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是指小学阶段的高年级阶段,其中五年制五年级的学生要面临“小升初”考试,所以要认真学习、仔细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六年制五年级的学生要为六年级的小升初做好准备,所以也要认真学习、备战小升初,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统编五年级语文上册中国少年说教学设计6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统编五年级语文上册中国少年说教学设计6篇
统编五年级语文上册中国少年说教学设计篇1
《少年中国说》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顺畅地朗读全文,并理解文章的内容。
2.分析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3、体会作者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写作手法。
教学媒体:多功能讲台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播放电视连续剧《霍元甲》的主题曲,从歌词“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入手,引出梁启超先生;或者从历史人物陈天华、魏源等说起,引出梁启超。
二、介绍作者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早年极力鼓吹变法维新,是我国19世纪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变法维新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在文学方面,他提倡“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等,对当时的文学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他在文学方面影响最大的是散文,他不赞成“桐城派”的古文,也不受汉魏古文的影响,而是追求“务为平易畅达”、“纵笔所至不检束”。他的散文条理清晰,笔锋常带感情,别具一种魅力,为晚清的文体解放和五四白话文运动开辟了道路。著有《饮冰室合集》。
三、教师范读课文
学生在听读时标出自己难以把握读音的字词。
教师范读后,解决难字的读音:
恶 怯懦 瘠牛 翘足可待 鹰隼 干将发硎
四、学生先自由朗读课文,然后齐读课文
学生齐读课文后,教师就学生读音不准或者停顿不好的地方进行提醒。
五、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指名让学生朗读第1自然段。
2.思考如下问题:
(1)请简要概括这自然段的内容。
明确:由日本人对中国的称呼,引出自己心目中的少年中国。
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吗?
明确:先写日本人对中国的蔑视性称呼,既表达出自己心中的愤慨之情,也很容易激发读者的感情,引发共鸣。同时,将日本人所称呼的“老大中国”与自己心目中的“少年中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如果将“一则曰老大帝国,再则曰老大帝国”改为“一曰老大帝国”,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吗?
明确:肯定不同。因为“一则”、“再则”连用,很清楚地表现出日本对中国的蔑视程度,这就容易引发读者更激愤的感情。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加以背诵。
学生记忆后,教师指名让学生背诵。
六、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
1.男生齐读第2自然段。
让学生在朗读之前先迅速默读第2自然段,并酝酿感情。在朗读时,声音要洪亮
2.学生结合注释自行翻译第2自然段。教师引导学生注意以下重点字词:
常思既往 日新 盛气 怯懦 苟且 不同之大略 国亦宜然
3.指名让几个学生分别翻译部分重点句子,检查学生对文句的把握程度。
(1)惟保守也故永旧,惟进取也故日新
(2)事事皆其所未经者,故常敢破格
(3)人固有之,国亦宜然
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学生在朗读中细心体会。
这段文字内容不难理解,所以学生在多读的基础上基本可以懂得。
5.学生齐读课文,然后发表自己的看法。
要求学生讨论交流:朗读后你有什么感受?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可以从内容、表达、修辞等多个角度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发表的主要看法可能如下:
(1)善于运用排比与对偶相结合的方法反复论述文章观点,具有不可阻遏的气势。
(2)在论证上采用了层层推进的方式,层层推理,步步深入,富有说服力。
(3)在表达上运用了对比手法,将老年人与少年人进行对比,鲜明生动,说理透彻。
6.学生熟读课文,教师总结第2自然段主要内容。
七、布置作业
在图书馆或者网络上查找有关清朝末年仁人志士为中国觉醒而奔走的故事,并复述给父母或者同学听。
第二课时
一、学生齐读课文第1、2自然段,简要引入新课时
二、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1.教师范读第3自然段(或者听朗读带)。
2.学生齐读第3自然段。
疏通词句,重点字词列举如下:
老朽之冤业使举国之少年
天戴其苍,地履其黄
3.指导学生朗读第3自然段。
横有八荒
干将发硎,有作其芒
(1)学生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体会朗读的节奏、情感和语气。
(2)指名让学生朗读第3自然段。
学生朗读后,让学生自由评论,讨论朗读的优劣和需要注意的问题。学生朗读之后,容易出现的问题也就差不多解决了。这段文字朗读的节奏不难把握,主要是要读出感情,读出气势。
4.思考:
(1)本段文字所表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2)请注意文段中哪些句子属于比喻句?这些比喻有什么好处?
明确:在前面多次朗读的基础上,学生已经充分理解文句的意思,对整体内容的理解也就相当容易了。概括内容只求主要意思相同即可。关于第二题,比喻主要有“红日初升……有作其芒”。这些比喻的喻体运用得当,如初生的红日,啸谷的乳虎,与少年相应和,表现少年中国的热情奔放;而其他的喻体,则表现出少年的豪迈气势。这些比喻的运用,很好地体现出少年中国的光明未来。
5.学生自由朗读整个文段。
三、综合评价
1.学生回想整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2.思考:文章将社会腐朽的原因归结为什么?你认为这恰当吗?
明确:文章将社会腐朽的原因归结为“老朽之人”,从而刻画出当时统治者的丑恶嘴脸。这在当时有一定进步作用,可以激发青年人奋发图强,变革现实。但是仅仅归结于复述老年与少年在性格上的差别,把少年一律看成先进,老年一律看成保守,把国家富强的希望寄托在这些人的身上,充分暴露了作者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立场的局限性。
3.学生再次齐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主题思想和基本内容。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争取背诵全文。
2.请你从现实的角度出发,写一篇抒发当今少年的豪情壮志的文章,题目自拟
统编五年级语文上册中国少年说教学设计篇2
13少年中国说(节选)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和资料,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之间的联系。【语文要素】
4.能结合资料,了解为实现强国梦想而作出卓越贡献的人物故事,并制作手抄报。【语文要素】
[教学重难点]
1.能借助注释和资料,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之间的联系。
2.能结合资料,了解为实现强国梦想而作出卓越贡献的人物故事,并制作手抄报。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课时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借助注释和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重点)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如果要大家用一个词来形容现在的中国,你们会用什么词呢?(美丽富饶、兴旺发达、蒸蒸日上……)说得很好!一百多年前的梁启超先生也用了一个词形容中国:少年!少年有什么特点?(年轻,有朝气)请看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少年中国说(节选)》。(板书课题)“说”是一种文体,可以叙事、可以议论、可以说明。“少年中国说”的意思就是(说说年轻的中国)作者为什么“说”?他又将如何“说”?请看课件。
2.哪位同学预习时查阅了资料,能介绍一下作者和文章的写作背景吗?(师相机补充)
二、读文识字,整体感知
1.出示生字卡片,读准字音,结合注释,理解字词。
重点指导:“履”读lǚ,“哉”是平舌音,读zāi。
2.学生自由诵读后,个别抽查,小组竞读。
3.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师生一同读文章,疏通阅读障碍。
(1)自由读文章,注意:读得清楚,句段分明,节奏合理。做到熟读成诵。
(2)把不理解的词句圈起来,同桌相互探讨。
4.借助注释和资料大致理解文意,梳理各段的主要内容。(先写建设少年中国的责任在于中国少年,接着写少年中国的光辉前景,最后赞美了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
5.第1自然段从哪些方面体现了少年对国家的影响?
生总结、汇报,师引导。(层层深入:智富强独立自由进步胜于欧洲雄于地球)
6.指导书写。
(1)重点指导:“履”字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尸”字的一撇要写得长一点。
(2)生在写字本上练写,师巡视指导。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共同熟悉了课文,学习了字词。大家知道吗,这篇文章节选自梁启超先生《少年中国说》的一部分,课后大家可以把原文找来读一读,同学们课下还可以搜集一些为国家富强而奋斗的杰出人物故事,我们将在下节课全班交流分享。
第2课时◆课时目标
1.能体会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之间的联系。(重点)
2.能结合资料,了解为实现强国梦想而作出卓越贡献的人物故事,并制作手抄报。(难点)
一、复习导入
1.听写下列生字。(泻潜试胎皇履疆)
2.文章的第1自然段用什么方法介绍了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的关系?
二、研读课文
1.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第1自然段的句子有什么共同特点?(都是“少年……则国……”)
(2)借助关联词,体会关系。
首先,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关联词,把“少年”和“国”连接起来。(因为……所以;如果……就;只有……才;只要……就。)
其次,初步体会中国少年和少年中国的关系:请同学们将每一个关联词带入课文中,集体朗读。如:(因为)少年智,(所以)国智,(因为)少年富,(所以)国富……
①你感受到少年与中国之间的关系了吗?是怎样的关系?(有怎样的少年,就有怎样的中国。)
②你能找出这一段中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吗?(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中国少年的责任是什么?(中国少年的责任是振兴中华。)
(3)师小结:说得非常好!从这一段我们可以看出少年的责任非常重大。“少年强则国强”,这是中华民族的呐喊,更是中华少年神圣的职责。
2.朗读、感受第2自然段,从文字提供的美好形象中感受少年中国生机勃勃的生命力。
(1)我们来看看第2自然段,大家看看这段的句式有什么特点?(押韵)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这种句式更有助于抒发作者对少年中国的热烈赞颂和无限向往之情,同时也把文章的感情推向高潮,使读者受到强烈的震撼和巨大的鼓舞。)
(2)接下来请大家看看作者把少年中国比喻成了什么事物,批画下来,想想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生默读课文,并总结、汇报:“红日”般的灿烂前景,“河出伏流”的壮阔发展,犹如“潜龙”“乳虎”的巨大声威,有如“奇花”的壮丽前景,如“干将”的锐利锋芒。
(3)指导朗读,读出节奏感和韵律感。在朗读的过程中还要思考:作者这样比喻有什么用意?
生自读课文,汇报交流:我们在总结过程中发现,作者用这些充满生命力的事物来比喻少年中国,就是告诉我们,少年中国就是最具有生命力,最有发展前途的。
3.朗读第3自然段,体会句子承载的思想感情。
(1)梁启超以激昂饱满的笔触描绘了一幅中国少年奋发有为,少年中国豪迈崛起的振奋民志、激动人心的画面,所以他在最后一段写道——(学生齐读第3自然段)
(2)汇报:这一段是抒情段,作者用两个感叹句,再次重申了中国少年和少年中国密切的关系以及对他们的赞美之情。中国少年承担着祖国繁荣昌盛的重任,少年强才能中国强。强大富庶的中国又为中国少年的成长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中国强所以少年强。
三、总结全文
作者把封建的古老中国和理想的少年中国进行鲜明的对比,热情歌颂少年中国勇于改革的精神,批评消极保守思想,鼓励人们肩负责任,发奋图强。本文表现出作者热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的愿望,并且对中国的未来满怀希望。
四、课文主旨归纳
作者把封建的古老中国和理想的少年中国进行鲜明的对比,热情歌颂少年勇于改革的精神,批评消极保守思想,鼓励人们肩负责任,发奋图强。本文表现出作者热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的愿望,并且对中国的未来满怀希望。
(七)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课外搜集一些爱国的诗歌。
六、说板书设计
总分—总领全段
磅礴的气势 蓬勃的生命力
13.少年中国说 动词:泻 潜 渊 胎 履 纵——层层深入
赞美之情
升华感情
1.上节课老师让每人搜集一些为国家富强而奋斗的杰出人物的故事,老师相信你们每个人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肯定感受颇多,现在谁来分享自己搜集到的人物故事,并谈谈自己的感受?(生分享)
2.时间关系,我们课下把自己的感受和杰出人物的故事融到一起,做一期手抄报,全班交流。
[教学板书]
总分—总领全段
13.少年中国说(节选) 磅礴的气势 蓬勃的生命力
动词:泻 潜 渊 胎 履 纵——
层层深入 赞美之情
[教学反思]
本次授课我将教学重点放在了第2课时,开课时,我通过复习上一节所学内容,为学生能够建立起已有知识和本节课要学的知识之间的联系打好基础。再逐步深入课文每个自然段,了解第1自然段的内在结构,作者的写作特点,运用关联词串联少年中国、中国少年的方法来感受两者的关系,从而体会到少年中国光辉灿烂的前程;在第2自然段中,引导学生发现句式的特点,体会这样的表达方式更有利于作者表达强烈的内在情感,并通过朗读的形式理解文意、体会情感,从而明白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两者的关系。
随着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以及对作者强烈情感的体会,学生明白了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的内在关系,就更能理解作者的初心,那就是作者热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的愿望,并且对中国的未来满怀希望。
最后,升华感情,从课内走向课外,拓展、启发学生通过所了解的杰出人物的爱国故事,来增进对文章的理解,激发同学们的爱国之心,并明白杰出人物跟国家富强之间的内在关系,建立正确的爱国情怀,激励学生以国为荣、报效祖国、回报祖国的爱国热情。
统编五年级语文上册中国少年说教学设计篇3
13.少年中国说
【教学内容】
教科书P52~53内容。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体会本文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
3.体会作者殷切期盼祖国繁荣富强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2.体会本文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介绍作者
1.同学们,你们正值青春年少,今天你们是初升的太阳,明天你们就是祖国的栋梁。早在一百多年前,有一个人就提出了这样的观点,这个人就是清末的梁启超。(课件出示梁启超的头像)
2.作者简介: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二、初读课文,注意字音
1.播放本课的朗读视频。要求学生注意读音。
2.学生自由朗读,注意字音。
3.学生汇报朗读。
三、分组合作,疏通文意
1.学生分组合作疏通文意,要求会哪句说哪句,不懂的提出来全班解决。
2.学生分组汇报。
四、走进历史,悟情诵读
1.播放历史视频《火烧圆明园》《甲午风云》片段。
2.看完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3.梁启超面对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自己上书变法又失败了,流亡国外,有家难回呀!所以他把希望寄托于谁身上了?(引读:故今日之责任……雄于地球。)
4.这一小部分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5.面对我大好河山遭践踏,我生灵遭涂炭,他痛心呐!他希望我们的少年中国在中国少年的努力下是什么样的呢?(引读:红日初升……来日方长。)
6.读了这一部分你有什么想法?引导学生从修辞上说。
7.结构整齐,运用了对偶的方法。
比喻把红日比作了少年中国的灿烂前程。河出伏流象征少年中国发展的不可限量。鹰隼试翼的冲天气势比喻少年中国的英姿勃发,用剑比拟为创建少年中国立功的少年……
8.作者心中的少年中国是一个智慧、富有、强大、独立、自由、进步、生于欧洲、雄于地球的中国,是一个突然崛起,生活幸福美好,前程似锦的东方巨人。想到这里作者不由得说,引读: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国无疆!
这样的一个中国,危机四伏,风雨如磐要靠谁来扭转,在这样的历史时期他为什么要把责任全压在少年肩上呢?
9.我们少年就要肩负起这样的责任。引读全篇,能背的就试背。
五、今昔对比,激发情感
1.那么梁启超期待的中国现在是什么样呢?让我们看看今天的中国吧!播放相关视频。你有什么感受?
2.看看今天的中国聚集当今世界上最大、最广、最多的人气和景气,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和平与发展是我们期盼的心声,我们伟大的祖国不卑、不亢、不骄、不躁、不惊,以坦荡、豁达、深邃和娴静阔步在新世纪的黎明,如今我们的祖国正继往开来走向新的辉煌。
3.配乐试背全文。
4.我们伟大的祖国如此繁荣富强,你打算怎么做,看视频想做法。
5.你们是幸福的一代,也是肩负重任的一代。回顾历史,从清末被蹂躏到现在的繁荣盛世,多少少年英雄抛头颅洒热血,用他们的生命换来了今天的和平。他们开创了祖国的今天,我们就要造就祖国的明天,让我们弘扬民族之精神,再现中华之雄魂,树爱国之心,立报国之志,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人类灿烂的文化武装自己,时刻准备着为祖国的明天贡献力量,相信在你们不懈的努力下,祖国的明天会更美好!
【板书设计】
少年中国说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
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在朗读上需要一定的技巧,可以借助注释来理解课文,但由于古今异义,在理解上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学生提前了解当时的相关背景,以便更好掌握本课内容。
统编五年级语文上册中国少年说教学设计篇4
《少年中国说》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顺畅地朗读全文,并理解文章的内容。
2.分析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3、体会作者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写作手法。
教学媒体:多功能讲台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播放电视连续剧《霍元甲》的主题曲,从歌词“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入手,引出梁启超先生;或者从历史人物陈天华、魏源等说起,引出梁启超。
二、介绍作者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早年极力鼓吹变法维新,是我国19世纪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变法维新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在文学方面,他提倡“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等,对当时的文学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他在文学方面影响最大的是散文,他不赞成“桐城派”的古文,也不受汉魏古文的影响,而是追求“务为平易畅达”、“纵笔所至不检束”。他的散文条理清晰,笔锋常带感情,别具一种魅力,为晚清的文体解放和五四白话文运动开辟了道路。著有《饮冰室合集》。
三、教师范读课文
学生在听读时标出自己难以把握读音的字词。
教师范读后,解决难字的读音:
恶 怯懦 瘠牛 翘足可待 鹰隼 干将发硎
四、学生先自由朗读课文,然后齐读课文
学生齐读课文后,教师就学生读音不准或者停顿不好的地方进行提醒。
五、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指名让学生朗读第1自然段。
2.思考如下问题:
(1)请简要概括这自然段的内容。
明确:由日本人对中国的称呼,引出自己心目中的少年中国。
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吗?
明确:先写日本人对中国的蔑视性称呼,既表达出自己心中的愤慨之情,也很容易激发读者的感情,引发共鸣。同时,将日本人所称呼的“老大中国”与自己心目中的“少年中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如果将“一则曰老大帝国,再则曰老大帝国”改为“一曰老大帝国”,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吗?
明确:肯定不同。因为“一则”、“再则”连用,很清楚地表现出日本对中国的蔑视程度,这就容易引发读者更激愤的感情。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加以背诵。
学生记忆后,教师指名让学生背诵。
六、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
1.男生齐读第2自然段。
让学生在朗读之前先迅速默读第2自然段,并酝酿感情。在朗读时,声音要洪亮
2.学生结合注释自行翻译第2自然段。教师引导学生注意以下重点字词:
常思既往 日新 盛气 怯懦 苟且 不同之大略 国亦宜然
3.指名让几个学生分别翻译部分重点句子,检查学生对文句的把握程度。
(1)惟保守也故永旧,惟进取也故日新
(2)事事皆其所未经者,故常敢破格
(3)人固有之,国亦宜然
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学生在朗读中细心体会。
这段文字内容不难理解,所以学生在多读的基础上基本可以懂得。
5.学生齐读课文,然后发表自己的看法。
要求学生讨论交流:朗读后你有什么感受?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可以从内容、表达、修辞等多个角度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发表的主要看法可能如下:
(1)善于运用排比与对偶相结合的方法反复论述文章观点,具有不可阻遏的气势。
(2)在论证上采用了层层推进的方式,层层推理,步步深入,富有说服力。
(3)在表达上运用了对比手法,将老年人与少年人进行对比,鲜明生动,说理透彻。
6.学生熟读课文,教师总结第2自然段主要内容。
七、布置作业
在图书馆或者网络上查找有关清朝末年仁人志士为中国觉醒而奔走的故事,并复述给父母或者同学听。
第二课时
一、学生齐读课文第1、2自然段,简要引入新课时
二、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1.教师范读第3自然段(或者听朗读带)。
2.学生齐读第3自然段。
疏通词句,重点字词列举如下:
老朽之冤业使举国之少年
天戴其苍,地履其黄
3.指导学生朗读第3自然段。
横有八荒
干将发硎,有作其芒
(1)学生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体会朗读的节奏、情感和语气。
(2)指名让学生朗读第3自然段。
学生朗读后,让学生自由评论,讨论朗读的优劣和需要注意的问题。学生朗读之后,容易出现的问题也就差不多解决了。这段文字朗读的节奏不难把握,主要是要读出感情,读出气势。
4.思考:
(1)本段文字所表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2)请注意文段中哪些句子属于比喻句?这些比喻有什么好处?
明确:在前面多次朗读的基础上,学生已经充分理解文句的意思,对整体内容的理解也就相当容易了。概括内容只求主要意思相同即可。关于第二题,比喻主要有“红日初升……有作其芒”。这些比喻的喻体运用得当,如初生的红日,啸谷的乳虎,与少年相应和,表现少年中国的热情奔放;而其他的喻体,则表现出少年的豪迈气势。这些比喻的运用,很好地体现出少年中国的光明未来。
5.学生自由朗读整个文段。
三、综合评价
1.学生回想整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2.思考:文章将社会腐朽的原因归结为什么?你认为这恰当吗?
明确:文章将社会腐朽的原因归结为“老朽之人”,从而刻画出当时统治者的丑恶嘴脸。这在当时有一定进步作用,可以激发青年人奋发图强,变革现实。但是仅仅归结于复述老年与少年在性格上的差别,把少年一律看成先进,老年一律看成保守,把国家富强的希望寄托在这些人的身上,充分暴露了作者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立场的局限性。
3.学生再次齐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主题思想和基本内容。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争取背诵全文。
2.请你从现实的角度出发,写一篇抒发当今少年的豪情壮志的文章,题目自拟
统编五年级语文上册中国少年说教学设计篇5
《少年中国说》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及句子的含义和作用。2.理清思路,把握文章的议论层次,理解文章的主旨。3.学习用比喻论证法和类比论证法来阐述道理。
4.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感,激发学生为了祖国繁荣富强而积极进取的精神。[教学重难点]
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及句子的含义和作用,并能运用比喻论证法和类比论证法来阐述道理。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
一课时
我把本节课的重点放在疏通文意,反复诵读,把握情感上。一、
导入新课我大致分了三个小步骤:
第一步:在课间播放电视连续剧《霍元甲》的主题曲,从歌词“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入手,营造一种浓浓的爱国氛围。(播放歌曲)第二步:然后这样导入:有个人在100年前,20世纪钟声敲响之际,就提出了这样的观点。“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他就是梁启超。提到梁启超,我们就会自然地想到与他有关的一段历史,谁能试着讲给同学听?这个问题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出示投影可稍作补充。
投影:
“百日维新,戊戌变法”。
1895年,中日甲午战败,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也刺激爱国知识分子干预国事,要求维新变法,拯救国家。梁启超与其师康有为是变法运动的领导人物,时人称“康梁”,建议支持光绪皇帝实行新政。由于维新派的政治制度的改革触犯了封建官僚的利益,而且威胁到慈禧太后的权威,因此,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将光绪皇帝囚禁于中南海的瀛台,大肆搜捕和屠杀维新派。谭嗣同等6人被杀于北京菜市口,史称“戊戌六君子”。康有为逃往香港,梁启超也由天津东渡逃亡日本。)第三步:从介绍梁启超入手,梁启超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取的是庄子内热饮冰之意,只是数十年的"饮冰",也未能凉了他的热血。10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来拜读他写的一篇《少年中国说》,字里行间,我们或许会明白他的满腔热血,明白他热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的爱国情怀,明白他为何把国家的命运系于少年一身的强烈情感。这样导入,既能让学生了解背景,又能激起学生学文的兴趣。二、
读直接进入本课重点,通过听读、自由读、指名读来把握情感。但我认为
在这之前有必要明确两个知识点:
第一个简要介绍“说”这种文体。可以叙事,可以议论,可以说明,……明确本文是议论文。
第二个是若把“少年中国”换成“中国少年”可以吗?
这样不仅有利于朗读,有利于整体感知课文,也为第二课时的学习做了一个铺垫。
朗读训练我是这样进行的:首先
听录音朗读,注意节拍和停顿,然后学生自由朗读,其间注意读准字音,最后读时,停顿和情感把握不好的地方不要着急,我采用的方法是分组讨论,先
指名读,学生评价,侧重字音和停顿。
学生试
理解重点词语疏通文意,再看能不能解决。解决不了的可向老师请教。这样做是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改变了老师口述、学生记录的做法。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们要继承这一优良传统教法,落实到操作层面上,就是要突出诵读的地位,让学生与文本亲密接触,走进文本,走进人物的思想感情世界里去,从而受到感染,获得启示。通过自吟、分段朗读和表情读等多种形式,以声传情,活化出鲜活的人物感情。
三、在以上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来个
个性化感悟。
读书,要为我所用,要从中获得感悟,获得启示。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角度谈出各自独特的读书感受。
思维一旦被激活,生生之间又相互启发,鲜活的感悟就会异彩纷呈。个性化感悟就是要为展示学生对文本原生态的理解提供平台。同时,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至此学生对文本的把握不止限于字词句,更深入到它的思想内容,可以说为第二课时的教学做好了充分准备。最后再齐读课文,体会作者强烈的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四、在熟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层层深入地记忆。最后布置投影
1、背诵:“少年智则国智——与国无疆”一段。2、翻译下面的句子。①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②人固有之,国亦宜然
③“少年智则国智——与国无疆”一段。
3、背诵岳飞的《满江红》。
总之,本节课的重点就是在朗读中逐步感受文章内容,进行理解,以加强自己的文言文语感。在解决字词读音的基础上,要求学生酝酿自己的感情,加深体会,然后朗读尽可能读得字正腔圆。由于本文多运用排比句和对偶句,句式相当整齐,朗读的节奏很容易掌握。所以,这节课朗读,要求学生从字词着手,理解字词的意义,以便更好地体会文章的感情,从而读出感情。
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的结构思路,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2、学习本文严密的推理,类比、对比和比喻的写法
背诵课文,告诉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推理背诵,
作业:
3、通过朗读体会本文炽热的感情。教学步骤:
一、由齐读课文导入,再次激发情感。二、进入重点:理清思路,理解内容。我是这样设计的:第一步进行
个性化品读
师生共同探讨本文的特点,最后拟定品读的提纲,分小组探究答案。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欣喜地发现,一旦放开束缚学生思维的绳索。就会激发出他们智慧的火花。学生很快就分成主题探究、语言品味两个大组。展开讨论。要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能在一边坐视不理,而应和学生一起讨论,提醒学生探究时不要架空文本,应从文本中去找答案。另外我也注意从学生的讨论中搜集有价值的问题,当堂拟定提纲,按顺序组织探讨,大概有以下问题:
1、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这个问题是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结构。
2、在第一自然段中,作者说:“一则曰老大帝国,再则曰老大帝国”,表现了日本人的什么看法,作者对此持什么态度?
先写日本人对中国的蔑视性称呼,既表达出自己心中的愤慨之情,也很容易激发读者的感情,引发共鸣。同时,将日本人所称呼的“老大中国”与自己心目中的“少年中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表明了自己的观点,那就是----------------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国在。
以上两个问题的解决,引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3、为什么欲言国之老少,先人之老少?
这个问题是重点也是难点,为了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我设计了这样一组练习:要求学生再次细读课文,按提示把内容填好,并分析其作用。
投影
第一组对比:
老年人:常思既往——生留恋心——(保守)——(永旧-)------------照例少年人:常思将来——(生希望心)——(进取)——(日新)----------(破格)第二组对比:
老年人:常多忧虑——(灰心)——(怯懦)——(苟且)——灭世界少年人:常好行乐——盛气——(豪壮)——(冒险)——(造世界)第三组对比:
老年人:常厌事——(无可为者)
少年人:常喜事——(无不可为者)
这三组对比,歌颂了少年人敢于破格、能改造世界和勇于作为的精神。突出了少年人的优势,即不同点。第四组对比(比喻):
老年人:如夕照、瘠牛、僧、字典、鸦片烟、陨石、……少年人:如朝阳、乳虎、侠、戏文、波兰地酒、珊瑚岛……
第四组对比则是一连串的比喻论证,显示了作者“心目中”的“少年中国”所具有的基本特点。
通过以上分析,我总结点拨:在作者认为,国之老少就如同人之老少,二者是相同的
统编五年级语文上册中国少年说教学设计篇6
少年中国说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把握文章的议论层次,理解文章的主旨。3、学习运用比喻论证和类比论证法来阐述道理4、激发我们为祖国富强而积极进取的精神重点:朗读、体会文章感情充沛的特点。难点:背诵。
一、导入课文:
由"戊戌变法"过渡到梁启超以及课文。由学生作为主要参与者,由梁启超怎么会想到变法的思想这一悬念来阅读本文,激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二、介绍作者: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子、哀时客、饮冰室主人、自由斋主人等,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十七岁中举,后随其师康有为参与维新变法,事败后流亡日本,在当地创办《新小说》杂志,并与孙中山等革命人士来往密切;回国后又曾组织进步党争取宪政。1920年后,脱离政界,先后在清华、南开任教授,并专心著述。一生完成一千二百万字以上,涉及社会科学所有领域。
梁是清末民初中国文坛上影响最大的一个人物,他自1899年起提倡的文学革命开辟了近代文学理论探索和文学创作的新局面。而他本人的创作虽然成就并不很高,但却是自己理论的实践者,为新文学的真正发展开拓了道路。三、速读课文(3分钟)要求:
1、全文(正文+注释)
2、先自己读课文,把阅读中不认识的生僻字画下来。3、生僻字在组内交流,组内解决。
四、齐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读清句子及节奏
五、疏通文意,思考下列问题: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2、本文运用了那些论证方法?3、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分析:
第一段: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国在(论点)第二段:
1)老年人常思既往留恋心保守永旧
少年人常思将来希望心进取日新老年人思既往照例
1
少年人思将来破格
2)老年人多忧虑灰心怯懦苟且灭世界少年人好行乐盛气豪壮冒险造世界3)老年人常厌事一切事无可为少年人常喜事一切事无不可为4)老年人如夕照瘠牛少年人如朝阳乳虎第三段:
展望中国美好前途,号召少年们担负起振兴祖国的责任。“红日初升”
比作少年中国前程灿烂。“河出伏流”
比喻少年中国的进步不可限量。“潜龙腾渊”
表示少年中国的突然崛起。“乳虎啸谷”、“鹰隼试翼”
比作少年中国的巨大声威。“奇花初胎”
比作少年中国的幸福美好生活。“干将发硎”
比作少年中国的奋发有为,展望了中国的美好前途。六、中心思想:
作者把封建的古老中国和理想的少年中国作鲜明的对比,热情赞颂少年勇于改革的精神,批评消极保守思想,鼓励人们肩负重任,发愤图强,表现作者热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并对中国的未来满怀希望。七、布置作业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