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交通运输行业矛盾纠纷类型特点与对策分析

时间:2022-10-28 17:05:05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交通运输行业关系到社会基础产业发展,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一直是社会大众高度关注的部门。交通运输行业的社会矛盾纠纷种类繁多,管理干部要善于归纳总结,针对不同的情况进行综合施策。本文结合交通运输行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的新问题、新情况,进行粗浅的思考,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交通运输行业;矛盾纠纷;类型;调处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识码]A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正处于重大转型期,也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发展的关键时期,公路、水运基础设施投资多、规模大,交通运输新市场、新运输、新设备、新技术发展很快,现代物流业和综合运输体系飞速发展,各种运输方式衔接紧密,交通运输工作跨行业、跨地域特点比较明显,交通运输行业矛盾纠纷也呈现出许多新情况、新动向、新问题。与此同时,交通运输市场从业单位多、分布广、人数多,矛盾纠纷也随之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给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带来了很大压力。

1 交通运输行业矛盾纠纷的类型及特点分析

1.1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引发的矛盾纠纷

当前和今后一定时期,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中,农民工工资、拖欠工程款,工程建设在征地拆迁、水系、水利、道路、施工便道、环境保护等方面影响沿线群众利益,工程质量事故、安全生产事故、治安案件、灾害事故等突发事件,地方黑势力强买强卖强缆工程等,这些方面引发的矛盾纠纷将比较突出。包括实施暴力阻工强揽工程引发的矛盾纠纷、欺行霸市强卖施工地材引发的矛盾纠纷、拖欠或克扣民工工资引发的矛盾纠纷、工程施工征地拆迁问题引发的矛盾纠纷。如果重视不够,处理不及时,很容易导致重大矛盾纠纷。

1.2 交通运输市场因诚信引发的矛盾纠纷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交通运输市场诚信缺失、信用危机问题日益突出,并将在一定时期内进一步凸显。公路运输方面客运班线、客运交通事故、物流利益、公路治超、绿色通道、城市客运、的士公交等;水路运输方面航道航线、安全生产、打擊水路三无船舶、执法主体与客体之间;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新建工程和大中修工程中,招投标、工程量变更、转包、分包等环节,都需要尽快健全市场诚信体系。

1.3 就业和物质利益分配领域引发的矛盾纠纷

就业方面可能引发的矛盾纠纷主要表现为:在国际金额危机大环境下,交通运输企业不断转轨、改革,相关技术改造及多元化投资主体进程加快,由此会导致以下问题:燃油税改革、逐步取消二级收费站导致人员转岗分流的问题;税费改革后取代“六费”的成品油消费税中央转移支付资金的基数核定存在一些问题;企业倒闭或亏损造成失业或下岗人员增加;由劳动条件、经济报酬、环境污染、人身侵权等引发的矛盾增多;为适应市场竞争需要,企业减员增效,交通行业就业消化能力有限,一批又一批职工子女进入就业年龄,就业困难,生活水平下降。

2 交通运输行业矛盾纠纷预防处置对策

2.1 以“营造和谐稳定环境”为目标,不断完善预防调处矛盾纠纷长效机制

要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并结合实际工作,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创新工作机制,认真研究和探索化解矛盾纠纷的新思路、新方法。成立坚强有力的领导机构,负责领导协调辖区内的日常矛盾排查调处和应急指挥工作,大力提高矛盾调解队伍素质和调解工作质量。要定期和不定期地开展社会矛盾纠纷的排查治理活动,并按照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要求固化相关活动,确保排查治理工作长期坚持下去。同时,要加强矛盾纠纷工作研究,及时分析矛盾纠纷的苗头、倾向、原因、规律等,做到心中有数,掌握主动权,拿出切实有力的措施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

2.2 以“落实社会保障政策”为手段,筑牢预防调处矛盾纠纷的群众基础

关注并努力改善系统内部弱势群体民生问题,落实社会保障政策,积极遵照有关法规,配合有关主管部门做好行业内的社会保障工作,全力扩大就业。要妥善安置转岗分流人员,保证其正常生活待遇;按照规定按时足额发职工工资和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依法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把长期聘用人员纳入社保范围;积极开展访贫问苦、关爱慰问等暖人心、聚人心的活动。同时,要努力帮助交通系统下岗职工“零就业家庭”解决一人就业,解决贫苦职工家庭的就业问题。要拓展“单位帮”、“他人带”以及“自己找”的模式,在交通运输行业不断开辟新的就业渠道,既为职工解决就业岗位,也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交通出行服务。

2.3 以“深化法制道德教育”为抓手,营造预防调处矛盾纠纷的良好氛围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政府把依法治国提到了更高的高度,加大了法制道德教育和誠信建设,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已经成为主旋律。结合交通运输系统实际,要大力推进普法教育,加强矛盾纠纷机制、形式和方法的创新,不断增强工作实效性。交通运输行业从业主体多,涉及面广、要根据不同部门、不同岗位和不同年龄段的职工,有针对性地进行法治宣传,在全行业营造法治环境。要不断完善交通建设领域的诚实信用管理体系,加大对不讲信用行为的处罚,加大诚信缺失的成本,使失信者在交通运输市场尝到“恶有恶报”的恶果。

总之,无论是人民内部矛盾还是敌我矛盾,也无论矛盾纠纷大小,我们都要从关注民生、服务民生的角度出发,广泛深入地发动广大交通运输系统干部职工顾全大局,依法依规,审慎行动,积极调处各类矛盾纠纷,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为交通运输事业新一轮又好又快提供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