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应用OCT测量黄斑区GCC和视盘RNFL厚度,分析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诊断效能。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38名眼部患者为实验组38名,正常对照组36名,分别采用RTVue FD-OCT检查,并进行黄斑区GCC和视盘(RNFL)模式扫描,以SPSS 22.0软件分析差异。结果:实验组的黄斑区Avg GCC、Sup GCC、Inf GCC及视盘Avg GCC、Sup GCC、Inf RNFL均较正常对照组低(P<0.05且P>0.01,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可以通过OCT测量黄斑区GCC和视盘RNFL厚度分析。
【关键词】OCT;GCC;RNFL;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是由于后睫状动脉循环障碍造成视神经乳头供血不足,引起眼睛急性缺氧而水肿的病变,主要为中老年患者,给老年人带来诸多不便[1]。近年,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 在国内得到发展应用,本实验应用OCT测量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anglion cell complex, GCC) 和视盘周围神经纤维层(retinanerve fiber layer, RNFL)厚度[2-3],分析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与其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38名眼部患者作为实验组,其中男18名,女20名,平均年齡(54.81±6.29)岁,入选标准:突发性视觉减弱,排除因大脑病变压迫视神经造成的视力减弱,并符合《眼科学》相关标准。正常对照组36名,男17名,女19名,平均年龄(53.27±5.83)岁,入选标准:视力在0.8以上,视野检查正常,并无青光眼家族史及其他眼科疾病等。实验组及对照组可进行比较,其年龄、性别均未表现出显著(P>0.05)。并且,所有参与人员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且该方案通过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实验方法与指标
首先实验人员的瞳孔需要保持放松、自然的状态,然后选用 RTVue FD-OCT (美国,A4.0.0.143)检查,并分别采用黄斑区GCC和视盘(RNFL)模式进行扫描,两组均扫描平均厚度(AVG RNFL)、上方厚度(SUP RNFL)及下方厚度(INF RNFL),并记录。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 SPSS 22.0 分析软件,计量资料以数±标准差(x±s) 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差异具有极显著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黄斑区GCC厚度检查分析
应用OCT检查显示,实验组的黄斑区Avg GCC、Sup GCC、Inf GCC较对照组低,且通过分析得知,Avg GCC、Sup GCC的P值均<0.05,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Inf GCC的P值<0.01,差异极显著。
2.2 两组视盘RNFL厚度检查分析
检查表明,实验组视盘Avg RNFL、Sup RNFL、Inf RNFL相比于正常对照组较低,且Avg GCC、Sup GCC的P值均<0.05,P>0.01,差异显著,Inf GCC的P值<0.01,差异极显著。
3 讨论
近年,有许多学者应用OCT技术诊断青光眼患者,并取得良好的成效,可预先发现疾病,及时采取措施。而本实验则应用OCT技术测量的黄斑区GCC和视盘RNFL厚度,结果显示实验组的黄斑区Avg GCC、Sup GCC、Inf GCC及视盘Avg GCC、Sup GCC、Inf RNFL均较正常对照组低(P<0.05且P>0.01,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考虑作为诊断患者可能存在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依据之一。
参考文献
[1]肖玥言,魏文斌,王亚星等.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改变[J]. 眼科,2018,27(02):154-156.
[2]王伟伟,王怀洲,刘建荣等. 频域OCT检测视野前青光眼黄斑区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的初步研究[J]. 眼科,2017,26(01):10-14.
[3]赵树林. 原发性青光眼诊断中频域OCT测量视盘周围神经纤维层和黄斑区GCC厚度的应用价值[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15):3545-3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