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折角车流是指从车站的一端到达,经过车站的改编作业后,仍从车站同一端出发的车流。通过分析编组站折角车流产生的原因及其对车站能力的影响,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来降低车站的重复改编作业,从而提高车站的作业能力和效率。
关键词:编组站;折角车流;通过能力
成都北编组站衔接方向较多,解编作业量较大,且上下行系统车流较均衡,采用双向三级六场的布置图型,配有2套独立的调车系统,因此必然会产生折角车流。折角车流在双向编组站要重复分解和集结,不仅增加了这部分车辆的折返走行,延长了车辆在站停留时间,影响了车站能力,而且在转场时,还会交叉干扰其他作业,带来不安全因素。因此,解决折角改编车流对车站解编作业的影响,加快车辆周转,成为成都北编组站运营组织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折角车流对双向编组站作业的影响
成都北编组站是双向纵列式编组站,该站设有上行和下行两个调车系统,分别通过各系统的驼峰解体作业将需重复解体的折角车流在调车场固定的线路上集结,然后通过本系统的峰尾调车机将集结的折角车列送至通常设在两调车场之间的交换场,再由另一系统的驼峰调车机负责取出上峰进行二次解体。由此可见,折角车流的重复解体作业过程对上、下行系统的调车场尾部调车作业和驼峰解体作业都将产生影响,其影响程度与折角交换车数量大小成正比,折角交换车数量越多,其影响也越大。根据车流统计资料,许多编组站折角车流比例都已超过极限值15%,达到20%-30%,且比例还有上升的趋势[1]。双向纵列式编组站设有上、下行2个调车系统,分别通过各系统的驼峰解体作业,将需重复解体的折角车流在调车场固定的线路上集结再通过本系统的峰尾调车机车,将集结的折角车列送至交换场。再由另一系统的驼峰调车机车负责取出送至驼峰进行2次解体。可见,折角车流的重复解体作业过程,对上下行系统的调车场尾部调车作业和驼峰解体作业都将产生影响,其影响程度与折角交换车数量大小成正比,折角交换车数量越多,其影响也越大。
成都北编组站的折角车流分为两个方向:上行的宝成与达成方向折角车流;下行的成昆与成渝方向折角车流。成都北编组站折角车流数为330辆,占接入总车数比重的6.56%。其中下行方向的折角车流为185辆,占折角车流比重的56.06%。折角车流上行方向为145辆,占折角车流比重的43.94%。在技术设备方面,两改编系统均具备反向发车条件。上、下行调车场各有3条用于专门集结交换车的股道。折角车流的集结能与运行线密切配合。这是组织开行此类反向列车须解决的关键。因为,如果车流集结速度太慢,列车不能正点始发,那么不仅延长占用存车线时间,还会影响货车周转速度。
二、折角车流的交换作业方式
折角车流可以分为折角直通车流和折角改编车流。因其在站内的作业流程不同,故对这2种折角车流的处理也有所不同。
对于折角直通车流而言,它的处理一般有2种方法:一是在进站线路上增设渡线,并把通过车场的部分线路设为双进路。二是在到达场和出发场之间设置环线。
对于折角改编车流而言,对其处理主要有2种方式:一是在两系统之间设置方便的联络线,以便把折角改编车流从一个系统的调车场,直接送到另一系统的到达场进行解体[2]。二是两系统调车场中间设置共用的交换车场,供两系统间折角改编车流集结用,交换车场的两端咽喉均分别连通两系统的驼峰和尾部牵出线,以保证两系统的折角改编车流均可向交换车场内固定线路进行溜放,车流集结满轴后,可由交换车场转至相应出发场。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减少折角改编车流的重复接替作业,但需要保证双方向驼峰共用交换车场溜放作业的安全。
由于双向编组站的设备配置和作业组织不同,其折角车流的交换作业方式也各有差异,但常见的交换作业方式可归纳为4种形式。
1.利用交换场
设有交换场时,可利用交换场进行交换。其作业方法是折角车流在接入系统编组场固定的交换线上集结交换车列,满列后用调机经编组场尾部送至交换场,再由调机从交换场拉至另一系统的到达场,然后进行重复解体作业。
2.利用回转线
其作业方法是在接入系统编组场的交换线上集结满列交换车列后,用调机直接经出发场、回转线送至出发系统的到达场,然后进行重复解体作业。
3.组织场间小运转把需转场交换的车流在接入系统的编组场内,按组号在固定线上进行集结,并按列车编组计划的要求编成车列。编组作业后,由小运转机车牵引,从接入系统的编组场出发,经出发场、回转线送至出发场进行发车作业。这种交换方式不需进行重复解体作业,但会使调机走行公里增大。
4.两个系统共同组织列车需要转场交换的车流在接入系统编组场内按固定专用组号线进行集结,待集满半列或以上后,由调机送至交换场,另外半列或以上在出发系统的编组场内集结。在组织发车作业时,首先将出发系统集结编组的半列或以上拉至该系统的出发场,然后将交换场的半列或以上拉至出发场,2部分合并成1个完整的车列,然后组织发车作业。
三、成都北编组站折角车流作业方法
1.使用场间交换线[3];使用上下行两个编组场间的交换线作为折角车流的交换作业用线,以达到车流的折角解编。
2.反发折角车流;当反向车流较大且均衡到达时,则大量采用反发,即在上(下)行系统反向开下(上)行系统的出发列车。这样可以减少折角车流对驼峰和牵出线的压力,减少专场作业,可大幅提高编组站利用效率。
3.组织直达运输;除了优化编组站内工作组织外,还应当从路网上全面规划,通过优化和调整列车编组计划表,提高编组站的无调比,提高直达列车比重,从根本上减少折角车流数量。这样的好处是,可以减少编组站折角车流数量,减轻重复改编作业,提高编组站的运营效率,尤其可使驼峰和咽喉道岔等设备的“瓶颈”状况得到缓解。
4.后方技术站按系统别进行编组列车后方技术站要为双向编组站分别编开上下行2个系统的改编列车,以使折角车流转化为顺向车流。按系统别编车,有利于提高双向编组站的车流改编处理的“流水性”,从而减少了折角车流重复改编的数量。但同时增加了后方技术站的集结和编组压力。
5.目前,向成都北编组站上、下行调车场各有调车分类线32条,车站日均解编作业量约120列,与设计改编能力相比,调车分类线是有富余的,这就为反向始发列车的车流集结和编组提供了便利的调车线设备条件,而又不会对其他车流的集结和编组产生较大干扰。
6.減少邻近区段集结过来的往返车流。可由总调度室调整日班计划,不让这些车流进入成都北编组站集结,而通过摘挂列车或单机把它们附挂到前方技术站进行集结。其他方向的往返车流也可使用类似的办法进行组织,既能减少向成都北编组站的部分折角车流,叉避免了车流的往返行程,降低了运营成本。
四、结束语
随着铁路大发展的推进、路网建设的完善、编组站衔接方向的增多,折角车流的影响日渐突出。为此提出的优化折角车流的措施,可望解决折角车流重复改编的问题,有利于提高车站技术作业效率,加速货车周转及压缩车站运营成本支出。综上所述,成都北编组站折角改编车流对车站作业的影响可以通过优化作业方案的办法,减少折角交换车的作业过程从而达到减少对车站作业的影响,提高车站作业能力和效率。
参考文献
[1] 秦飞.编组站折角车流优化[J].铁路运营技术,2010
[2] 胡思蛀.铁路行车组织[M].北京:中回铁道出版社,1998
[3] 赵吉山,肖桂平.铁路运输安全管理[M].中国铁道出版社,2010
(作者单位:四川核工业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