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观察小剂量尿激酶(UK)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疗效。方法60例TI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结果治疗组治疗3d及7d内TIA控制率分别为76.7%和2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30%和36.7%),P<0.01。结论小剂量尿激酶对TIA起效快、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关键词:小剂量尿激酶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治疗
中图分类号:R743.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07)7-0053-02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神经内科常见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症状和神经系统体征具有短暂性和多变性的特点,其预后可以是迅速痊愈,也可能发展为完全性脑卒中,因此早期诊治TIA尤为重要。我院2005年12月~2007年3月,共收治60例TIA患者,治疗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尿激酶(UK),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60例TIA诊断参照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标准:(1)短暂的、可逆的、局部的脑血液循环障碍,可反复发作,少则1-2次,多则数十次。(2)可表现为颈内动脉系统和(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的症状和体征。(3)每次发作持续时间通常在数分钟至1h左右,症状和体征应在24h内完全消失。(4)均颅脑CT证实无病灶。60例TI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男性19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61.7±10.4)岁,颈内动脉系统20例,椎-基底动脉系统10例;TIA发作次数每日≤3次26例,≥4次4例;TIA持续时间≤1小时25例,>1小时5例;合并高血压病或冠心病20例、糖尿病8例。治疗组30例,男性21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62.2±10.5)岁,颈内动脉系统18例,椎-基底动脉系统12例;TIA发作次数每日≤3次24例,≥4次6例;TIA持续时间≤1小时26例,>1小时4例;合并高血压病或冠心病21例、糖尿病7例。两组间年龄、性别、发作次数及病程均无显著差异。
治疗方法:对照组以低分子肝素钙5000单位每12小时皮下注射1次,连用5~7天。治疗组将UK30万单位加入生理盐水100ml中,在30分钟内滴完,每日1次,连用5~7天。两组均常规每日静滴血塞通、胞二磷胆碱,口服尼莫地平,治疗合并症。治疗期间复查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g),观察皮肤、粘膜和穿刺部位有否淤点、淤斑及拔针后出血倾向。TT、PT超过正常值1.5~2倍,或Fig<2g/L、有出血倾向,则立即停用UK。
临床疗效评定:1基本治愈:治疗后3日内TIA发作控制;2有效:TIA发作在3~7天内控制;3无效:治疗后1周内TIA未控制;4恶化:发展为脑梗塞。
2 结果
小剂量尿激酶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总有效率96.7%,明显高于对照组66.7%(表1)差别有显著意义(P<0.01)。两组均无脑出血发生。
3 讨论
TIA是指局灶性脑缺血导致突发短暂性可逆性神经功能障碍,每次发作出现的症状和体征一般持续数秒到数分钟,24h内完全恢复,但可反复发作。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未治疗的TIA患者约1/3最终发展成脑梗死。因此TIA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早期诊断和治疗本病,对预防脑卒中有重要意义【1】。TIA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动脉硬化、动脉狭窄、心脏病、血液成分改变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等有关。Fig升高及大动脉管壁粥样硬化脱落的微栓子造成栓塞是最常见原因,动脉斑块厚度是其独立发病因素[2]。尿激酶(UK)可使无活性的纤溶酶中560位精氨酰和561位缬氨酰链处断裂释放出双链纤溶酶,后者对Fig有高度亲和力,纤溶酶进入血栓由外向内逐渐降解纤维蛋白原和纤维蛋白凝块【3】,使微小栓子溶解,恢复正常血供。表1显示小剂量尿激酶治疗TIA总有效率96.7%,明显优于对照组66.7%(P<0.01),起效迅速、疗效显著。说明小剂量尿激酶治疗短暂性脑出血是安全有效的。
参考文献
[1] 王维治,主编.神经病学[M].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31~134.
[2] 秦延昆.小剂量降纤酶防治颈动脉硬化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观察.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2,(15),4:245~246.
[3] 吴祖舜、袁佩芳.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疗法研究进展[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1998,6(4):21~22.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