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改善建筑施工人员生活状况和工作环境,提高建筑施工人员生活水平和安全标准,是广大建筑施工人员的迫切愿望。作为建筑主管机构,应把建筑施工安全问题放在建设行业最高点、最紧要的工作来对待。
关键词: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施工安全
一、建筑施工安全现状与隐患
1.施工现场文明施工的意识淡薄和水平低,且重视程度不高;施工安全资料造假,不按规范标准建档的较为普遍。部分施工现场仍存在场容场貌较差、硬地化不到位、场地高低不平、无排水系统、材料及废弃物乱堆乱放、未工完场清,且道路不畅通等问题;部分工地现场封闭管理仍不到位或不够重视;部分工地现场防火意识不强或灭火器材配置不合理;个别在建工程兼作住宿;生活设施相当部分工地仍不够重视和规范,存在不符合规定和简陋现象有些工地,还出现相当工地现场厕所只有一人可用,或不重视女工用厕,或不考虑女工用厕,甚至部分工地现场还未设厕所;部分工地施工现场标牌仍未很好的落实设置,且大部分安全标志悬挂位置不合理和无针对性,流于形式。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分项交底和安全较为简单,且针对性不强、不全、不准,千篇一律,或现场实际与方案不符,或有违规、原则性错误和隐患,且专项安全技术方案不到位现象较多,特别是高支模方案未能认真如实审核和审批不符合规定的现象仍然存在;班前施工安全活动记录真实性不高;交底未能按规范标准要求,由具体管理人员落实到具体作业人员,并签名;验收未能用具体数据来说明结果,真实性皆忧;施工安全技术方案或安全检查凭经验的多,按规范标准的少,检查的多,处罚的少。
2.施工单位和工人不规范操作。 (1)现场施工用电不规范。未完全落实三级配电二级漏电保护和“一机一闸一漏一箱”;线路架设不符合要求或架设于脚手架上;未使用标准配电箱,或电箱安装位置不当,漏电开关参数不匹配,且存在部分箱内无隔离开关,引入引出线路不符合要求或混乱;部分仍违规使用木制开关箱;普遍存在专用保护零线未引至用电设备;还存在外电防护不到位或防护不符合要求的现象。 (2)脚手架搭设不够规范。未按规定要求,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交底、验收和进行搭设;横向扫地杆搭设错误或不全;脚手板未满铺或脚手板上杂物多、材质差和不牢密;立杆基础不平、不实,且无排水措施;架体与建筑结构拉撑点受力不符合规范、不牢固,特别是新门型脚手架的搭设,存在违规做法较多。 (3)模板工程及基坑支护不够重视或疏于管理。模板支撑系统不规范,整体稳定性差,支撑垂直度差,个别还存在钢木混支现象,而纵横向水平支撑材质差或采用竹杆绑接代替,且未按要求设置;违规拆模现象较为普遍,特别是存在违规大面积拆除支撑现象。另外还有施工机具防护不够规范,井字架搭设不规范塔吊和外用电梯使用不够规范,施工机具存在防护不到位或防护不规范现象,且未按规定配置漏电保护器现象等等。
二、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措施
安全管理的中心问题是保护生产活动中人的安全与健康,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施工现场是施工生产因素的集中点,其特点是多工种立体作业,生产设施的临时性,作业环境的多变性和人机的流动性。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都是酿成事故的直接原因。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应重点加强、完善理顺和解决以下两项工作和问题:
1.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安全管理的目的性,既要管生产也要管安全。在生产活动中,针对生产特点,对生产要素采取管理措施、有效地控制不安全因素的发展与扩大,把可能发生的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通过目视管理原则,要求他们出队必须穿戴标志服。正式职工也同样要求,从而做到防患于未然。安全管理的内容是对生产中的人、物和环境因素状态的管理,有效地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消除和避免事故。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由施工人员和班组共同主抓。同时,班组设安全员,每天和施工员、班组共同研讨有关施工安全问题。目前,就太原市政工程管理处而言,各种机械归班组使用、归机械队管理。根据管生产同时管安全的原则,对各种机械形成了双重安全管理。
2.以人为本,关爱生命,根治建筑行业“高位瘫痪”的施工管理模式。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事关稳定、社会安定和人民安居乐业、国泰民安,是维持建筑事业持续、健康和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和基础,也是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命和效益。故建设主管机构和建筑单位应统一思想——施工安全无小事,始终把施工安全生产工作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作为最主要工作来抓。切实加强领导,明确施工安全生产职责,强化施工安全生产管理,切实提高施工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和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水平,确保安全,关爱生命。对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进行逐级管理,避免越级管理,做到级级有责任,级级须负责,级级抓落实,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抓好施工安全生产;也能发挥更多的职能部门,落实各自应负的职责,管好施工安全生产,从而能更好地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建筑施工安全的法律、法规、标准和各省市安全生产的相关规定文件,一级管紧一级,级级时刻专注严管。避免政令不通,上紧下松的被动局面。故将依法行政落实到实处,是各级管理人员的首要职责。强化对建筑行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认真做好施工企业安全资格审查的动态管理,并对施工企业进行安全生产评估,建立健全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保障机制,用保障机制保证各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管理目标和安全文明措施的认真落实,把好建筑市场安全资格准人关。另外,应理顺和落实项目承包人与施工企业的隶属关系,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控制权和威望,增强施工企业对项目承包人的制约,从而避免中间出现断层和中层闭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