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2月11日,成品油零售市
场对外资正式开放。本来就受制于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的民营石油企业,现在又面临外资的困扰。在这个成品油经营新利益格局的博弈中,民营石油的发展会一帆风顺吗?其发展前景又将如何?
油源生死劫
2004年,对黑龙江民营石油企业而言,是有失公平的一年。8月2日,黑龙江省经委出台的《黑龙江销售和使用车用乙醇汽油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办法》)中规定,从2004年10月1日起,黑龙江省境内只能销售和使用车用乙醇汽油,车用乙醇汽油只能由中石油黑龙江省销售公司调配销售,其他任何企业都不允许调配销售。
此文一出,当即遭到当地民营油企老板的不满,一致认为,把乙醇汽油的调配权只给中石油,这对民营油企非常不公平。过去他们还能从中石化进点油,而现在只能靠中石油了。
其实,民营油企的“苦难日子”并非始自今天,从1999年开始,民营油企的日子就一天比一天难过。当时由于成品油市场的无序竞争,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市场供应。而这种无序竞争,这几年一直没有间断过。据不完全统计,从2003年中期开始,持续的“油荒”已让全国80%以上的民营油企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原因只有一个:两大集团不给油。
由于没有油源,民营企业拥有的加油站通常是从中石油、中石化手中以更高的价格买油;在油荒的时候,甚至拿不到油。在与中石油、中石化,包括和壳牌、BP等一些跨国石油巨头组建的合资零售终端之争中,民营企业一直是在一种不公平、受歧视的市场环境中艰难谋生。
据黑龙江省石油协会统计,目前东北三省具备供油经营资格的38家民营成品油批发企业总资产30亿元,仓储量55万多吨,职工3万多人;加上4000多家民营加油站,东北三省成品油市场的民营资产总额已超过200亿元。但是由于深受石油垄断之害,这些民营企业大多经营状况不佳,有的已经濒临破产。
由于两大集团垄断成品油市场,导致38家民营企业面临破产倒闭。日前,东北三省民营石油企业联名向温家宝总理发出了求救信。据此信的发起者黑龙江省石油协会会长赵友山透露,温家宝总理在这封信上批示:抓紧时间进行石油体制改革。
其实,早在2003年5月,主管能源工作的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曾就东北三省民营企业的油源问题作过专门批示。曾培炎强调,“要有一个公平公正的市场,无论国企还是民企要一视同仁。两大集团不能借助垄断的地位搞不平等竞争。”曾培炎批示之后,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也曾于2003年10月下文件解决中石油与东北三省民营石油企业的供油矛盾。在2004年1月21日,发改委办公厅再次发函,要求中石油抓紧督促东北销售公司及黑龙江销售分公司严格执行有关要求,向东北地方成品油批发企业正常供油。
但是据黑龙江省民营石油批发企业负责人反映,这份文件下发后,中石油黑龙江省销售公司仍然一如既往,并没有做出改进。而2004年秋季开始的乙醇汽油推广工作,更使这些民营石油企业的经营状况雪上加霜。由于车用乙醇汽油的调配权集中在中石油手中,他们在油源问题上更加受制于中石油。
探寻出路
据了解,类似的问题在全国其他省市也不同程度地存在。
为解决石油垄断难题,2004年12月12日,发改委能源局召开了全国油气产业民营企业家座谈会。在会上,有不少民营企业家呼吁,要改变目前石油产业里的垄断现状。“作为中国石油市场的重要补充力量,民营石油业可以为中国能源安全发挥积极作用。而打破行业垄断,在国内石油领域获得‘话语权’,已刻不容缓。”厦门海澳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郑金泉直言。
“按照目前的管理规定,其油源是受到三大石油公司控制。而作为老祖宗留下的石油与天然气资源,无论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从法理角度应该都是共同拥有。”天发集团董事长龚家龙认为民企石油应与国有石油公司拥有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更让民营石油企业感觉艰难的是,随着2004年12月11日中国人世三周年,中国从这一天起开放成品油零售市场,这也意味着外资石油企业可以独资在中国进行成品油零售。而就在开放前夜,法国道达尔石油公司、英国BP集团分别与中石化合资兴建加油站。原因之一是,成立合资公司,有助于外资石油企业直接拿到长期供油合同,有利于其零售终端的发展。这也意味着,至今只被允许进入下游零售终端的民营企业的油源,将更难得到保证。民营石油企业到了寻求出路的时候了。
攻破垄断坚冰
值得一提的是,经过半年多的悄悄筹备,一个拥有50多家民营企业会员的民间石油商会——全国工商联石油业同业商会(下称石油商会),于2004年12月11日诞生。而最初成立石油商会的原动力,源于天发集团。
2003年8月,作为首家获得成品油经营牌照的民企天发集团,天发股份急需资金扩张,而银行只给2亿~3亿元的贷款;成品油指标来自中石油华北公司,每年只有80万吨的配额。情急之下,天发股份想到成立石油产业基金,以解决集团的资金饥渴和油源困境。
这个组织的成立,对打破现有的石油行业垄断能起到推动作用吗?
“目前石油商会正在推进两方面的工作:首先争取国家对现有石油产业政策进行调整,给民营石油企业更多发展空间。其次是与中石油、中石化加快沟通,与国外石油输出国加强联系,争取更大的空间。”石油商会副秘书长王德岗对石油商会将起到的作用充满信心。
现实的情况是,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三大石油企业对市场进行了划分,他们之间并没什么竞争。打破石油产业垄断格局,引入竞争,已是迫在眉睫。
“石油产业需要有更多企业进入,石油产业要多一点竞争。”经济学家盛洪认为,“某种程度上应对现有结构进行纵向分拆,即将石油和天然气的生产、运输、加工和销售的阶段分成不同的企业。”
扩张出路
“石油商会成立的一个直接目的,就是利用商会这个平台,欲筹资近百亿元,打造石油产业基金。五十多家民营油企希望通过石油商会聚集百亿资金进军海外,获取更多的油源。”同时作为石油商会会长的龚家龙透露说,商会的下境外注册一个石油产业基金,意欲在中东进入石油上游产业。
据有关统计,随着我国逐步放开成品油市场,先后有国外石油巨头BP、壳牌等进入我国市场。而我国企业除了三大石油石化企业集团外,由于资金限制,几乎没有踏出国门进行石油开采和合作。石油产业基金正好解决这样一个难题。
业内专家认为,民营企业进入石油上游产业后,为了增加利润空间,将按照产业链继续发展,即参与勘探开发,从国外拿到原油,在国内完成炼化;建立成品油销售渠道,待市场地位巩固后,再进一步建立自己的国内外采油基地。
“石油勘探、打井,风险极大,但却是高风险、高回报,需要有雄厚资金才能进入。所以搞石油产业投资基金,思路是对的。但投资者要注意,这里的风险很高。如果要投资到下游,如加油站,虽然最终消费者是稳定的,但由于没有自己的油源,会有上游供应方面的风险。”盛洪如此认为。
这些年,国有石油企业也在国外寻找资源。由于石油是战略资源,产油国通常对国有企业非常敏感,怕被外国政府控制,中国三大石油企业以国有身份在国外的石油开采遭受了一些挫折。而2005年中国要进口的石油相当于石油需求的50%,面对新的大量需求,现有的国有石油企业无法完全满足。新的需求也为民企石油企业带来新的发展空间。
“由于我国只有三家石油生产企业,他们在国内享有从生产到运输到销售的垄断地位,比较舒服,到国外寻找资源的动力也不太够。不像民营企业,动力很强。所以民营企业这股新的力量就有了发展空间。”盛洪甚为看好未来民营石油企业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