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银川市市容环境卫生城乡一体化新途径

时间:2022-10-28 19:00:05 来源:网友投稿

多年来,银川市在环境卫生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如餐饮垃圾的处理、生活垃圾处置费的收缴等都走在全国同行业前列,并于2007年9月荣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银川市逐步将有条件的城镇和农村引入城市化环卫管理体制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最终形成以“城区带动乡镇、城镇带动农村”,继而覆盖全市的市容环境卫生城乡一体化管理体系。

一、银川市城乡市容环境卫生管理现状

(一)城乡环卫机构体制

市区内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实行市、区、街道三级管理。市级设环境卫生管理处,归口市城管局,在业务上主要对各区进行督促、检查、指导、服务及综合协调;各区环卫处是各区政府的职能部门,承担辖区环卫具体工作;此外各街道办事处设有保洁员,负责背街小巷的清扫保洁工作,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环卫管理机构。乡镇设有环卫站、所,部分农村村级环卫建设呈自行发展状态。

(二)城乡环卫人员和道路清洁

市辖三区现有从事环卫工作人员2958人,其中固定职工615人;临时聘用清洁工1833人;民办清扫员510人。城市建成区110.77平方公里,市辖三区共有333条街巷。城市街道清扫保洁方式是清晨大扫、白天保洁,清扫保洁面积1564万,垃圾清运处理量22.92万吨,清扫率为100%,其中机械化清扫率为20.93%。市区主要干道每天洒水4次。农村聘用卫生员负责主要路段的随时清扫和保洁,工资待遇由乡镇财政按比例核拨和各村自筹集体资金支付。

(三)城乡环卫设施

2003年,银川市筹建了1座日处理量1000吨的河东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及日转运分别为600吨、300吨的八里桥和西夏区2座大型垃圾中转站。市辖三区现有小型垃圾转运站95座,共有公厕305座,其中:社会单位、公园、广场、各类市场、加油站等自建自管的水厕79座,社会单位和乡镇村建设的旱厕65座。乡镇区域各村建有垃圾池(站、房)。

(四)城乡垃圾收运处理

目前,全市建成区生活垃圾实现了统一集中收运、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初由居民或街道保洁员收集,就近送到小型转运站,由各区环卫车辆运至大型垃圾中转站,再集装运至河东垃圾填埋场进行无害化填埋处理,企事业单位的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有偿代运,清运率100%,无害化处理率100%。农村生活垃圾收运缺乏长远的统一规划,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由各村自建垃圾池、站收集后,在附近低洼地或掘坑随意填埋,加之农户卫生意识不强,仍将生活垃圾沿沟、渠随处丢弃乱扔、乱倒。

二、银川市城乡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体制不顺,管理脱节,制约环卫长远发展

一是环卫职工数量不足,目前仅占全市城市人口(包括流动人口)的2.95‰,与国家大中城市的环卫职工配备标准相差甚远,阻碍环卫事业的发展。二是城郊涉农街道办事处和乡镇的环卫管理网络不健全,机构出现断层,且按属地管理原则各自为政,导致农村环卫管理工作执行和推进十分困难。市、区、乡镇三级管理体制不健全且无上下关系,对执行工作情况的监督和落实非常有限,同时,因为兼带市容环卫工作,在执行时容易片面追求短期效果而忽视长效管理,这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与加快市容环境卫生城乡一体化进程完全不相适应。

(二)规划滞后,更新不足,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一是随着城市建城区规模的逐步扩大和旧城的改造,部分新建城市区域缺少公厕,加之规划设计理念更新不足,在建设过程中只考虑了使用功能,档次低、数量不足且分布不合理,存在“上厕难”的问题。二是粪便清淘管理混乱,社会清淘公司不顾环境污染,将清淘的粪便运往城郊倒入道路排水沟或由农民进行沤肥,严重污染环境。三是乡(镇)、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绝大多数厕所不达标,城郊地区厕所档次偏低,无防蝇设施,蚊蝇密度大,异味大。且80%的厕所清扫、清掏不能及时到位。

(三)城乡规划建设提速,保洁任务日趋繁重

随着城乡规划建设的不断扩大,部分乡、村级公路车、人流量剧增且已开通公交线路,保洁范围日趋增多,垃圾处理量在以每年15%的速度递增,而相应的清运、保洁工具设备又难以跟上,这就必然导致环卫保洁工作的超负荷运行及“卫生死角”、“保洁盲区”的存在,群众颇多怨言,以致部分乡(镇)、村新增路段、新建村点无暇顾及;每逢节假日和重大活动,即使加班加点也难以清扫到位。

(四)村民卫生意识淡薄,工作经费缺口较大

一是大量外来人口涌入且流动性大以及生活习惯不同,普遍对环境卫生爱护意识不高,使垃圾量剧增,导致乡(镇)、村内私搭乱建,环境脏乱等形成恶性循环。二是随着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因拆迁等原因,乡(镇)、村特别是城乡结合部居委会土地收益和集体经济实体逐步锐减,而余下的收入萎缩,没有了原来拥有土地的收益,无力承担公益事业的经费支出。三是收取垃圾处理费或清扫保洁费困难重重。按现行生活垃圾处置费的相关政策规定,其收费不涉及农民和农转非人员,致使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经费保障难以维系,乡(镇)、村均感经济压力倍增。四是各乡(镇)市容(环卫)站(所)把有限资金用在了日常维护上,对从事环卫工作的人员应交纳的养老保险、意外伤害险等不能按规定交纳,工资待遇低,严重挫伤了一线环卫工人的工作积极性。

三、加快推进银川市市容环境卫生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途径

(一)加大全民宣教力度,切实转变思想观念

辖区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要切实把宣传教育作为基础性工作认真抓好抓实。针对外来人口多、居住环境差、环卫基础设施缺、生活习惯差异大的特点,充分发挥舆论的导向作用,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介开设专栏的形式和渠道,大力向广大群众宣传与其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环境卫生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切实使城乡居民增强文明和环境卫生意识,提高遵守城市管理法规的自觉性,形成市容环境卫生管理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

(二)综合整治卫生环境,逐步改善村容村貌

一是通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初步实现垃圾清理经常化。设置标准垃圾箱、落实保洁员,全面进入管护状态。二是清洁生产,深入开展农村工业污染防治。开展不法排污企业专项整治,特别是对乡镇化工、印染、造纸、电镀等污染较重的企业进行集中整治。三是积极开展创建卫生村、镇和单位活动,以点代面,全面覆盖。四是推进农村改厕工作,对农户原有厕所统一维修、改建,确保设施完好使用,不污染环境。同时,中心集镇、经济条件好的村和休闲度假景区要突出公厕建设,切实改善农村环境面貌。

(三)科学制订环卫规划,统筹环卫基础设施

一是根据乡镇经济发展水平、距离城区远近,制订出切实可行的环卫设施规划。有经济实力,各方面条件成熟的乡镇可配置垃圾运输专用车,在村级主要道路和人口密集村庄配置垃圾收集桶(箱),收运车辆迂回收集,完善垃圾、粪便清运和中转系统;经济实力不足,可建造投入较少的垃圾投放点,实行一天一收,首先把农村的生活垃圾收集起来,减少生活垃圾污染面,用拖拉机、三轮车等简易运输工具运到中转站。随着经济的发展,再逐步完善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设施和服务网络。二是把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工作纳入新农村建设的整体规划,在对城郊的国有土地进行开发前,必须合理规划,优先保证公厕、垃圾中转站等环卫硬件设施的经费和用地,可按照人口的密集程度预先安排环卫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提高乡镇、村的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标准,落实环卫配套设施,每个乡、镇至少配置一座垃圾中转站。三是把城郊及乡镇的环境卫生纳入全市环境卫生管理体系,增加对农村环卫设施建设的投入,辖区和乡镇两级政府将环卫事业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依据属地建设需要划定经费。也可由市财政统一核拨市环境卫生主管部门,通过财政转移支付或以奖代拨等形式多给予经费倾斜,保障必要的环卫设施投入。

(四)因地制宜减量处理,推进再生资源利用

偏僻的乡村应探索分类收集和就地减量处理的模式,采取经济实惠的就地生态处理方法,减少生活垃圾运输、处置费用,取得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效果。借鉴宁波市北仑牌门村做法,把垃圾分为食物垃圾和非食物垃圾,建造一个长5米宽2米的垃圾消化池,利用太阳能作热源,对食物类有机垃圾进行高温厌氧消化,冬季太阳能不足时利用垃圾本身厌氧消化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进行消化,产生的垃圾渗滤液作肥料,产生的臭气直接通过排风管道排出。试验结果表明,经生态处理后,食用类有机垃圾减量约90%。从而使垃圾处理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工作在城乡同步推进。

(五)理顺环卫管理体制,实现科学发展目标

一是改革街道环卫作业机制,实现环卫作业专业化管理,占领环卫作业市场,提高居民区环境卫生质量。各区环卫部门接管街道、乡镇保洁队伍的人、财、物,直管环卫站(所),承担居(村)民的垃圾清运和清扫保洁工作,统一环卫作业标准,使街道和乡镇环卫作业步入专业化管理的轨道,确保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为今后参与环卫市场的竞争奠定基础。二是市环卫处成立环卫机械化作业公司,整合全市已配置各区的各种环卫专业车辆,对全市6车道以上道路实施机械化清扫作业,使闲置的环卫设备资源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降低清扫人员劳动强度,保障人身安全,提高环境卫生工作效率和管理档次。三是市环卫处加强与涉农街道和乡镇条与块之间综合协调配合力度,指导其应积极引导社区探索居(村)民院落和村队道路环卫保洁方法,促进环卫作业市场化、一体化。四是建立环卫行业协会。逐步把大量事务性工作转移给行业协会,协会分设机械清扫、垃圾清运、渣土运输、垃圾粪便处理、清洁服务等若干个专业分会。主要承担环卫服务企业的资质审查,组织企业参与招投标,制定行业指导价格和行为规范、企业的评级、信息交流和管理培训,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设备的推广。

(六)完善考核评估机制,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一是探索建立领导干部环境卫生绩效考核机制,逐步将环境卫生绩效指标纳入对乡(镇)、村各级领导干部的考核内容。二是将村容村貌评估和环境卫生检查作为科学推进银川市城乡市容环境卫生一体化进程的有效手段,完善城乡一体化规划实施成效的评估方案,建立以村为单位的农户环境卫生评估制,定期公布乡镇村容环卫评估结果。三是通过明确的责任界定,确保环卫工作全面到位,市、区环卫部门负责制定环卫事业发展规划;各乡镇和涉农街道办事处组织协调环卫有偿服务收费的征收,并形成一系列管理制度。四是加强农村的村容环卫建设管理的长效机制,建立“日监、月监、季监”等经常性的检查制度,强化市、区、乡(镇)三级监督执法,不断提高农村的村容环卫管理水平,最终实现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城乡一体化目标。

(责任编辑:文雪峰)

推荐访问:银川市 环境卫生 市容 城乡 新途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