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分析了益阳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型的必要性,以及转型升级过程中的短板问题,提出了农业转型升级的发展路径。对益阳而言,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打破常规发展路径,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补齐现代农业发展的短板,立足资源优势调整农业种养结构,立足市场需求培育农业新产业新业态,立足要素短板加大农业保障投入,不断培育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的新动能。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业大市;农业强市;益阳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60X(2018)06-0105-04
tudy on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Large Agricultural cities to Strong Agricultural Cities—Take Yiyang City in Hunan Province as An Example
YU Ke
(Party School of Yiyang Municipal Party Committe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Yiyang 413000, PRC)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ecessity of Yiyang’s transformation from a large agricultural city to a strong agricultural city, the shortcoming in the process of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and puts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path. In order to, implement the strategy of rejuvenating rural in Yiyang, it is necessary to change the conventional development path, promote agricultural supply side structural reform, make up for the shortcomings in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e, adjust farming structure based on the resource advantage, cultivate new agricultural industry new business model according to the market demand , increase agricultural security investment according to the short board of factors, and constantly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large agricultural to strong agricultural.
Key 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agricultural market; strong agricultural market; Yiyang
黨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农业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粮食产量不断取得历史性新突破,粮食产量稳定保持在6 000万亿kg以上[1],农民收入水平持续增长,农村贫困人口不断减少。在新时期,农业农村发展的内在动因和外部环境正发生着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农业生产领域的主要矛盾也由粮食总量供给不足转变为粮食供需结构性矛盾,这就迫切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2]。因此,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文章立足于益阳农业发展实际,探索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以加快推进益阳市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的转变。
1 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型升级刻不容缓
1.1 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压力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在农业生产领域,主要矛盾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农业供给侧,并且集中于结构性、体制性问题[3]。
从需求端来看,粮食消费出现新特征。人们对农副产品的供给提出了新要求,从“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放心、吃得健康、吃得愉快”转变[4]。比如对食品品种的多样性要求越来越高,对“舌尖上的安全”愈加重视。另外,对健康食物的需求愈加强烈,越来越注重营养结构,更加注重农事体验,乐意到粮食和食品生产现场参观、游览,融物质消费与精神享受于一体。
从供给端来看,粮食供给不平衡,突出表现为阶段性供过于求与供给不足并存[5]。一方面,“大路货”供过于求,库存积压严重。2004年以来,国内稻谷产量持续增长,实现了“十三连丰”。2011~2016年,国内临储稻谷累计收购1亿t以上,且库存随着收购的进行还在增加。另一方面,高端、安全、特色农产品供不应求。大宗农产品中,高端产品仍存在供求缺口。据统计,国内优质强筋小麦的总产量在400万t左右,而市场需求在800万t左右,缺口400万t左右[6]。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不足,全国获得“三品一标”认证的农产品产量不到同类农产品总量的20%,难以满足中高端市场需求。
1.2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说过,控制了粮食,就控制了所有人。因此,粮食安全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7]。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占世
界总人口的近1/5。因此,解决居民温饱问题、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一直是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的第一要务。
益阳市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其耕地面积占湖南省耕地总面积的7%,粮食生产总量占湖南省总量的8%,其中稻谷占全省的8.3%。益阳粮食生产不仅满足了484万多益阳人的吃饭需求,而且每年提供商品原粮超过160万t,占全市糧食总产量的60%以上。2016年,益阳粮食生产再创新高,粮食产量达到251.84万t,蔬菜产量431.08万t,水产品产量42.51万t,出栏生猪493.71万头。主要农产品总量的不断增加,有力保障了社会稳定,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新的历史阶段,益阳必须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多产粮、产好粮,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更大的贡献。
1.3 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主线
党的十九大指出我国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向往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目前,我国最大的发展不平衡仍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发展不充分仍是农村发展不充分,全面小康征途上受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影响最大的人群仍是农
民[8]。1995年,益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 03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 457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2 574元。2016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为10 227元,是1995年的4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短板问题更加凸显,解决这一问题迫在眉睫。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新战略,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9]。在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在经济中的定位由“支持角色”转变为“发展内容”,即乡村将不再单纯为城镇经济发展提供廉价的劳动力和丰富的农副产品,未来,城镇的劳动力、资本和技术将逐渐流向乡村,支持乡村经济发展[9]。对益阳而言,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打破常规发展路径,寻找新动能,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农业农村迈上生产结构更顺、产业结构更优、区域结构更合理的新台阶,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农村美丽富饶,实现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的转变。
2 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型升级短板问题
2.1 生产端存在高投入、高成本、高消耗、高污染
一方面,高投入、高成本带来低产出、低效率。益阳粮食产量在持续增长的同时对农业的投入也在不断加大。2016年,益阳农用化肥施用量比2005年增加了17.5%,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比2005年增加了31%。农村劳动力价格2015年比2000年累计上涨了6.8倍,高于粮食价格涨幅1.9倍,粮食生产成本从600.4元/667 m2增加到1 037.1元/667 m2。在产出方面,2016年,益阳农业劳动力人均粮食产量为1 191 kg,排全国第21位,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51.77亿元,仅占全省的9.26%。
另一方面,高消耗、高污染却带来低品质、低效益。受增产优先导向影响,过度强调高产和要素投入追加。农业从业人员环保意识不强,生产过程中过量使用农药、化肥、农膜,对土壤、水源、空气及农副产品造成污染,出现土壤重金属含量上升、水体富营养化、“白色污染”等现象。另外,全市稻谷产量在湖南省名列前茅,但优质稻产量占比偏低,以品质、口感不占优的籼稻为主。在粮食加工环节,多数企业还处于初级阶段。尽管有的企业提高了技术含量,增加了色选和抛光等技术,但增值不多,整体经济效益不明显。
2.2 结构端存在单一性、同质性、保守性、脆弱性
一方面,供给的单一性、业态的同质性。益阳粮食产量不断创新高,但是供给比较单一。2016年粮食产量245.77万t,其中稻谷234.34万t,占比93.7%,高出全省近6个百分点,高出全国60个百分点,在种植业内部稻谷“一粮独大”。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明显滞后,如生猪、果蔬等大宗农产品还处于提供原料阶段。稻、油等虽有加工,但以简单一次性加工为主,产业链条短,难以形成高附加值加工体系。另一方面,发展的保守性、市场的脆弱性。益阳市农产品加工每年都有新进展。目前,益阳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3 308家,涌现出克明面业、华莱生物、顺祥水产等一批知名企业。但大型龙头企业数量较少,辐射带动能力有限。2016年,湖南省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有43家,其中100亿元以上的3家,而益阳市仅有3家企业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农产品加工企业市场品牌建设乏力,真正在市场上占有一定份额的不多,主打品牌仅有“陈克明”“农家粮道”等,曾经叫得响的“粒粒晶”“口口香”“卢青年”正处于衰退或退出市场状态。随着外地稻米品牌的进入,消费者对本土稻米品牌的认可度也在下降。
2.3 保障端存在薄弱性、缺乏性、短缺性、制约性
首先,农业基础设施薄弱。部分农田水利设施因年久失修不能发挥作用,塘坝淤塞蓄水能力减弱,季节性旱涝问题仍较突出,农业“靠天吃饭”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2014年以来出现“四年三灾”,特别是2017年资江沿岸桃江段9个乡镇近120 km2农作物受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近亿元。其次,农村种田劳动者缺乏。由于种地成本升高、粮价走低、种地收益不高等多种因素叠加,农村土地撂荒现象比较普遍。第三,政府资金投入短缺。受财政状况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益阳市、县两级财政用于农业产业发展的资金投入不足。比如,在农产品品牌创建,没有专项资金。第四,受融资难的制约。现代农业需要财政金融与保险体系的有效支撑,但银行往往只考虑硬性风险,要求有形资产抵押,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住宅、厂房部分没办理房产和地产证,无法通过抵押实现融资,一些缺少资金的经营主体因此而搁置发展计划。
3 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型升级路径分析
益阳是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2014年益阳市被认定为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2015年又被明确为湖南省唯一现代农业改革试验市,是湖南省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改革的“试验田”。加快促进益阳从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型升级,必须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推进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走出一条集约、高效、安全、持续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3.1 立足资源优势,调整农业种养结构
首先,保底线,坚持搞好粮食生产。益阳是农业大市,也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肩负着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认真落实湖南省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毫不松懈地抓好粮食产业发展。强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并把它作为推动粮食产业的重要环节,千方百计稳定基层农技队伍,確保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及时有效推广,从科技、从创新上做文章,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提升粮食综合产能。
其次,优结构,加快农业提质增效。根据益阳农业优势产业资源禀赋和发展现状,扩建优质粮油生产基地,提高粮油优质品种覆盖率,把粮油“大产业”做成“优产业”。将优质水稻、双低油菜和良种生猪作为益阳主导产业。以标准园、科技园、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健康养殖园建设为抓手,大力发展茶叶、蔬菜、笋竹、芦笋、特色水产和畜禽等特色产业。
第三,促养殖,带动产业结构升级。一是进一步稳定生猪生产能力。积极推行生猪规模养殖场标准化建设,重点支持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生猪养殖,提高适度规模经营水平,力争全市年生猪出栏量稳定在500万头以上。二是加快草食动物和家禽发展。益阳丰富的闲山、荒地、湖州资源为牛羊和家禽养殖提高广阔的发展空间。以开发选育良种为主,加快牛羊品改和家禽养殖标准化进程,提高市场竞争力。扶持安化、桃江“牛羊产业化工程”建设,支持安化、桃江、资阳、赫山和南县发展禽蛋养殖加工产业,保护开发“洞庭麻鸭”地方特色品种,做大做强益阳“松花皮蛋”传统特色产品。三是提高名特新水产品的比重。以湖区为重点,建设特优水产养殖基地,在大通湖、资阳、赫山建设虾蟹养殖基地。大力发展稻田综合种养,以南县、沅江、大通湖为重点建设虾稻综合种养基地,以安化、桃江、资阳为重点发展稻田养鱼。
3.2 立足市场需求,培育新产业新业态
3.2.1 优化粮食产品结构 通过主攻高档优质水稻,加快品种升级[10]。当前,在全市粮食总产量中稻谷占到90%以上,“一粮独大”和以“大路货”为主的格局,导致产品结构性过剩矛盾突出。随着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农产品消费已由过去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一方面,要全力打造双季水稻优势产业带,确保常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 200 km2左右,总产量稳定在245万t以上,为国家粮食安全作贡献。另一方面,要着力提高高档优质稻种植规模,扩大荞麦、玉米、豆类、薯类等旱杂粮种植面积,突出发展“稻—虾”“稻—鱼”“稻—蛙”“稻—蟹”等综合种养模式,促进绿色发展,提高综合效益。
3.2.2 壮大农产品加工业 产业兴,经济兴;产业强,益阳强。壮大农产品加工业是推进益阳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一是实施“131千亿级产业”工程。通过推进“131千亿级产业”工程,打造两百亿级以上茶产业、两百亿级以上虾稻产业、两百亿级以上水产业、百亿级以上蔬菜产业、百亿级以上休闲食品产业,支持“一县一品”特色农业发展,把益阳建设成为全国优质特色农产品供应基地。二是推进农产品加工企业向优势主产区、农业产业园区集聚。以克明面业、金浩油中王、益华水产、三星食品、辣妹子、益阳茶厂等龙头企业为依托,着重在粮油、肉食、禽蛋、水产、果蔬、茶叶等农产品加工产业组建企业集团。三是加快培育益阳农业农产品品牌。政府要加大农业品牌建设的政策支持力度,积极打造区域性公共品牌。以大米为例,安排专项资金,实施“益阳大米+”公共品牌战略。充分利用南县、沅江市等地优质农田开发系列高端大米产品和“稻虾米”“稻鱼米”“稻蟹米”等生态产品,打造“洞庭湖大米”“兰溪大米”“南洲稻虾米”等省级或市县级稻米区域性公共品牌。
3.2.3 加快三产深度融合 大力发展休闲、观光旅游农业。因地制宜,打造乡村深度体验型产品,湖区做好“水”的文章,山区做好“山”的文章。通过关注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农业园区“三类载体”,打造具有湖乡文化内涵、体现益阳自然风光和人文特色的旅游精品线路,推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快速发展。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充分利用社会化平台资源,积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依托当地优势特色产业,开展农产品在线采购与销售业务,打造属于自己的“米袋子”“菜篮子”购物网站,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11]。
3.3 立足要素短板,加大农业保障投入
3.3.1 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 农业产业要在近期实现较大改观,必须在脱贫攻坚大背景下全力争取各级各条块政策的强力支持[12]。国家惠农政策带有普遍性,当地政府部门应积极争取相关政策支持。比如,社会帮扶政策的落实渠道和主体,就需要市、县直相关部门密集衔接、多方争取。因此,应当划定各部门争资跑项“平均口粮线”,在此基础上再明确争资跑项的目标和责任,实行“上线奖、线下惩”的制度,以争取更多政策落户益阳,惠及农业。
3.3.2 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农业大市是益阳最大的市情。加大基础建设投入,促农业装备提质,夯实农业发展基础,既是提高农业综合产能的现实需要,又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一方面,积极争取国家、省支持,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的维护和改造,提高农业防御自然灾害能力。另一方面,加快现代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着力打造好茶叶市场、兰溪米市、南县棉花、大通湖水产和湘北蔬菜等现代化专业批发市场,发挥益阳东部新区海吉星33.33 hm2物流中心,为益阳农产品“走出去”创造条件。
3.3.3 加强金融保险全面支持 一是完善金融支持服务体系。金融机构要积极探索开发和创新金融产品,对规模大、辐射能力强、资信良好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及养殖大户,给予贷款优惠政策。二是健全农产品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财政支持的巨灾风险分散机制,提高重大灾害事故抵御能力。承保机构要主动与畜牧水产部门沟通交流,做到“应保尽保”,提高政策性保险覆盖面,分散养殖业风险和损失。三是探索“财银保”联动机制。逐步扩大农村贷款抵押物范围,试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住房财产权等抵押担保业务。推广农机设备、运输工具、仓储设施等抵押担保方式,完善农业信用担保体系。引导风险投资、天使投资等关注并支持农村“三产融合”,缓解农村“三产融合”发展面临的资金紧缺。
3.3.4 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牢牢守住永久基本农田不被占用和毁坏的底线,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有效提升耕地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稳产能,把粮食“大产业”变成“优产业”,确保全市常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 200 km2左右,总产量稳定在245万t以上。一方面,开展耕地修复综合治理。对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进行综合治理,提高耕地质量。按照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的方案,结合农业新技术,加快中低产田土改造步伐。对土壤中重金属超标的地区,要及早行动、科学规划、尽快治理,为市场提供合格农产品。另一方面,实施“农药减量增效工程”,坚持化肥减量提效、农药减量控害,要研究改进施药器械,推广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新品种及农药减量增效综合配套技术,组织开展生物防治,推广使用生物农药,全面停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参考文献:
[1] 杜家毫. 奋力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湖南篇章[N]. 人民日报,2018-04-03(10).
[2] 晏国耀. 刍议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困境和路径优化[J]. 吉林农业,2018,(7):46-48.
[3] 张良悦.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任务及其路径[J]. 区域经濟评论,2018,(2):112-122.
[4] 王立娜,汪长明.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地方实践与现实启示——以湖南涟源为例[J]. 行政与法,2018(03):37-43.
[5]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课题组.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力
点[J]. 前进,2018,(3):26-29.
[6] 李 伟. 以更高标准保障中国粮食与食品安全[EB/OL]. 2017-11-20.
[7] 张首魁,付冬琪.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研究——基于陕西的考察[J]. 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18,32(1):117-122.
[8] 叶华靓.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发展现代农业的路径选择[J].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0(1):17-23.
[9] 尹 微,赵燕昊. 浅析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义、作用与挑战[J]. 天津农业科学,2018,24(2):30-33.
[10] 姜长云.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J]. 经济纵横,2018,(2):91-98.
[11] 王承禹,黄祥祥.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领域、地方经验与路径探讨——第二届中国县域治理高层论坛会议综述[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57(1):188-192.
[12] 杨利娟.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发展特色农业的路径研究——以河南省济源市为例[J]. 河南农业,2018,(3):19-21.
(责任编辑:张艳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