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江苏省大学生应急救护培训体系研究

时间:2022-10-29 15:00:07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高校大学生受教育程度高、有着较强的学习能力,对我国高校大学生进行应急救护培训教育具有很强的可实施性。同时,大学生的应急救护能力间接反映了全社会应急救护体系的完善程度,对进一步构建深层次结构化的社会应急救护体系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通过充分的研究和分析相关文献,提出了有效的大学生应急救护培训体系对策,即高校在政府的指导统筹下,加强与红十字会合作,共同构建以高校为主体的多层次相互协作的大学生应急救护培训体系。同时,对江苏省大学生应急救护培训体系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高校;应急救护;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F2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05.039

1引言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科技水平不断提高以及交通运输多样性等因素,意外伤害事件的发生率逐年上升,给个人、社会、国家造成了许多损失与危害。现今,急救的新理念是发挥事发现场“第一目击者”的作用,通过“第一目击者”对伤者进行及时、有效的初步急救,从而争取到黄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伤残率。但是,我国社会公众接受急救培训率低下,其原因有社会公众整体数量过多、分布范围之广,且个人学习能力与素质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向社会公民培训与普及急救知识有一定的难度。而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栋梁,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群体,有着较强的学习能力,可以成为应急救护培训参与推广的主力军。

2构建大学生应急救护培训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1公众急救水平低下

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公众急救知识普及率不超过1%,其中,大学生接受急救培训的大多数为医学类的学生。欧美、日韩等国家大力推行应急救护培训,其中,美国公众基本急救技术普及率达89.95%,新加坡卫生救护知识培训普及率达20%。我国开展公众急救知识培训起步较晚,存在着实施及资金双重困难。在我国人口基数大、幅员辽阔的国情下,在不同区域和不同居民群体中进行急救知识的普及,也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特性,我国居民急救能力的培养仍然面临着较大的挑战。

2.2医疗卫生资源不足

江苏省地理位置优越,经济水平发达,但是医疗水平却远远不如其他东部地区,总量和结构上都有所欠缺,医疗卫生资源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増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江苏省的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医院,而其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资源和条件有限,而且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相对较低。同时,在省内还存在着人均卫生资源配置分配不均的问题,苏南地区较为充足,苏中、苏北地区与苏南地区比较仍有一定差距。与其他省份相比,江苏省医疗卫生资源供给也显得不充足。社会意外事件的频发会加剧医疗卫生事业的负担,对大学生进行应急救培训的普及,再由他们将急救知识与能力传播于社会,可以有效的弥补医疗卫生资源的不足。

2.3政府相关的政策要求

据资料显示,我国政府有出台相关条例和通知要求高校加强对大学生应急救护教育。早在1990年,我国教育部及卫生部就在《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中指出“学校应当把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普通高等院校应当开设健康教育选修课或讲座”;2014年,江苏省教育厅发布了《关于实施我省百万大学生应急救护提升行动的通知》。政府在医疗改革方面也注意到了应急救护的重要性,《江苏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2018-2020年)》文件中关于重点任务里提及要健全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其中落实急救等医疗卫生事业专项规划,以及要进一步完善卫生应急体系。

2.4高校全面发展的需要

一直以来,高校建设都十分关注大学生健康与安全问题。大学生属于意外伤亡高危人群,他们处在人生的活跃时期,年轻好动,也容易发生骨折、出血等意外事件。但大学生急救水平较低,往往没有能力进行自救与他救,从而失去了抢救的黄金时间。目前,我国高校应急救护普及率不乐观,但在一些调查中发现,大学生有着对应急救护知识的求知欲以及需求,缺少的是学习和实践的途径。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应急救护培训的普及,一方面有利于促进學生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和谐校园的建设。大学生毕业后将走向祖国的各行各业,掌握急救技能不但能增强他们自身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还能承担起参与社会急救、宣传社会急救知识与技能的重要使命,从而提高全社会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

2.5江苏省部分高校急救的实践

江苏省是我国高校的聚集地,在教育的实践方面也充当着领先者的角色。在江苏省教育部以及省红十字会的大力支持下,已有部分高校对大学生应急救护培训进行初步实践。高校与学校多部门合作,通过校医院、校红十字会等向在校的学生进行应急救护知识的普及。有的学校以新生入校为契机,向全体新生进行应急救护知识的普及,同时,在军训期间,由校红十字会的学生成员进行志愿者活动,对新生开展应急救护实际操作的培训。这些学校通过校红十字会学生组织,每年吸收新的学生进入组织,对他们进行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再由这部分优秀骨干向其他学生进行应急知识的普及。通过已有文献可知,江苏省有两所高校开展了有关应急救护培训的课程。从2003年起,江苏大学就通过与镇江市急救中心合作,开设了《院前急救医学》课程。目前,南京工业大学大学已经开设《健康教育》、《灾难与事故的逃生避险》、《意外与伤害的现场救护》这三门系列课程以及《初级救护员培训》通识课。

虽然,江苏省的部分高校通过开展应急救护培训教育,参加由江苏省红十字会举办的竞赛和活动,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这些学校的应急救护培训教育工作仍需进一步探索相应的应急救护培训体系。

3高校开展急救培训教育存在的问题

高校在开展急救培训教育过程中都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高校急救培训教育工作发展的进程。

3.1高校重视程度低

大学生应急救护普及率低下,一方面是教育部等政府部门没有出台相关规定将应急救护培训课程列为高校必修课,缺少了一定的强制性;另一方面是部分高校没有充分意识到应急救护教育的重要性,没有开展相应的培训教育工作。校内开展应急救护培训工作需要高校各部门都给予相应的关注与支持,其中团委发挥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校红十字会在校内开展的一些活动,需要学生们的踊跃参与,如果缺乏团委的支持,就会导致一些活动难以顺利的开展。团委对于校红十字会干部的发展和培养缺少关心、激励,也会使得红十字会里的一些学生干部信心、动力不足,影响校红十字会组织的积极发展。高校在开展应急救护培训教育中,由于重视程度低,导致没有设立专门的资金,还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

3.2师资力量薄弱

开展应急救护培训工作需要有充足的师资,在这方面,有医学专业的学校有着特有的优势。那么,对于一些非医学类高校要想开展应急救护培训工作,就存在着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目前,一些非医学高校里师资大都由校医院工作者、辅导员、后勤工作者、部分学生组成。师资里的老师大都为兼职,平时还要从事各项工作,难免精力不足。而部分具有师资的学生随着毕业离校,也会使得师资流失。应急救护培训是面对全体在校学生进行的,受众范围之广,仅有的师资难以满足其需求。在教学的过程中,具有师资资格的非医学类学生,也存在着专业性受到质疑的问题。

3.3教材更新不及时

相较于其他欧美国家,我国的急救医疗起步较晚,所以有关的一系列研究还不深入。应急救护的知识及操作方法随着实践的深入会有不断的更新和变化,而高校在培训中会存在着应急救护培训教材更新不及时,内容陈旧的问题,这需要相关部门对急救培训所使用的教材进行统一编订,并根据国际上最新标准进行及时更新和修改。同时,部分大学生对急救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意愿和需求较大,但缺少自主学习的渠道,学生没法直接在网络上获得最新的应急救护学习视频等。

3.4校内宣传不足

在现今新媒体发展的时代,更多大学生倾向于在网络上获取有效信息,高校红十字会没有成功搭建网络宣传平台,校内学生关注度较低,从而导致校红十字会在学校的影响力较小,校内知名度低于校外知名度,在校内开展活动效果不理想。

3.5组织管理不规范

高校红十字会学生组织在管理和运行的规范性上有所欠缺,如:学生干部的换届缺少程序上的规范,大多是口头上任命,没有规范化的书文。学生带队外出参加活动,缺少社会经验。缺少对学生组织内领导成员的干部培训,应该定期组织学习与培训。

4江苏省大学生应急救护培训体系的对策

4.1政府

大学生应急救护培训体系,需要政府相关政策的指导与支持。国外应急救护体系发展时间早,政府意识到要对公众从小进行应急救护培训教育,如日本政府出台规定将应急防护、急救知识列入中小学必修培训课程。首先,我国政府应该学习借鉴国外的做法,修改教育法,从中小学生开始开展基础性的急救知识培训教育,在高等教育阶段,再强化、提升培训教育的内容,出台相关规定将应急救护培训教育列为全国各高校的必修课。

其次,高校开展应急救护培训过程中,需要购买急救器材、急救培训需要聘请校外的老师、需要租赁一些特殊场地开展活动等,这都需要充足的资金。高校长期将资金投入到学校建设、项目技术研发、学术研究等方面,而在急救培训教育上就存在着资金不足的问题。政府应该对高校应急救护培训教育提供物质上的保障,给予财政补贴。

4.2高校

作为应急救护培训体系的主体,高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高校应该重视大学生应急救护培训教育,将应急救护培训教育作为一门必修课列入学校教学系统中,设立专项培训教育资金,切实将应急救护培训在全体在校大学生中进行普及。高校可以开展丰富多样、循序渐进的应急救护培训教育,先利用军训的机会向新生进行基础性的应急救护培训教育,再通过专门的应急救护必修课进一步加强教育,在选修课中采用理论加实践的教育模式,在体育课中也可以增设有关应急救护实践的课程,全方位让学生们掌握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针对每个班级,挑选出成绩优异的同学进一步教育、培养,让他们获得资质,成为急救员,保证每个宿舍都有一名急救员。

其次,高校的团委应该大力关心、支持校红十字会,帮助校红十字会学生组织制定规范的章程,保证学生组织高效、良好的发展下去。对校红十字会学生组织的工作进行一定的指导,利用好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积极宣传应急救护知识,扩大校红十字会的影响力。平日里,积极协助校红十字会开展各种宣传活动,让更多的在校学生了解、参与到急救知识普及活动中。团委对于校红十字会的学生组织应该制定一定的激励政策,对于那些工作突出、代表学校参加比赛获奖的红会成员给予相应的奖励。

关于师资方面,高校可以考虑将辅导员这一群体培养成师资力量,每个辅导员都管理着一定数量的班级,他们与学生的接触是十分紧密的,可以由他们作为老师,向学生们进行定期的应急救护培训教育。非医学类高校可以和医学类高校进行友好交流,邀请医学类高校相关老师给在校学生开展讲座。

4.3红十字会

江苏省红十字会对于高校开展应急救护培训应该予以专业上的指导与帮助,积极协助高校,与高校合作,构建江苏省应急救护培训体系。

江苏省红十字会可以定期开展救护培训项目,针对各高校,进行相应的应急救护培训工作,培养出具有师资的教师团队。走访各高校,对高校急救培训教育工作予以专业上的指导与建议。积极开展各项有关应急救护的竞赛与交流会,让广大高校的学生都参与其中。为各高校搭建交流、学习的平台,开展应急救护教育的研讨会,让各高校之间交流经验,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江苏省红十字会可以联合部分高校,编写适用于高校大学生的应急救护培训教材,统一各高校的教材内容,并且及时更新教材内容。同时,联合部分高校,拍摄系列性应急救护培训教学视频,供广大大学生可以自主学习。

5结论

应急救护培训的普及需要全社会的关注与参与,大学生应急救护培训体系需要在政府的大力指导与支持下,红十字会的协助与扶持下,以高校为主体,深入开展针对大学生应急救护培训观念的普及工作,不断提高大学生应急救护的技能,同时号召大学生群体将急救知识与技能传播于社会,从而提高全社会的应急救护水平,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进程。

参考文献

[1]彭迎春,关丽征,刘兰秋,等.公众急救知识培训的探讨[J].中国全科医学,2008,(18):1670-1672.

[2]郑进.美国急救医疗服务体系介绍[J].中国全科医学,2007,(20):1719-1720.

[3]范洁,黄晓光,吉科一,等.江苏省2014年卫生资源配置现状及公平性研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6(02):95-98.

[4]范洁.江苏省卫生资源配置情况与利用分析[D].南京:南京医科大学,2017.

[5]国家教育委员会令第10号、卫生部令第1号.学校卫生工作条例[EB/OL].http:///fzs/s3576/200804/c6ef cadc65234002b642c0fe1d03b612.shtml?from=singlemessage,1990-6-4.

[6]江蘇省教育厅、江苏省红十字会.关于实施我省百万大学生应急救护提升行动的通知[EB/OL].http:///art/2014/12/18/art_4267_161202.htm,2014-12-10.

[7]江苏省省政府办公厅.江苏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2018-2020年)的通知[EB/OL].http:///art/2018/4/4/art_46144_7557733.html,2018-3-28.

[8]邹圣强,许化溪,郑金旭,等.综合性大学开设《院前急救医学》的可行性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6,(09):794.

[9]旷开源.国外应急培训研究现状[J].生产力研究,2009,(20):127-128.

[10]帅琴瑛,陆玉,张凤玲.我国居民急救知识普及应用现状[J].教育教学论坛,2018,(03):91-92.

[11]胡吉富,李利华,路会侠.非医学专业大学生急救知识教育效果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2014,35(02):254-255.

[12]李金发.治理理论视角下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创新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6,(12):164-168.