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化学计算是从“量”的角度理解和应用化学概念、原理的过程,化学计算的难点不在计算本身,而在于对化学概念原理的深透理解。通过加强基本概念原理教学、对重点知识精加工、说题训练展示思维过程、及时归纳提炼规律、形成高级知识,从根本上突破化学计算这一难点。
关键词:化学计算;教学策略;有效教学
化学计算是中学化学教学中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也是各类考试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但在现实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化学计算对于多数学生来说是学习的难点。近年来,随着部分高考试卷结构的变化,高考中化学计算的分值比例有所下降,考查形式有所变化,常隐身于选择题、实验题、推断题等题型中作为子问题考查。但是这种变化并非否认化学计算的重要性,而是在降低难度和计算容量的基础上让化学计算回归其本质,即肯定化学计算是从“量”的角度理解和应用化学概念、原理的过程。化学计算属于技能性知识。化学计算技能是指学生依据化学知识,运用数学方法,从量的角度来解决化学问题的熟练程度和技能技巧。
化学计算作为化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从应试还是从培养能力、发展思维的角度来讲都是不容忽视的。为此本人在教学中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实践,对高中化学计算的教学策略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一、 加强基本概念教学,夯实知识基础
化学计算不是单纯、孤立的数学运算,它是化学概念的运用和数学运算的集合,准确、清晰、熟练地掌握化学概念是提高化学计算能力的前提。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害怕化学计算,其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对基本的概念和化学原理理解得不够全面、不够深入。譬如高一学生在初学了物质的量后,对有关物质的量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普遍感到困难,就是由于对物质的量及其浓度、气体摩尔体积与质量等之间的关系理解不透,运用不熟。此时教师应对这部分知识精讲细练,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理清思路,熟悉各种量之间的转换。对于这类知识的教学,加强学生对概念与概念之间联系的认识与理解,从而提高对概念的掌握程度,是有效进行计算教学的基础。
二、 精细加工,深入透彻理解重点知识
高中化学计算类题目虽然涉及绝大部分的知识点,但又有其重点。在教学中教师若能对这些重点知识进行精细化加工,无疑能为学生顺利高效地解决化学计算类问题提供有力的保障。高中化学计算中常见的重点内容从元素化合物知识来看主要涉及钠及其化合物,铝、铁及其化合物,卤素、有机物燃烧和化学式确定等;从基本概念原理方面看主要有氧化还原反应、原电池和电解池原理、化学平衡、酸碱中和滴定等。在教学中对以上知识点进行深入分析、精细加工,不但能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能促进学生高级知识的形成。当遇到化学计算类问题时便更能简捷高效地加以解决。
例如:对Na2O2与H2O、CO2反应后固体质量的增加的分析中,不但要让学生能找出差量,更要引导学生发现固体质量的增加实质相当于吸收了水中的H元素、CO2中的CO部分。这样便形成了更为概括的高级知识,在化学计算类问题解决中就能事半功倍。
例 将20g CO和H2的混合气体与足量O2燃烧后的产物用足量的Na2O2固体充分吸收,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多少克?
分析:根据已学习得的规律,比较固体的始终态可见:
Na2O2~Na2CO3 增加的组成为CO
Na2O2~2NaOH 增加的组成为H2
即从质量和组成的角度看相当于Na2O2直接“吃进”了CO和H2。故固体质量增加20g。
归纳推广:W克组成符合通式(CO)m(H2)n(m=0,1,2,3…;n=0,1,2,3…)的物质在O2中完全燃烧,将产物通过足量的Na2O2固体,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W克。
三、 说题训练,展示思维过程
“说题”是笔者在化学计算教学实践中逐步摸索并采用的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说题”根据其训练的过程分为两个阶段或层次:初期是在学生解题完成之后,教师组织学生重述其解题过程,以整理其解题思路;当学生熟悉了这种教学形式并习惯于整理其解题思路之后,便完全可以用这种方式进行化学计算类习题课的教学,即在化学计算的教学中将重点放在说解题思路而非写解题过程。这样就使课堂教学节奏更简洁明快,还能增加课的容量。同时也是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再进行一次解题监控,以找到薄弱环节,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的过程。
学生“说题”的内容可以包括:说核心知识、说题目结构、说解题步骤、说解题格式等,尽量让学生充分展示其思维过程。
另外,为了配合学生“说题”,教师在分析讲解习题时,不仅要把知识点及其联系讲深讲透,更重要的是要详尽展示思维的过程,便于学生模仿和学习教师是如何表征问题、如何揭示问题的本质的。
四、 及时归纳提炼,完善知识体系
对于化学平衡的有关计算、原电池、电解池原理计算、有机物燃烧及含碳量问题、铝及其化合物相关计算等典型内容归类分析,并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及时归纳、总结,发现规律,形成解决不同类问题的基本模式,可有效提高学生解决化学计算类问题的成功率,也使其知识储备更有序、有效,同时逐步构建、完善了学生的知识体系。
例如,化学平衡类问题中:对于反应aA(g)+bB(g)cC(g)+dD(g),
恒温恒容的条件下当反应物A的浓度与B物质浓度增加倍数相同时,若a+b>c+d,则A、B转化率均增加;当a+b=c+d时,A、B转化率不变;当a+b 再如:在学习了Na2O2与H2O、CO2反应后,还可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出以下更多规律: (1)反应的先后顺序:一定量的Na2O2与H2O、CO2的混合物反应时,应先考虑Na2O2跟CO2的反应。 (2)气体体积关系:若CO2和H2O(g)的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Na2O2,则产生氧气体积或气体减少体积均为原气体体积的一半。 (3)电子转移关系:当Na2O2与H2O、CO2反应时,每产生1mol氧气转移2mol电子。 这类条件化、组织化、成熟化的高级知识积累越多,学生的知识体系越完善,越便于学生在解题时检索和调用,更易形成完整的解题思路,解题成功率也就越高。 参考文献: [1]江家发.化学教学設计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86. 作者简介:田多山,甘肃省武威市,甘肃省民勤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