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笔者通过宝鸡市体育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从竞赛表演业集群、体育健身娱乐业集群、体育基础设施建设集群、体育旅游业集群和体育培训业集群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宝鸡市体育产业面临内部发展不均衡、体育衍生业发展缓慢、产业集群效应低和创新意识落后等问题。为进一步完善宝鸡市产业集群建设提出了优化产业结构,打造产业集群园区,以体育赛事集群为着力点,带动其他体育产业集群协同发展,共同提高宝鸡市体育产业集群影响力等策略。
【关键词】体育产业产业集群策略宝鸡
基金项目:宝鸡市2016年科技计划项目“宝鸡市体育产业集群效应研究”(编号:16RKX2-2)。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在体育领域的关注已经不仅仅是体育赛事、体育表演等内容,而是把体育当作产业来经营管理。一般认为,产业集群是指以专业化分工与协作原则形成的大量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集中于某个特定区域的一种产业组织形式。宝鸡市体育产业主要集中在竞赛表演业、健身娱乐业、体育旅游业、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业、体育培训业等方面,并已初具雏形。
宝鸡市体育产业集群现状
宝鸡市目前已经形成了“五大”体育产业集群,即体育旅游业集群、体育竞赛表演业集群、体育基础设施建设集群、体育健身娱乐业集群、体育培训业集群。
1.竞赛表演业集群
寶鸡市凭借自身地理环境优势,近年来成功举办了各项大型体育赛事,随着体育赛事的不断发展和推广,体育竞赛表演业已成为打造城市知名度、提高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指标。2014年,举办了陕西省第十五届运动会,开幕式当天共有3万多名演职人员参与其中,包括8000名现场演职人员和1.2万名观众坐在主席台对面充当背景墙以及10000名群众观看了此项赛事,极大地提升了宝鸡市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为成功举办全国大型体育比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体育健身娱乐业集群
宝鸡市在“十二五规划”中将创建全国全民健身示范城市和群众体育事业写入市政府年度工作报告,市财政每年安排3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全民健身事业,并确保按比例逐年增长。居民体育健身娱乐形式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传统的体育健身娱乐项目(如广场舞、羽毛球、乒乓球、游泳、健身健美、足球、篮球、太极拳、门球等)依然受大众欢迎,而漂流、滑雪、瑜伽、蹦极等新兴运动项目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青睐。从体育消费支出来看,宝鸡市居民体育消费主要包括体育用品消费、观看体育比赛消费、各种球类健身场馆消费、体育彩票消费等。
3.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业集群
宝鸡市现有各类体育场馆160余家,体育场地总面积676.7万平方米,“十二五”以来,全市新增全民健身体育设施786处,新增体育场地面积529.23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23平方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该集群逐步形成了以石坝河体育场馆、高新区游泳跳水馆、陈仓区射击射箭中心、王家崖水上训练中心等设施为主体的四大体育场馆集群,不断改造渭河体育公园健身场地设施,建成樱花园健身广场、太极广场、健身舞广场、老年人门球场等18块健身场地。建成石鼓山滨河长廊示范带工程和宝鸡高新城市运动公园;建成北坡公园示范带,打造篮球、乒乓球、门球“一条街”;建成了市五环体育公园,公园集自然、生态、运动、休闲于一体。同时在各县区建成了一批健身示范带工程,形成了遍布城乡、聚点成片、连线成带的体育健身设施集群。
4.体育旅游业集群
宝鸡市体育旅游业集群的发展新模式为:体育用赛事串、旅游用项目串、景点用特色串。“体育用赛事串”,主动联合体育等部门,聚合优势,开展符合宝鸡旅游业的体育赛事;“旅游用项目串”,积极招引符合宝鸡旅游发展的精品体育旅游项目集群,拓展新型体育休闲游线路;“景点用特色串”,各县区、各行业、各体育协会做好体育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打造了关天经济区万人长跑、全市体育健身大会等群众性品牌活动。随着体育旅游发展战略的逐步实施,推动了宝鸡市体育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该集群仅在2016年上半年即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19.6亿元,共接待游客3245.9万人次;而2015年旅游总收入为363.5亿元,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5356.2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22.5%和21.7%。
5.体育培训业集群
体育培训业是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热情的提高以及投资健康理念的形成,社会上对各类体育相关知识和体育项目的培训需求逐渐加大。特别是近年来,随着足球、篮球、排球、游泳纳入到中考体育考试项目中,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学习各类体育运动项目的热情不断高涨,与体育项目相关的培训教育机构呈现出井喷式的发展。
宝鸡市体育产业集群面临的问题
宝鸡市体育产业集群已具雏形,但仍面临着竞争力和影响力不足的问题,因此,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成为有效提升宝鸡市体育产业集群效应的关键。
1.体育产业内部发展不平衡
从宝鸡市体育产业构成来看,依然是处在产业链上游的体育竞赛表演市场所占比重大,而处在产业链下游的体育制造业比重最低。其中2015年我市体育竞赛表演业比重比2014年提高了,达到34%。下游体育旅游业随着竞赛表演业市场的繁荣所占比重逐渐加大,达到24%,两者加起来达到58%,而下游体育服务业的比重达到21%,发展空间巨大。随着宝鸡市居民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普通大众对体育用品的需求从简单的购置体育用品、服装、体育器材方面逐渐过渡到更高层次的体育娱乐、体育文化等精神方面的追求。面对这些需求,开发体育服务业潜在市场成为宝鸡市体育产业发展的方向[1]。
2.体育衍生产业发展较缓慢
目前,宝鸡市体育产业以经营性的体育产品为主,自主品牌的体育产品几乎没有,生产的运动服装多以来料的加工和品牌的模仿为主[2]。体育用品制造业还以批发和零售为主,企业大多还处于小作坊式的运营模式,未形成规模化的专业生产,缺乏专业的指导和管理,企业技术发展方向并不确定。宝鸡市体育用品制造企业以同业聚集为主,企业之间的产业关联度低,产业链同一环节、同类型的企业不断重复,产品同质化明显,同行业竞争造成了生产出的体育产品类型单一、产品价位低、企业利润低、市场竞争力不足等问题。
3.体育产业链较短,导致产业集群效应低
从宝鸡市体育竞赛产业集群发展的态势来看,体育产业链各个链接环节较短,大部分链接只能达到两个层次,很难达到上游、中游、下游三个层次。目前,宝鸡市体育赛事资源开发主要通过中游体育中介公司、体育传媒等得以实现,而处在下游的体育用品制造企业还无法向产業链上的中、上游企业提供相应的产品和配套服务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上、中、下游产业链上的企业并未实现相互价值的交换,特别是衍生产业的开发未得到真正的发展,导致产业集群效应低。
4.体育产业创新意识不足
从目前的宝鸡市体育产业集群发展过程来看,体育产业集群只是形成了基本的形态,无论是创新意识还是科技形态还处在相对较低的阶段。较福建晋江国家级体育产业基地而言,宝鸡市缺乏核心产业基地作为枢纽,虽然宝鸡现有3所高校,但这种区域知识密集的优势并没有显现出来。因此,宝鸡市政府应根据自身经济发展状况和自然人文环境等特点,创造有利于本地区体育产业开发、技术创新、企业传媒发展的特殊环境,形成体育产业相对集中的区域,将各类体育产业进行优势互补,为相关体育产业全面发展铺平道路[2]。
结论:宝鸡市体育产业内部发展不平衡,从宝鸡市体育产业构成来看,上游体育竞赛表演市场所占比重依然很大,下游衍生产业中体育制造业比重最低,体育服务业市场发展空间巨大。体育衍生产业发展缓慢,特别是体育用品制造业和国内大城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体育产业链较短,导致产业集群效应低。宝鸡市体育产业集群创新意识和科技形态相对于大城市而言还比较落后。
宝鸡市体育产业集群的发展策略
1.优化体育产业结构
针对宝鸡市体育产业内部发展不平衡的特点,宝鸡市应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培养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自主创新能力强的体育传媒和体育用品制造企业。继续重点发展体育赛事产业,充分利用知名体育赛事辐射力强的特点,以承办国内外大型体育赛事为契机,加快体育与旅游的融合,聚合优势,以宝鸡的特色旅游资源为依托,继续打造像秦岭峡谷漂流、骑行越野、登山比赛、滑雪等体育旅游项目,推动宝鸡市体育、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2.打造体育产业集群园区
宝鸡市政府可以尝试打造各种形式的体育产业集聚区、集聚带或体育产业功能区来发展体育产业集群。例如在商业繁华区域可以形成与目标区域配套发展并为此区域专门提供服务的专业化体育服务业集聚区,针对区域内主要消费群体特点形成专业化、个性化的集聚带,强调体育服务业的专而精,有利于更好地为区域经济服务。例如在商业核心区域内,为商界精英、白领提供高档的休闲健身场所,这样不仅能发展区域内的健身娱乐产业,还能吸收更多的体育优质资源,促进本区域体育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3]。
3.以体育赛事为突破口,扩大城市影响力
以大力发展核心体育赛事为契机,提高城市影响力。组织一些民间体育赛事,形成以核心体育赛事和民间体育赛事联动的体育竞赛产业市场框架。随着体育赛事资源和城市文化的不断提升,城市影响力将与日俱增。
4.整合体育产业链,提高产业集群竞争力
宝鸡市政府要积极支持处于产业链下游的体育用品制造企业等相关衍生产业的发展,协作与中上游体育赛事开发、体育传媒公司等相关产业的衔接,促进产业链上的相关企业共同发展。在体育产业集群发展较好的地方,扩大产业链的延伸,培养一些新兴的体育产业集群,形成集群化网络覆盖,进一步提高本土体育产业集群竞争力。
5.树立竞争意识,强化协同机制
制定相关利好政策鼓励体育产业集群上、中、下游企业与传媒公司紧密合作,形成一条上、中、下游企业与传媒公司专业分工、密切配合、协同发展的产业价值链,共同增强集群效应。
参考文献:
[1]张序旦:《浙江省体育产业发展研究》,《统计科学与实践》2015年第12期,第17-20页。
[2]欧岳山:《益阳市体育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当代体育科技》2015年第5(15)期,第147-148页。
[3]方春妮、刘勇:《区域体育产业集群发展研究》,《体育文化导刊》2012年第6期,第97-101页。
[4]刘海超:《中原经济区体育产业集群发展策略研究》,《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第28(3)期,第355-358页。
作者单位: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医学分院陕西宝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