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卒中单元;脑卒中;疗效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 识码:B 文章编号:1009_816X(2010)04_0315_02
DOI:10.3969/j.issn.1009_816X.2010.04.31
脑卒中是本世纪导致人类残疾和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尽管新的治疗方法及药物不断出现, 但是卒中后的高致残率、高死亡率以及患者生活质量极低仍未得到很好的改善。医学研究表 明,研究和建立新的管理体系是卒中医疗的根本出路,在众体系中卒中单元概念的提出为 完善卒中病人的管理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模式,国外报道目前脑血管病治疗中,最有效的方法 即为卒中单元[1]。卒中单元是一种全新病房管理模式,倡导对卒中患者集中收治 ,强调早期规范化治疗,为患者提供及时、合理治疗方法,并为其提供药物、肢体功能及言 语教育,降低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我科自2006年即初步拟建联合卒中单元,现将治疗效 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杭钢医院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82例,均符合2005 年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制定的《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的诊断标 准[2]。入选标准:①经CT或MRI证实为首次梗死或出血;②发病早期在48h之内; ③GCS>8分;④肢体有明显运动功能障碍,上下肢及手低于BrunnstromⅢ期。
排除标准:①有严重的心、肺、肝、肾功能不全;②合并恶性肿瘤及严重营养不良患者;③ 恶性进行性高血压患者;④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hemorrhage,SAH)及短暂性脑缺血 发作(transientischemic attack,TIA)患者;⑤有痴呆病史者;⑥患者不同意继续本研究的 。现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SU)42例,男22例,女20例;年龄38~91(6 6.6±10.0)岁。对照组(GW)40例,男19例,女21例;年龄36~85(65.5±10.2) 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及所受教育情况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对发病时间小于6小时,并符合溶栓指征(参考上海市急性脑血管病 规 范化治疗方案)[3],采用动静脉溶栓,加静脉滴注活血扩管,营养脑细胞药物及中 药治疗,并针对基础病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康复训练和心理指导训练 (即接受卒中单元疗法)。康复:康复师在患者入院后早期评估患者的损伤和残疾情况,尽早 确认可以进行康复能力的时间。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早期肢体功能康复训练的重要性,使康 复观念贯穿于每天24h的管理及患者的生活方式中。康复干预的具体方法包括:物理疗法为 :①定时体位变换,可向侧方移动,向健侧翻身,向患侧翻身;1次/2小时,体位是分健侧 在下患侧在上的侧卧位或半卧位;②良肢位摆放:使肢体处于功能位,避免上肢屈曲,下肢 伸展;③足关节活动:各关节活动2~3次/天,每次5~10遍。鼓励用健肢帮助患肢被动活动 ,进行双手交叉上举练习,下肢桥式运动;④坐位平衡及坐起训练:以强化平衡反应;⑤站 立平衡及坐下站起训练;⑥步行训练:随着下肢负重能力的提高可进行迈步训练,越过不同 障碍物及上下楼梯训练;⑦ADL训练:如穿脱衣服、进餐、入厕、洗澡、刷牙等。每天3次, 每次30分钟。语言训练:由专门的语言训练师进行,对有语言障碍的患者进行测评及训练。 心理治疗:对有心理障碍的患者进行测评、心理及药物治疗。健康教育:分别由医生、责任 护士、康复师进行健康宣教。
1.3 疗效与评价: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月后行神经功能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评价 (Barthel指数),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4]各评定1次并对住院天数进行调查。
1.4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 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NIHSS)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 P>0.05)。治疗2月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评价(Barthel指数)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值 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2月后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值差异有显著性(P<0 .05),见表2。
2.3 两组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 D)评分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2月后两组患者抑郁表。指数值差异有显著性( P<0.05),见表3。
2.4 两组住院天数:治疗组天数为(18.2±6.33)天,对照组为(29.9±10.23)天,两 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3.1 卒中单元的基本内容:卒中单元(Stroke Unit)是指在医院的一定区域,由临床医师 、专业 护士、物理治疗师、语言康复师和社会工作者共同组成的有机整体,是能有助于改善住院卒 中患者疗效的医疗管理模式。急性/康复联合卒中单元是指在医院中专门为急性期卒中患者 提供的病区,由多专业小组共同组成的有机整体,需要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进行重症监护, 根 据脑卒中治疗指南和操作程序,在评价和治疗中多学科小组密切合作,待病情稳定后即行早 期康复治疗,使患者得到规范化治疗[5]。卒中单元有多种模式,在我国还处于探 索起步阶段。目前,急性/康复联合卒中单元是比较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卒中单元模式,主 要收治脑卒中急性期患者,提供包括重症监护、抢救治疗和早期康复服务。
3.2 联合卒中单元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评价:本文结果所示联合卒中单元治疗脑卒中 ,对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生活自理能力的改善以及减少卒中后抑郁焦虑的产生均较对照组 为优(P<0.05),提示在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中不失为一个有效的医疗管理模式。联合 卒中单元是一种全新的医疗管理模式。它把药物治疗、肢体康复、心理康复和健康教育整合 在一起,给患者进行标准的全面治疗[6]。专业的诊断分析、药物治疗能最大程度 地 改善神经功能的损伤,针对性强的康复训练可使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最大限度的提高,及时的 发现以及心理干预可有效减少卒中后心理障碍的发生,使短长期疗效提高,明显优于常规病 房治疗[7]。因它收住的病人生命体征相对平稳,在治疗侧重于早期的功能康复及 心理指导等;而神经科ICU(NICU)的病人病情危重,重点在于维持生命体征平稳,以抢救生 命为主,待稳定后可联合卒中单元进一步治疗。
综上所述卒中单元作为一种新的脑血管病治疗和康复途径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关注,值得 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拥军.卒中单元[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1:5,33.
[2]黄如训,梁秀龄.临床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59.
[3]上海市急性脑血管病规范化治疗合作组.急性脑血管病规范化治疗方案与结合[J].中 华神经医学杂志,2005,4(1):84.
[4]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1996,29:381.
[5]张通,崔利华.康复一卒中单元中的重要一环[M].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3,9:1 59-161.
[6]吴江,主编.神经病学[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65-166.
[7]安中平,巫嘉陵,周蕞颖,等.卒中单元的疗效及卫生经济学评价[J].中国康复医学 杂志,2008,22(3):225-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