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中医药治疗肌痹的研究进展

时间:2022-10-27 18:00:04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 通过查阅、分析、总结近几年中医诊治肌痹的相关文献,笔者发现中医药治疗肌痹具有适应症广、总有效率高、毒副作用小的特点和优势。中医药能够广泛而有效地运用于肌痹的防治。

【关键词】 中医药;皮肌炎;综述

肌痹是一种主要累及皮肤和(或)肌肉的全身性免疫性疾病,临床以眼睑淡紫色皮疹和对称性四肢近端肌肉无力为主要特征,相当于西医的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1],属于“痹证”范畴。国外报告每1万人中会有0.6~1个人发生皮肌炎,女性多于男性[2];国内发病率不确切,住院患者中男女之比为11.2,年龄为5~80岁[3],常累及全身多脏器,伴发肿瘤频率高,极大地影响了患病人群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相关文献报告中医药治疗肌痹具有良好疗效。现就此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1.1 古代医家的认识 肌痹的古籍明确记载可追溯到《黄帝内经》,后世医家多有阐述。《素问·长刺节论》云:“病在肌肤,肌肤尽痛,名曰肌痹”。《素问·痹论》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以至阴遇此者为肌痹。”“肌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脾。”“肺热叶焦……著则萎也辟走……脾气热……肌肉不仁,发为肉萎。”《诸病源侯论》云:“此由血气虚弱,若受风寒湿毒,气血并行肌腠。邪气盛,正气少,故血气涩,涩则痹,虚则弱,故令痹弱也。”《医通》谓:“肌痹者,即着痹、湿痹也……四肢萎弱,皮肤麻木不仁,精神昏塞。”《证治汇补·痹证》云:“痹久成痿,虚之所在……久而不痛不仁难治。”由此可见,正气亏虚、皮肤肌肉及脏器感邪发为本病,“不通、不荣”导致肌肉疼痛、萎软无力表现。

1.2 现代医家的认识 马云枝[4]认为内因责之于五脏亏虚,肺胃阳气亏损、肝肾阴血不足、营卫失和;外因主要为风、寒、湿、热诸邪;病机主要为营卫失和,外邪内侵,阴阳两虚。范永升[5]认为正气亏虚,复因湿热毒邪侵袭而致病,总属虚实夹杂之证;病机以正虚、湿热、血瘀贯穿始终。李孔定[6]认为“湿浊热毒”致病。李学增[7]认为邪毒外侵或内生是主要致病因素,瘀毒互结、痹损脉络为主要病机。陈湘君[8]认为脾胃虚弱为该病之本,湿、热、瘀、毒为该病之标,病变脏腑与脾、胃、肺、肾有关。陈学荣[9]认为本病病久阴阳气血失调,脏气受损。陆春玲等[10]认为,络脉病变是本病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的主要因素;病机转化由表入里、由实转虚,由肌肤阳络沿经脉内传而至脏腑阴络,最后诸湿、热、瘀、虚交结为患而变病百出。总之,本病主要是由五脏虚损、饮食劳倦、六淫侵袭、七情内伤引起,风、寒、湿、热、毒、瘀是本病的重要致病因素,内外合邪、共同致病,导致气血逆乱,皮肉、经脉、脏腑受损,出现皮肤斑、丘疹、色素沉着、萎缩,肌肉肿胀疼痛、萎缩无力,发音、饮水困难,肌酶异常,以及脏器组织肿瘤等。

2 中医治疗

2.1 辨证施治 王承德等[11]分六型辨治:①风热犯肺证,治宜清热解表润肺,方以银翘散合清燥救肺汤加减;②热毒炽盛证,治宜清肺解毒、凉血通络,方用犀角地黄汤加味;③内陷心营证,治宜清肺解毒、清心凉营,方以清瘟败毒饮合清宫汤加减;④寒湿入络证,治宜散寒化湿、温阳通络,方以黄芪桂枝五物汤合防己黄芪汤加减;⑤脾虚湿困证,治宜健脾益气、化湿通络,方以三妙丸合薏苡仁汤加减;⑥肝肾阴虚证,治宜滋补肝肾、养阴合营,方以一贯煎合左归丸加减。

金相哲[12]以风湿热毒入营入血及肝肾阴虚余邪痹阻为纲将本病分四型辨治:①风热炽盛证,治宜疏风清热、凉血解毒,方用普济消毒饮加减;②热入营血证,治宜清热解毒、凉血活血,方用清温败毒饮加减;③脾虚湿热证,治宜清热利湿、健脾益气,方用当归拈痛汤加减;④肝肾阴虚证,治宜滋补肝肾、养阴清热,方用大补阴丸合知柏地黄丸加减。

郭刚[13]从湿论治本病,根据不同证型选择治疗方法和药物:①寒湿型,治宜温经散寒、祛湿通络,药用乌头汤、薏苡仁汤、身痛逐瘀汤等随证加减;② 湿热型,病初兼表症者,治宜疏风清热、宣化水湿,药用藿朴夏苓汤、三仁汤、银翘散等加减,湿热并重者,治宜辛苦通降、化湿清热并用,方用清热除湿汤、当归拈痛汤、宣痹汤加减,湿热蕴毒者,治宜清热解毒、祛湿化浊,方用甘露消毒丹加减;③脾虚湿盛型,治宜健脾化湿,药用除湿胃苓汤或参苓白术散加减;④湿兼阴虚型,治宜祛湿化浊、滋阴清热,方用平胃散或四妙散合虎潜丸或地黄饮子加减;⑤ 湿兼阳虚型,治宜温肾壮阳、健脾化湿,方用真武汤合五苓散加减。

常贵祥[14]以肌肉疼痛无力为主症,临床主要分四型辨治:①热邪郁肺型,清肺解肌、和胃去湿为法,药由黄芩、知母、桔梗、山豆根、茯苓、薏苡仁、山楂等组成;②寒湿阻滞型,温阳化湿解肌为法,药由党参、炒白术、紫苏、茯苓、泽泻、车前子、肉桂、薏苡仁等组成;③肝气郁结型,疏肝理气、和营解肌为法,药由柴胡、当归、葛根、白芷、浮萍、蝉蜕等组成;④气血不足型,益气养血为法,药由黄芪、当归、太子参、白芍、丹参、鸡血藤、白芷、枸杞子等组成。

程绍恩[15]认为,毒邪内蕴,治法应以解肌、排毒为主,清热解毒、宣肺祛湿,毒退则疹消,肌肤症状随之好转,用自拟柴葛芷桔汤随症加减;机体虚衰症状较突出,则以养血益气兼祛风湿为主治本,养血解肌、活血润肤、解毒止痒,方用自拟荆防四物汤加减。

2.2 分期论治 肌痹的分期虽然较困难,但是近年医家对其分期论治[8,16,17]亦有探讨,现就作一小结。肌痹分期以急性期和缓解期(恢复期)为主,急性期多以急性起病, 发热恶寒,全身肌肤肌肉疼痛、面红、眼睑紫红皮疹、胸闷、咳嗽、咽干咽痛、低热、潮汗、口干不欲饮、全身肌痛困重无力等临床特征为主;缓解期(恢复期)以肌力逐渐恢复, 全身皮疹消退,或仅余淡淡红斑、四肢肌肉近端乏力、肌肉酸痛不显、久病不愈、肢体无力、肌肉萎缩,以及实验室检查心肌酶各项指标明显下降等为主要临床特征。急性期实乃正邪相争, 虚实夹杂之象,证型以风热犯肺、湿热困脾、热毒夹湿、痰热瘀阻、痰瘀互结多见,治疗以清消为主,以清肺润燥、清热燥湿、清利湿热、利湿脾健、清热解毒、活血祛瘀、活血通络、凉血化瘀为法,方选桑菊饮、连朴饮合四妙丸、清营汤、羌活胜湿汤、犀角地黄汤合甘露消毒丹、清瘟败毒饮、萆薢分清饮、血府逐瘀汤等方剂。缓解期(恢复期)正气渐复,邪气未尽,虚实夹杂以正虚为主,证型为脾气亏虚、气虚血瘀、脾肾阳虚、脾肾两虚、肝肾阴虚、气阴两虚,治疗以扶正祛邪为治则,扶正为主,健运脾胃为要,法当健脾益气、益气活血、温补脾肾、健脾益肝肾、补益肝肾、养血育阴、益气养阴为主,方可选参苓白术散、健脾丸、补中益气汤、补阳还五汤、金匮肾气丸、防己黄芪汤、六味地黄丸、地黄饮子、大补阴丸。

2.3 论治皮损 马桂琴等[18]认为肌痹皮损为发于前额、上胸、上睑部等水肿性淡紫红色斑片、皮疹,可按卫气营血理论辨治。付新利[19]认为肌痹斑疹色红、发热、舌绛、脉细数者,用吴鞠通《温病条辨》清营汤治疗。宋绍亮[20]认为肌痹以皮肤表现为主者,属《金匮要略》中的“阳毒发斑”辨证范畴,宜采用“治痿肚取阳明”之法,补阳明之气,清肺胃之热,方以升降散加减。朱铁山等[21]治疗颜面、颈前三角红斑为主症的肌痹患者,以清热解毒为法,方以五味消毒饮加减,半年后患者红斑消退。临床部分肌痹患者仅有皮肤症状,引起了现代医家重视,临床多用清消之法,对其辨证分型论治尚未见报道。

2.4 专方治疗 刘书珍等[22]以清热解毒、利湿消肿为法,自拟八野抗炎保肌汤(由野菊花、野慈菇、野升麻、野马蹄根、野牡丹、野大黄、野冬青皮、野蔷薇根组成),总有效率为92%。左芳[23]自拟肌炎宁200 ml配合激素口服治疗皮肌炎和多发性肌炎患者32例,方药由黄芪、党参、白术、茯苓、薏苡仁、桃仁、红花等组成,总有效率为93.75%。李桂等[24]用院内制剂双藤通痹丸治疗DM患者36例,总有效率、愈显率分别为100%和83.33%。刘娟等[25]用温肾健脾益气养血方辨治以皮肤肌肉触痛、进行性加重伴面目浮肿、四肢无力、畏寒肢冷为主症的患者,方药由制附子、仙茅参、当归、仙灵脾、黄芪等组成,服至40剂,患者面肿减轻,能扶墙行走,肢体活动明显有力;60剂痊愈,随诊1年,自述未出现不适。游石基等[26]用抗炎止痛方(由羌活、独活、豨莶草、制川乌等组成)治疗DM患者66例,总有效率为90.90%。孙剑虹等[27]用补气解毒滋阴方(药由黄芪、白花蛇舌草、连翘、苦参等组成)治疗DM患者30例,患者病证可明显改善。

3 讨 论

综上所述,肌痹是一种病情复杂、危害性较大的疾病,目前缺乏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单纯的中药治疗不能完全代替激素疗法,但中医药有效、简便,不良反应报道甚少,并可减轻患者症状及激素的不良反应,有利于激素的撤减,减少疾病的复发率。中医将本病病因主要归于正虚邪实,虚毒内外合邪共同致病,亦属本虚标实之证。本病辨证要点[28]为辨标本、虚实、寒热,目前临床报道重视从寒、湿、热、毒、虚多方面来辨证论治,有单独肌肉表现方面的辨证论治报道,尚缺单纯皮肤表现的分型论治,未有明确合并肿瘤的中医治疗的报道。中医辨治特色鲜明,病证结合,从病因病机、疾病证状等多方面辨治,标本兼治,分期论治,专法专方及成药研制,法专效宏,简便验廉。虽然中医药治疗本病有很多特色和优势,但是中医药治疗方案的多样性导致有效率存在差异,因而有必要对中医药治疗皮肌炎的方案进行优化。目前临床研究中本病中医证候分型、临床分期及疗效评价尚无确切统一的标准,多为医家经验和自定标准,想要最大程度地体现出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优势,还需确立统一的诊疗标准及优化其疗效评价体系。应该遵从循证医学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为探讨中医药在本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作用机理及对激素的减毒增效机制提供新的思路和依据。

4 参考文献

[1]中华中医药学会.肌痹[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2,1(4):77-79.

[2]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诊断及治疗指南[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0,14(12):828-831.

[3]原榕珍.多发性肌炎/皮肌炎住院患者的临床回顾性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4-45.

[4]沈晓明,兰瑞.马云枝治疗多发性肌炎经验[J],中医杂志,2009,50(2):120-121.

[5]何兆春.范永升治疗皮肌炎经验撷要[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19(9):530-531.

[6]沈其霖,李正荣.李孔定教授治疗皮肌炎经验[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9(1):31-33.

[7]王晓军.李学增治疗皮肌炎/多发性肌炎经验[A].全国第八届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236-238.

[8]胡建国,陈湘君.陈湘君治疗皮肌炎经验[J].中医杂志,2010,51(8):684-686.

[9]赵艳霞,陈学荣.陈学荣教授治疗皮肌炎、多发性肌炎中医辨证思想[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0,9(5):274-275.

[10]陆春玲,郭刚.从络病论治皮肌炎[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7,13(9):697-700.

[11]王承德,沈丕安,胡荫奇.实用中医风湿病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543-544.

[12]金相哲.皮肌炎和多发性肌炎的中医辨证治疗[J].中国当代医药, 2012, 19(1):95-97.

[13]郭刚.从湿论治多发性肌炎(皮肌炎)[J].中国中医风湿病学杂志,2008,11(3、4):218-220.

[14]常贵祥.运用解肌法治疗皮肌炎[J].中医研究,2007,20(5):48-50.

[15]程显山,程晔,张傈荣.程绍恩治疗皮肌炎经验[J].中医杂志,2010,51(4):314-315.

[16]沈晓明,兰瑞.马云枝治疗多发性肌炎经验[J].中医杂志,2009, 50(2):120-121.

[17]孟毅.皮肌炎和多发性肌炎的中医治验浅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原中国医药学报),2010,25(6):956-957.

[18]马桂琴, 李博(鑒).风湿病皮肤损害辨治[J].北京中医药,2011,30(8):595-597.

[19]雷雪姣,付新利.清营汤在风湿免疫病中的应用[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 27(4):580-581.

[20]许冰,宋绍亮.升降散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验案三则[J].山东中医杂志,2011,30(10):749-751.

[21]朱铁山,贾力,袁兆庄.五味消毒饮加减治疗皮肌炎1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19(21):2694-2695.

[22]刘书珍,王福兰.八野抗炎保肌汤治疗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疗效观察[J].光明中医,2008,23(7):976-977.

[23]左芳.自拟肌炎宁配合激素治疗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32例[J].天津中医药,2009,26(3):226.

[24]李桂,戈海青,王晓军,等.双藤通痹丸对热毒瘀阻型皮肌炎的疗效评价及增效减毒作用[J].中国中医风湿病学杂志,2009,12(3、4):188-191.

[25]刘娟,安召永.温肾健脾益气养血为主治愈皮肌炎1例[J].陕西中医,2011,32(2):256.

[26]游石基,王澎澎.抗炎止痛口服液治疗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效果观察[J].华北国防医药,2010,22(1):37-38.

[27]孙剑虹,徐串联,严宇仙.补气解毒滋阴方治疗皮肌炎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瘦素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2,30(1):167-169.

[28]刘健.风湿病中医临床精要[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193-209.

推荐访问:研究进展 中医药 治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