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交通运输现代化是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必要条件。文章在对新时期交通运输现代化内涵重新界定的基础上,分析了“十一五”时期中国交通运输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进而提出新时期加快发展中国现代化交通运输业的途径。
Abstract: Transportation moderniz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and necessary require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modernization. On the basis of redefinition of the connotation of transportation modernization in the new era, this paper analyses some deep-rooted contradictions and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transportation modernization in the Eleventh Five-Year Plan period, and then puts forward the ways to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ization transportation industry in our country.
关键词: “十二五”;现代化交通运输;发展途径
Key words: Twelfth Five-Year;modernization transportation;development ways
中图分类号:U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1-0287-02
0 引言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速度最快、发展成效最大、发展质量最好的五年,但同时也积累了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进入“十二五”时期,随着经济改革和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这些矛盾和问题已经阻碍了交通运输现代化的进程,制约了交通运输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这就需要在新的时期探索新的途径来发展现代化交通运输以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
1 新时期交通运输现代化的内涵及特征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和重要支撑,交通运输现代化是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必要条件。在分析总结前人观点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将其定义为:交通运输现代化就是用先进的工业化技术和新型的信息化技术改造传统的交通运输业,使各种运输方式能够在外部条件的约束下有效衔接、分工协作、优势互补,进而形成一体化的运输系统,该系统一方面能够在管理和技术上充分满足社会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客货运输需求,另一方面能够实现与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新时期我国交通运输现代化应该具有以下特征:
1.1 以人为本、持续发展 作为服务型和资源消耗型的行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应在最低能源消耗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满足各类客货运输需求,这就要求现代化的交通运输在其各个环节都应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为各类生产和生活活动提供安全、便捷、舒适、经济的交通运输服务,实现自身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1.2 安全便捷、绿色环保 作为与人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安全便捷是现代化交通运输的一个基本特征。因此,加强安全监管,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保障旅客运输与货物运输的快速便捷就显得十分必要。除此之外,绿色环保也是现代化交通运输区别于传统交通运输的又一重要特征,这就要求深化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行业建设,构建绿色低碳的交通运输体系。
1.3 组织有效、结构合理 现代化的交通运输要求在运输组织上充分发挥各种交通信息技术和组织管理技术以实现运输过程的无缝化、一体化,进而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除此之外,合理的运输结构也是现代化交通运输的一个重要特征,主要表现为五种运输方式分工合理、不同运输方式适应不同地区经济发展要求以及交通运输枢纽建设与线路建设相适应等。
2 “十一五”时期我国交通运输现代化进程中引发的矛盾与问题
“十一五”时期我国交通运输现代化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效,交通基础设施保障能力明显增强,运输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安全监管和应急处理能力明显加强。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国交通运输现代化发展过程中也积累了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2.1 交通基础设施总体规模增加的同时,结构问题凸显 “十一五”期间我国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总体规模有所增加,但结构失衡问题仍然较为突出。一方面,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区域布局不利于地区间的协调发展。与东部地区相比,西部的铁路营业里程、公路里程和航道里程公里数全部低于东部地区。除此之外,二级以上公路总里程,高级、次高级路面以及县乡公路和等外公路总里程方面,西部地区也都远落后于东部地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严重不足已经成为制约西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交通运输结构严重失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种运输方式均得到不同程度发展,综合利用和发展各种运输方式问题日益受到重视,但是我国目前的运输结构却是在运输严重短缺的状况下形成的,公路运输相对其他运输方式增长较快,如图1、图2所示,截止“十一五”末,公路所承担的货运量与客运量的比例已分别达到70%和90%。交通运输结构不合理,比例严重失衡,极大制约了我国现代交通运输的发展。
2.2 交通运输技术水平提高的同时,技术装备和信息化水平仍然层次不齐 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我国在引进外国先进交通运输技术和装备方面也有了较大进展。但是在交通运输技术装备和信息化建设方面仍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目前,铁路信息自动化仍处于起步阶段,公路混合交通较为严重,港口装卸设备及技术落后、效率低下,民航装备及技术难以适应民航的发展。交通运输技术装备的层次不齐严重影响了运输效率的提高。除此之外,现阶段我国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也同样存在着许多缺陷。其一,由于交通运输站点较多且分布范围较广,致使交通信息采纳来源缺乏集中性,加之现阶段我国客运业、货运业信息化程度不高,从而进一步导致了交通运输信息的流出出现滞后现象;其二,由于数据格式、开发模型及应用架构存在部分差异,造成系统间的数据交换存在困难,进而导致交通运输信息难以实现网络化,严重影响了交通运输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开发利用水平;其三,由于网络信息化成本较高,加之管理体制、运行与维护机制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交通运输基础信息网络已不能适应新时期交通运输发展的需要,严重制约了交通运输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2.3 交通运输的高耗能与建设环境友好型与资源节约型社会发生了矛盾 长期以来,我国交通运输的快速增长是以严重的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为代价的,交通运输业的能源消耗总体上高于全社会的能源消耗,且主要集中在油耗上,2007年该行业汽煤柴3种油耗占全社会油耗的近70%。“十二五”时期,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交通运输能源消耗总量将进一步攀升,虽然能耗结构将得到一定程度优化,电耗比重会迅速增长,但由于公路能耗在交通运输能耗中占有绝对比重,故难以从根本上改善交通运输以油耗为主的特点。显然这种高耗能、高污染的发展方式与建设环境友好型与资源节约型社会背道而驰,势必会对资源和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
2.4 交通管理体制不健全严重制约了整个交通运输业协调发展 我国现行交通管理体制基本上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管理模式的延续,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原有体制的弊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我国现行交通管理体制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日益突显。一方面,政企不分。用行政办法来管理交通运输企业,不仅会导致各运输企业之间的联系被行政隶属关系强制割开,而且不利于调动企业和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另一方面,缺乏对整个交通运输行业的行业管理。由于各自为政,交通运输各部门只能规划与安排本部门所负责的运输方式,难以兼顾整个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严重制约了现代交通综合运输体系的形成。
3 新时期加快发展我国现代化交通运输的途径
“十二五”规划指出:应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结构调整为主攻方向,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积极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到“十二五”末,初步形成安全畅通便捷绿色的交通运输体系,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为此,新时期交通运输现代化的推进应该将结构调整、技术进步、绿色环保作为中心问题解决。
3.1 合理安排交通运输设施的区域布局,确保协调发展 我国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地域广大,少数民族众多,资源极为丰富,对我国来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但是长期以来,由于交通比较落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受到了严重制约,影响到了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因此,中央及地方政府应按照“扩大成果、完善设施、提升能力、统筹城乡”原则,着力改善中西部地区和老少边穷地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条件,加大农村公路养护的财政投入力度,完善农村公路养护公共财政投资体制和运行机制,进而实现农村公路管理与养护的规范化、常态化;统筹城乡客运资源配置,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稳步提高农村客运班车通达率,鼓励城市公交向城市周边延伸覆盖,到“十二五”末,基本实现全国所有乡镇通班车。
3.2 深化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建设 按照“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的要求,在借鉴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交通运输企业更应该走技术创新、自主研发为主的发展道路。深化科技创新,加大对交通运输核心技术研发的投入力度,加强交通运输领域内重点项目研发,破解制约行业发展的核心技术问题,到2015年,交通运输科技贡献率力争达到55%;提高信息化水平,着力抓好交通运输管理系统、信息服务系统和应急保障系统建设,到2015年,公众出行信息覆盖率力争达到75%。与此同时,针对我国部分运输装备大量依赖进口,造价成本昂贵的现状,应该特别注意大力发展运输装备国产化,加大对关键技术的研发力度,使国内的先进的技术装备发展早日走上产业化的道路。
3.3 推进绿色交通运输体系建设 为应对气候变化,我国公布了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这对交通运输节能减排提出了更高要求。交通运输相关部门及交通运输企业要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力,把推进交通运输现代化与建设生态文明有机统一起来,积极发展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开展低碳交通城市试点工作,鼓励混合动力、替代燃料运输工具的发展,促进能源消费结构优化升级,探索建立绿色交通发展机制,发展循环经济,推广应用节能环保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淘汰落后工艺,进一步提高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将其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行业。
3.4 加快交通运输结构调整,深化综合运输体系建设 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根据居民出行量、出行目的、交通设施现有和未来发展情况,合理调整交通运输结构,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促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建设。一方面,继续推进运力结构调整。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网的逐步形成和民用航空事业的发展,在货物运输结构中应逐步扩大公路和民航的份额。与此同时,还应优化客运交通结构,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增加公共汽车运营里程,提高公共汽车运营车况和服务质量。另一方面,深化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第一条就是继续强化综合运输大通道建设,深化“五纵五横”综合运输大通道建设,重点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到2020年,要基本形成现代化的综合运输体系,综合交通网规模为338万km以上(不含空中、海上航线、城市内道路和农村公路村道里程,县级以下道路都属乡村道路,占整个公路运输的70%左右)。
3.5 全面推进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 发展现代化交通运输,就要加大力度推动政府交通管理体制的创新,加快政府交通管理体制的转变,完善体制机制,提高管理的效能。一方面,加强对整个交通运输行业的行业管理,改善对交通行业的宏观调控和管理,鼓励和引导行业的经济活动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另一方面,交通运输业应按照市场经济的法则,引入竞争机制,加速政企分开,将政府的资产监管职能与经营职能相分离,经济管理职能与资产所有者职能相分离,使其成为交通运输市场秩序和消费者利益的维护者,进而促使运输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经营主体。
总之,发展现代化交通运输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中央和地方、各个部门之间的配合。新时期,对于我国交通运输业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因此,我们要抓住机遇,认真研究发展现代化交通运输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类热点和难点问题,运用合理科学的方法予以解决,进而保障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国强.当前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主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广西电业,2003,(12):41-43.
[2]傅莉萍.发展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对策研究[J].中国市场,2008,(45):145-146.
[3]罗仁坚.交通运输发展的若干主要问题研究-现代综合运输体系概念和发展思路[J].中国经贸导刊,2004,(02):12-14.
[4]周新军.交通运输业能耗现状及未来走势分析[J].中外能源,2010,(07):9-17.
[5]孙迎春,冯雪丽.我国交通运输结构现状分析及调整[J].科技之友(B版),2008,(01):100-101.
[6]郭文龙.解读全国交通运输发展规划(一)[J].建筑机械,2011,(08):24-28.
[7]周乐.我国交通运输现代化的战略思考[J].综合运输,2003,(07):9-12.
[8]《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EB/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