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道闭锁是指肝内或肝外胆管中断、纤维、狭窄或闭锁呈条索状,因而胆汁排出障碍,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进行性加重,尿色深黄、大便陶土色,新生儿和婴儿最常见的是阻塞性黄疸[1]。胆道闭锁治疗原则为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治疗,最晚不能超过90 d[2];若治疗不及时,不可避免会发展为肝硬化、肝衰竭甚至死亡[3]。主要的手术方法是肝门、空肠Roux-Y吻合术。胆道闭锁患者存在着年龄小、病情复杂、手术重大,肝脏不同程度的损伤而引起及门静脉压力过高致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消化道大出血等特点,术后大剂量使用类固醇,易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等药物不良反应。胆道闭锁患儿一旦出血,由于凝血因子合成障碍,易出现大出血,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及早发现出血,紧急采取止血措施是降低患儿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的有效保证。笔者对围手术期患儿进行精心护理,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2010年1月-2012年1月笔者所在科收治胆道闭锁患者205人,围手术期发生出血的患儿共9例,占所有病例的4.3%,平均年龄77 d,其中男4例,女5例,其入院时均表现为黄疸、大便呈陶土色,经B超、同位素、生化检查及手术探查情况明确为Ⅲ型胆道闭锁,施行Kasai手术。其中3例手术前出现有颅内出血、腹股沟穿刺处出血,治疗给予行颅内手术、止血及补充凝血因子后病情稳定后行胆道闭锁手术,术后未出现出血。术后5~14 d中有6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呕血、胃管引流出新鲜血液或解血便,给予禁食、止血及补液输血治疗,其中4例病情稳定后出院,2例因全身多处内脏出血死亡。
2手术前的观察及护理
2.1术前必须检测凝血全套及血常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F),异常为凝血酶原时间(PT)>14 s,凝血酶时间(TT)>21 s,纤维蛋白原<2 g/L,凝血酶原活度<80%。其中1名患儿术前凝血酶原活度>80%,给予补充凝血酶原复合物,及手术中带入巴曲亭等止血药,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因肝功能异常凝血因子Ⅱ、Ⅶ、Ⅸ及Ⅹ缺乏导致的出血。术前4名患儿血红蛋白低于90 g/L,手术中均给予输注少浆血,术前如血常规血红蛋白低于70 g/L,需在手术前输注少浆血,纠正贫血。
2.2观察患儿有无出血倾向,穿刺点有无出血不止、皮肤黏膜出血点、大便颜色。凝血功能异常的患儿特别注意观察有无颅内出血症状:神经兴奋性增高(烦躁不安、尖声哭叫);颅压增高征(前囱可能紧张、喷射状呕吐)
2.3补充维生素K1,胆道闭锁患儿因脂溶性维生素吸收障碍,易在围手术期引起出血,所以常规应用维生素K1静脉点滴,但要注意用药时不能滴注太快,给药速度不应超过1 mg/min,以免引起过敏反应。
2.4尽量减少深静脉穿刺,避免剧烈的哭吵,保持大便通畅,以防止颅内压增高,易于出血。
3手术后的出血观察及护理
3.1预防出血的护理定期检查凝血全套、血常规及肝功能指标,前如有出血倾向,术后预防性的应用凝血酶原复合物及洛赛克。患儿术后在应用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后要特别注意患儿有无烦躁、黑便、皮肤黏膜等出血倾向。胆道闭锁患者术后5~7 d开始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可改善术后近期胆汁引流,提高黄疸清除率[4]。所以在激素治疗期间要特别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长期用药激素类药物的应用时不能突然停药或减量过快,会出现反跳现象。
3.2出血的观察及护理
3.2.1出血的临床表现主要有烦躁、心率加快、发热、呕血、黑便、贫血、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观察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尿量。观察大便及呕吐物和胃管引流出液体的色、质、量及次数;测定血常规、红细胞比容、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及电解质用来判断是否有出血及出血量[5]。消化道出血>60 ml可出现黑便,呈柏油样[6],有腥臭;出血量多,血液在肠道停留时间短,可出现暗红色或鲜红色大便,出血部位在幽门以上可出现呕血,幽门以下则表现为黑便,反复呕血、胃管不断引流出鲜红色液体或血便次数多而稀薄,提示有继续出血。
3.2.2出血量的估计出血量达血容量10%~20%(儿童血容量为80 ml/kg),则脉搏加快,肢端偏冷,脉压降低;出血量达血容20%~25%,预示出现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7]。本组患儿6 例在术后5~14 d内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血便、其中4例出现烦躁、心率加快>120次/min,其中2例解血便后立即复查血常规血红蛋白低于70 g/L,很快出现休克早期症状(面色苍白,心率>160 次/min,脉细速,尿少、血压下降)。
3.3急性大量出血后紧急止血措施快速补充液体,扩充血容量是抗休克的关键。急救时可予生理盐水20 ml/kg于0.5 h快速输入,再用胶体液,如全血、代血浆等,每次15~20 ml/kg。同时用立止血、巴曲亭止血药的使用,其具有类凝血酶样作用及类凝血激酶样作用,能缩短出血时间,减少出血量。可用于治疗和防止多种原因的出血。去甲肾上腺素1 ml(2 mg)+20 ml冰盐水(婴幼儿10 ml,年长儿20 ml)注入胃内夹管2 h[8]。
4结果
本组9例出血患儿中7例经上述治疗和护理后出血停止,病情稳定,最终康复出院,2例患儿因出现全身多脏器出血而死亡。
5讨论
通过对9例胆道闭锁围手术期患者出血护理,笔者体会到,早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最关键的,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及早发现,在大出血时密切配合医生积极抢救,是提高护理质量及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董蒨.小儿肝胆外科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6-60.
[2] 沈淳,郑珊,王玮,等.手术年龄对胆道闭锁Kasai手术后预后影响的研究[J].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07,6(3):10-12.
[3] Petersen C, Ure B M. What’s new in biliary atresia[J]. Eur Pediatr Surg,2003.13(1):1-6.
[4] 王玮,郑珊,沈淳,等.胆道闭锁术后大剂量类固醇的疗效及安全性[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06,27(9):460-463.
[5] 陈舜年.小儿上消化道出血治疗进展[J].小儿急救医学,2003,12(10):337.
[6] 高素红.上消化道出血的观察及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8,18(12):524-525.
[7] 丁丽英,余长兰,黄柳芳,等.5例胆道闭锁术后远期并发消化道大出血的抢救护理[J].中华医药杂志,2003,3(9):18-19.
[8] 李海珍,杨美霞,谢超嫦,等.小儿上消化道出血的急救护理[J].当代护士,2009,10(1):37.
(收稿日期:2012-03-21)(本文编辑:李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