月6日WTI价格终于跌破50美元/桶至47.93美元/桶;2015年8月24日WTI跌破40美元/桶,2016年1月15日跌破30美元/桶,迄今仍然纠缠于每桶28-35美元之间。BRENT指数则是2015年1月9日跌破50美元至49.95美元,12月10日跌破40美元。跌破30美元则仅有2016年1月15-20日4个交易日,此后介于30-37美元之间。我们认为,短期内由于市场供应过剩与经济发展放缓的矛盾无法克服,加上作为计价货币的美元可能因加息而升值,油价不可能很快收复40美元/桶,2015-2017年国际油价将暂时处于寻求新平衡状态,全球石油基准价格将比过去三年多数时间100-120美元/桶的波动区间下几个台阶,多数时间在20-80美元/桶之间震荡。2018年后,随着宏观背景改善,石油等商品价格周期性调整结束,国际油价有望再拾升势,2019年以后价格将有所上升,但很难重返100美元/桶以上。
(二)石油贸易增速疲缓成为新趋势。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石油贸易在2008-2009年连续萎缩,2010年后恢复增速为2.25%,2011和2012年贸易增速分别为2.06%和1.29%,2013年有所恢复,增长2.1%,2014年为2%。贸易增速波动的主因是各国经济发展放缓,次因是美国节能减排要求使得石油消费减少、石油进口剧减和一些石油生产国政治动荡而减产。美国大幅提高汽车燃油经济性标准,使得美国石油日消耗量从2007年的2068万桶降至2014年的每日1893万桶,到2030年美国石油消耗将下降40%。页岩油的成功开采使美国石油产量大幅增加,石油进口量世界占比从2005年的71%锐减至2013年的20.46%。另一数据认为,2013年美国原油进口量创1987年以来的新低,仅为2.55亿吨/年(510万桶/日),原油进口依存度大幅下降至46.3%,较2006年最高点下降20个百分点。中东为世界主要石油出口地,几年来伊拉克内战、伊朗核危机、叙利亚危机,加上利比亚战争,使得这几个国家不是减产就是被限制出口。基于以上情况,虽然由于油价暴跌使中国等消费大国增加进口和战略储备,但是石油贸易放缓的新趋势不可避免。
(三)油价形成机制更加诡异任性。从力量博弈来看,当前主导石油价格主要有三方势力,一是美国,二是欧佩克,三是俄罗斯。欧佩克中又以沙特为代表,当前“石油战争”可以说是美国、俄罗斯和沙特的三国演义,因为2014年三国的石油产量分别为世界第三、世界第一和世界第二。美国想报复在乌克兰事件中获利的俄罗斯,同时也借机拖垮欧佩克。因为美国完全可以通过印钞来扶持国内产业,又可以借助激烈競争实现页岩油气行业的优胜劣汰,打造更加高效优质的页岩油气产业;沙特既想打压俄罗斯的追赶势头,又想狙击美国的页岩油气革命;俄罗斯则想继续通过石油财政扩充经济政治实力。从供需矛盾看,石油供过于求已成定局。随着技术进步、能效提高、燃料替代以及经济增长放缓等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全球石油消费稳中趋降,2015年以后将更加萎缩。第一,石油探明储量不断增长,开采稳中有升。过去10年,世界石油产量不断增长,但探明石油储量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3500亿桶。美国页岩油气革命成功,而且2015年12月18日已经解除原油出口禁令,再加上伊朗核危机解决和欧佩克国家石油不减产,全球石油供给增加。第二,消费主体由于减排需要,转而增加使用其他清洁能源。天然气作为目前成本最低、技术最成熟的清洁、高效、低碳能源,同等热值条件下,二氧化碳排放比煤炭少43%、比石油少28%,许多国家把发展天然气作为治理空气污染的重要措施。而且,目前全球能源技术创新进入高度活跃期,供给侧的可再生能源、非常规油气已进入大规模应用阶段;需求侧的电动汽车和转化环节的智能电网处在市场导入期,可燃冰开发、碳捕获封存等技术有望取得新突破。中国则加大了核能开发与走出去力度,逐渐减少石油消费比重。第三,石油供过于求的预期已经形成,石油消费信心不足。伊核七方会谈自2013年11月取得了历史性的阶段性协议,2015年4月2日达成框架性解决方案,并且获得了美国国会审查通过,2015年6月30日达成了全面协议。也就是说,这将顺利破解伊朗石油产销困境,同时欧佩克会议决定石油不减产导致过剩产能继续存在。另外,欧美日等石油消耗大户大幅提高汽车燃油经济性标准,使得石油消费得到限制。2007年,美国石油日消耗2068万桶;而2014年,美国GDP比2007年上升了27%,石油日消耗下降到了近1893万桶。欧洲、日本的汽车燃油经济性标准更加节能。因此,2016年开始,美国、欧洲和日本的石油消耗将进入爆炸性下跌的持续性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