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艰难历程
1955年,党中央作出的中国要加快发展原子能工业的伟大决策,打響了我国核数据研究的发令枪,我国的核数据工作者们随即开展了急需核数据的研究。但由于那时我们还没有开展实验的设施,其研究工作仅限于理论研究。1958年“一堆一器”(重水反应堆,回旋加速器)的建成,中国进入了原子能时代,我国的核数据研究工作也发生了实质性的转变。1960年秋,当我国的核科学家们正在忙于突破原子弹爆炸试验的时候,时任第二机械工业部部长刘杰与时任原子能所(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前身)所长钱三强就开始前瞻性地讨论氢弹的研制,刘杰说,原子弹要研究,氢弹也要上马,随即问到原子能所是否还有余力?钱三强表示:除了彭桓武和邓稼先,还有些人,大体还有点余力。刘杰问道,能不能原子能所这边先行一步,为将来氢弹研制打下基础?就这样,钱三强接下了这个光荣而神圣的任务,并请理论功底深厚的于敏和黄祖洽一起,在原子能所带领优秀青年人员对氢弹的各种物理过程、作用原理和可能结构进行探索,为实现研制氢弹的各种可能途径的探索奠定基础。同时,钱三强和时任原子能所副所长何泽慧还成立了轻核反应实验组,创造实验条件并开展相关实验测量研究。1964年11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根据毛泽东主席“原子弹要有,氢弹也要快”的指示,由于敏带队开始集中力量突破氢弹研制技术难关。由于氢弹毕竟是非常复杂的一个系统,涉及原理、材料、构型三大要素,一条条途径被提了出来,又一条条被分析后放弃了。经过不懈的努力,一条途径进入了大家的视野。但由于它极为灵敏地依赖氘化锂系统中的轻核反应截面数据,而当时前苏联和美国公开发表的这个数据分歧很大。这些数据是真是假?谁对谁错?只能依靠自己的实验测量来验证。为此,1965年2月13日,第二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刘西尧来原子能所,下达了氘和锂6截面数据的紧急测量的任务。在何泽慧领导下,一群隐姓埋名、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核数据工作者同时在4台加速器上开展了紧张的测量工作,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他们自力更生,因陋就简,发扬蚂蚁啃骨头的精神,一步一步地,一点一点地克服设备的不足,突破技术的限制,仅用几个月时间就完成了通常要两到三年才能完成的工作,澄清了当时数据的混乱和分歧,为我国早期氢弹技术途径选择提供了有价值的基础微观数据。这批重要成果,为氢弹的攻关提供了及时、关键的数据,得到核武器研制单位的高度评价。随着此项任务的圆满完成,我国核数据研究也真正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核数据不仅是国防建设需要的基础微观数据,也是核工程、核能、核技术应用和核科学研究等的重要基础支撑,核数据精度与可靠性直接关系着各种与核相关装置和产品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国际上核科技发达国家因其核武器的研制和核事业发展迫切需要,在上世纪40年代就开始建造各种加速器、反应堆等设施及测量装置,开展重要核数据的测量、评价。60年代以后,随着原子能在其他领域的不断地推广与应用,国际上主要核大国开始建立自己的核数据中心,系统地开展核数据测量、评价和建库工作,并不断扩展、改进和更新,以满足本国国防与核能发展对核数据的需要。同时他们对关键的核数据与相关技术采取严格保密控制,不进行交流交换。
为适应我国原子能事业发展对核数据的需求,1975年6月25日,第二机械工业部委托原子能所组建“第二机械工业部核数据中心”,全面负责我国的核数据测量、评价和建库工作,并组建了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20余所高校和研究院、所的全国核数据工作协作网。1982年第二机械工业部改名为核工业部, “第二机械工业部核数据中心”随之改名为“核工业部核数据中心”。1984年,中国正式加入国际原子能机构( IAEA),当时的国家科委、外交部和核工业部三部委共同会签决定“核工业部核数据中心”更名为“中国核数据中心”,代表我国对外进行合作交流,行使国家核数据中心职能。2010年,总装备部、国防科工局批准成立了核数据测量与评价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40多年来,实验室贯彻朱光亚先生“小规模,高水平,有特点”的指导方针,统筹协调全国核数据工作,在广大核数据工作者的大力协同、共同攻关下,完成了一系列关键数据的攻关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填补了多项空白、澄清了大量分歧,研制了众多的核数据库,研究成果总体达到了国际水平,部分达到国际领先,获得了国内外专家的高度认可,并广泛地用于我国国防和经济建设工作中。总计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项共94项,其中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7项、三等奖5项,省部级一等奖6项、二等奖34项、三等奖42项。这些成就的取得无不凝聚着老一辈核数据工作者的心血和默默的奉献。
自主创新、勇攀高峰的光辉岁月
“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自主创新是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我国核数据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就是一部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生动史诗。
在上世纪60、70年代,核数据工作者全力面向国防关键核数据测量和方法学开展创新研究,在一没经验,二缺装备的困难条件下,解放思想,自力更生,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突破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完成了我国核武器发展急需的重点核素的全套中子数据和专用核数据评价库。80年代,结合国防任务、核能工程与技术和核物理发展,有计划、有目标地精选课题,测量了一些关键数据,着重提高关键核数据测量质量,发展核素范围更广、能量范围更宽、数据种类更多的核数据库,同时发展我国自有的核数据评价理论、方法和技术,跨进了完善、配套、改进、提高、规范化、标准化的阶段。中子诱发235,238U裂变产额测定和快中子注量率绝对测量及中国评价核数据库CENDL-1等成果倍受国际关注。90年代以来,结合国内需求和国际核数据研究发展趋势,研究范围不断扩展,实验平台和实验技术不断完善。评价、建库和检验水平大幅提升,评价方法手段与国际接轨。在建成的6000千伏毫微秒强流脉冲高压倍加器、伽玛全吸收型氟化钡探测器阵列及基于CARR反应堆的裂变产物同位素在线分离器等装置上获得了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测量成果;HI-13串列加速器上创建的非常规快中子飞行时间谱仪,成功地解决了国际上长期未解决的8~13MeV能区次级中子能谱测量的难题中国散裂中子源( CSNS)上建成的反角白光中子实验平台,填补了我国白光中子源的空白,大幅提升了我国核数据实验研究能力;中国评价核数据库已由包含36个核素的第一版发展到包含245个核素的第三版。
“自主创新是开放环境下的创新,绝不能关起门来搞,而是要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自1984年中国正式加入国际原子能机构以来,我们在坚持自我特色的基础上,将国内使用需要和国际核数据发展趋势有机结合,认真借鉴和吸收国际先进经验和优秀成果,扩展工作的深度和广度,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世界眼光、中国特色的核数据发展之路。我们自主完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核数据评价、建库和宏观检验系统,通用核数据库《中国评价核数据库-CENDL》已成为国际上公认的五大核数据库之一,在国际上发行、提供使用,受到国际同行的重视。一些专用数据也为国际广泛采用,多项重要工作成果使国际同行认可了中国核数据队伍的高水平,中国核数据中心已成为国际上重要核数据中心之一。同时,结合国际交流和合作研究中获得的任务、技术、资助和人员培训等,我国核数据工作者积极并深度参与国际核数据工作,出色得完成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做出了有特色、高水平的研究成果,贡献了中国智慧。随着开放、交流、合作的不断深入,实验室已与国际原子能机构核数据科(IAEAINDS)、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核能局(OECD/NEA)、国际理论物理中心(ICTP)等相关国际组织机构以及美国、俄罗斯、日本、德国、荷兰、法国、意大利和韩国等国家的核数据研究机构建立了良好的交流与合作关系。中国核数据工作者被国际核数据组织聘请为各类专家组、顾问组和工作组成员,已成为国际核数据界具有一定影响和知名度的专家。令人振奋的是,我国首次获得了国际核数据大会承办权,这场国际核数据界范围最广,级别最高的盛会将于2019年5月在中国北京举办,从一个侧面证实了国际核数据界对我国核数据工作的高度认可。
不负时代、同频共振的责任担当
党的十九大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新时代就要有新气象、新作为。今年5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指出, “现在,我们迎来了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性交汇期,既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又面临着差距拉大的严峻挑战。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有的历史性交汇期可能产生同频共振,有的历史性交汇期也可能擦肩而过”。他强调,“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形势逼人,挑战逼人,使命逼人”。对科技工作和科技工作者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赋予了厚望。
根据习总书记“提供高质量科技供给,着力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要求,不断满足人民对蓝天白云、美好生存环境和健康舒适生活的向往,势必推动核电、核医学快速发展,核电、核技术应用的大量拓展。在科技创新日新月异的今天,我国国防建设和核技术应用领域对核数据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多,要求也会越来越高。作为核数据人,要感恩这个伟大的时代,把握大势、抢占先机,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努力实现同频共振,避免历史性机遇擦肩而过。要认识到我国核数据水平与其它发达国家的差距,切实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坚定信心,奋起直追,按照需求导向、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从国家发展需要出发,坚持技术创新与技术引进相结合,在自力更生為主的同时,对国际先进成果进行认真的消化、吸收、改进、创新,迎头赶上。要拿出“舍我其谁”的勇气,“功成不必在我”的担当,沉得下心,坐得住“冷板凳”,脚踏实地,开拓创新,努力把我国核数据工作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力争与时代同行,与时代共振。
曾经,我们核数据人为国防事业隐姓埋名;曾经,我们为核工业奉献青春;我们从一穷二白中走来,筚路蓝缕只为保家卫国的情怀;我们已经准备好再次出发,继承曾经辉煌路,开拓未来创新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