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大学 化学化工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5)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分析化学》课程教学体系中存在的覆盖面广、专业要求不一的问题,结合综合性二本院校(以烟台大学为例)教学中的实际状况,探讨了优化教学资源、建立多层次、宽覆盖和可持续发展的《分析化学》课程体系的策略。
关键词:分析化学;课程体系;多层次;宽覆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52-0075-02
分析化学是化学学科的重要分支,它是研究物质化学组成和结构信息的科学[1]。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分析化学已经渗透到环境学、药学、食品科学、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等诸多的领域。然而,在这些学科中分析化学所起的作用不尽相同。这些学科对分析化学的要求也各有侧重[2]。这就需要我们去认真思考,在新形势下,如何构建适合综合性大学各个不同专业的《分析化学》课程教学体系。
本文针对综合性二本院校在《分析化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不同层次的课程体系的设想,以满足现代分析测试技术的实际需求,使得分析化学课程具有时代性、前沿性、实践性和综合性,且该体系能满足不同层次、各个专业的要求。以期为学生专业基础知识的积累和以后走上社会提供更有效的帮助。
一、《分析化学》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分析化学》是高等院校化学、化工、应用化学和材料化学及相关专业必修的四大专业基础课之一,也是生物、食品、药学等学科完整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1990年至今,该课程的授课专业从化学工程、生物化学、微生物学拓展到了应用化学、高分子材料、食品工程和质量等十几个专业。近年来,虽然我们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实验设计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和改革,但仍然存在不足。
1.《分析化学》理论课程与学生专业关联不充分。如上所述,《分析化学》是诸多专业的基础课程。然而,不同专业具有不同的特点,根据各专业的特点,该课程也会有不同的要求[3]。例如,应用化学专业侧重于理论研究;食品科学专业偏重于在食品中营养成分分析,添加剂分析,有害物质分析以及食品质量控制;化工專业偏重于化工产品,化工中间体分析;材料专业侧重于材料中物质种类和含量的分析和监测。虽然,《分析化学》课程的基础内容万变不离其宗,但是不同专业总有自己的特点。然而,目前在该课程教学中,用一本教学大纲,用一种教学模式,用一套考核模式,这势必影响各个不同专业的学生的培养。尤其是达不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学生到了实际工作岗位后遇到各自的专业问题往往不知如何下手,陷入茫然的境地。
2.《分析化学》实验课程与学生专业测试关联不充分。分析化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可以毫不夸张地讲,离开了实验教学,分析化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没有了立足之地。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应同等重要的地位,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因为实验技能的训练和实验结果的分析首先是同学深刻理解所学的内容的有力保障,其次是学生将来工作之后解决现实问题的基础。只有牢固掌握基本操作,认真分析实验数据,才能使学生建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然而,从我们多年教学经验来看,实验技能的培养环节方面,效果往往不理想。究其原因,一是学生实验态度不端正,纯粹是为了混学分来的;二是我们自身的实验内容、教学方法侧重也基础内容,忽略了实际问题的解决和处理。这在某种程度上也限制了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3.《分析化学》课程与先进的分析测试手段结合不紧密。任何一个学科都是在动态的发展进步中前进的。对于《分析化学》课程来讲,百年以来建立的测试手段和测试方法以及分析数据方法固然很重要。但是随着物理、光学、电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分析手段也呈现多样化,新的技术和手段也呈现了更好的分析能力,更准的分析结果。但是,在普通高校中,我们基础分析化学的教学和实验内容仍然局限于四大平衡理论,常规样品的分析和检测,不能与现有手段相结合,这在某种程度上也会使得不同专业的同学在以后的实际应用中处于两难的境地。
二、《分析化学》教学体系的构建
1.多层次《分析化学》理论教学体系构建。针对不同的专业要求,通过建立多层次、针对性强、全方位的教学大纲,据此制订不同的教学内容以及考核体系。这样就克服了过去无论什么专业都采用一个模式进行教学活动的弊端,使得不同专业能够紧密结合该专业的实际,并依据专业要求侧重于关联性强的某些具体内容。对于这些特定的基础和技能进行强化教学和技能训练,这样才能培养出具备专业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同时,各专业学生不仅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也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加深对该专业的了解,进而提高专业的兴趣,为将来更好地学习专业技能注入正能量。更为重要的是,通过理论课程的学习,使得同学能有一定的能力运用分析化学知识解决本专业所遇到的问题,为今后能更好地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总而言之,建立多层次的理论教学体系更有利于专业的发展,更利于课程的发展。
2.实用型《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体系构建。针对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采用多媒体教学和实验演示相结合的手段。通过多媒体教学,使学生首先对实验目的、实验现象、实验结果有直观的认识;通过手把手的言传身教使得同学做实验时候更加科学、更加规范。这样把实验内容分为几个层次:①对学生进行基本操作训练,使得同学能够拥有扎实的实验技能。②在实验期中,增加基本操作规范考核,通过检查了解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实验中还有哪些不足,以便在后续的实验中加强训练和补救。③在实验后期,给学生增设设计型实验,使得学生能独立设计和规范自己的操作。更为重要的是针对不同的专业需求,将理论讲授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将课堂举出的典型的带有专业的特点的实际例子和已经进行的取得良好评价的基础化学实验改革结合[4]。这样,同学就能带着自己专业的问题去实验,并能得出专业性的结论,以达到分析实验内容丰富、有趣、覆盖面宽的目的。针对不同的专业,设计不同的基础实验、提高性实验、创新开放实验多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
3.可持续发展《分析化学》教学体系构建。可持续发展是经济上提出的概念,但对于教育、对于一个课程的发展也非常重要。针对目前知识的更新之快、容量之大,结合我们的实际,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分析化学》教学体系构建设想。在前期分析化学省级精品课建设的基础上,结合我院实际,构想建立基础分析化学、仪器分析和工业分析课程的课程群。并逐步完善网上资源,争取分析化学能成为“慕课”的建设单元。通过课程群三门课程的整合,一方面削减各个课程陈旧和重复安排的内容,另一方面突出主线,使课程与课程之间的衔接更合理,层次更分明[5,6]。例如,金屬离子的测定可以按某一主线来安排,在基础分析化学中可以通过络合滴定来测定;在仪器分析中可以通过原子发射光谱、原子吸收光谱等方法来测定;而工业分析中加入实际样品中混合金属离子的方法来测定。这样由简单到复杂,将分析化学的内容融会贯通,如此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总之,边发展,边完善,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保证课程的可持续发展。
构建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分析化学》课程体系。教学和科研应当紧密结合在一起:一方面教学为科研明确了方向,另一方面,科研则是教学的基础。据此,按照分析化学更细一级的专业组成科研小组;针对所授课程的不同专业成立相应的教学小组,使得科研和教学紧密结合,相得益彰。最后,在青年教师培养方面也要注意,逐步构建合理的人才梯队,保证课程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三、结语
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不断要求我们在基础教育中对《分析化学》课程体系重新构建,然而教学体系的改革任重道远,我们一定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地摸索和解决分析化学课程体系中存在的和不断出现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教学目标,才能保证《分析化学》课程紧跟时代的步伐,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运,董元彦,张方钰,胡先文.面向新世纪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体系的构建[J].高等农业教育,2005,(4)4:60-62.
[2]陈百玲,刘国勇,李瑞萍,黄应平.试论《分析化学》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13,(41):208-209.
[3]胡坤,邹华红,桂柳成,吴强,周佳.分析化学课程改革与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J].广州化工,2013,41(2):153-154.
[4]杭义萍,许琳.构建基于问题解决的分析化学类实验课程体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9):290-292.
[5]李胜清,康勤书,陈浩.分析化学“四位一体”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理工高教研究,2013,27(1):56-57.
[6]樊靓,杜娟,刘慧宏,刘素芹,罗天雄.专业化分析化学课程群的探索与实践[J].广州化工,2013,41(23):16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